科学课程标准演讲稿闵行区教育教学研究所许琼21世纪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迅速变化,将对人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智能,还需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针对目前世界科学的变化和发展,上海市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定位和阐述。一、课程的定位1.开设的年级:6~7年级2.定位目标(四个有助于):(1)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体验科学,初步确立事物多样统一的观点、相互联系的观点和不断发展的观点,了解科学的本质和价值;(2)有助于学生建立开放型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迁移;(3)有助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与发展;(4)有助于学生关注和分析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获得对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初步认识,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二、课程的理念(所谓理念:就是指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核心理念(总目标):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⑴美国学者认为应包含6个方面:①概念性——构建科学的主要概念及其体系;②科学理智——科学研究的方法论;③科学的伦理——科学所具有的价值标准;④科学与人文——科学与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文化要素之间的关系;⑤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政治、经济、产业等社会侧面之间的关系;⑥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及差异。⑵本次课程标准认为主要涵盖以下3个反面:①态度与价值观;②知识与技能;③科学探究(过程能力与方法)。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主要包含四层意思:1)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提高;2)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并获得成功;3)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充分考虑学生发展上的个体差别,如果作“一刀切”,势必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4)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感觉、困惑、疑难等。2)立足学生发展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主要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等活动来实现其目标。3)体现科学历史和本质科学本质:1)科学知识体系的实证;2)科学的解释;3)科学问题和科学进步。科学历史:1)科学知识的增长与“科学革命”;2)重大科学发现及其对社会的影响;3)影响科学发展的因素。4)突出科学探究(I)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和认识(I—A)问题往往来自于仔细的观察、广泛的阅读和深人的思考,而问题的解决也往往依赖于仔细的观察、深人的思考和广泛的阅读。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究不仅有助于形成概念和构造问题的答案,还有助于发现新的问题。合理的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对同伴的解释和对己有的科学知识提出质疑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也是问题的来源之一。(I—B)不同性质的问题能够提示我们进行不同的科学探究。例如有些问题要涉及对事物的观察和描述,有些问题要涉及收集标本和制作模型,有些问题则需要控制条件进行实验。尽管科学探究不存在统一的模式,但它通常需要搜集有关的证据、运用逻辑推理和想象提出假设、通过分析数据对问题进行解释和判断。控制变量的方法和数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的各方面,如科学探究方案的制定、实验设计、数据处理、问题解释等,都十分重要。(I—C)各种仪器、设备、工具都是技术的产品,在科学探究中使用技术,不仅能延伸人体感官,丰富观察信息,而且能提高测量数据的精度,使人们能定量分析和解释问题。有时,新技术的使用会对科学探究方案的制定和实验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同样科学探究本身也会对收集数据的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并引发新的探究。(I—D)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问题解释的期望往往会影响对事物的观察和对数据的分析,在科学探究中,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消除这种干扰。很多探究活动在分析数据、形成概念、构造问题解释时,需要运用数字、图形及其关系,因此,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是科学探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往往是将确凿的证据、已有的知识、逻辑的推理三者紧密结合起来。(I—E)很多经验表明,在科学探究中,个人的思考往往会有局限,而解决个人局限的有效方法是合作交流。同样,为了消除个人主观意愿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千扰,往往采取先让不同的人员(或小组)对同样的问题做独立的研究,然后交流、争论,这是合作交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II)进行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II—A)提出问题六至七年级的学生应该从自然、生活、社会的特定情境中发现一些定义不清的问题,并通过思考来明确问题和探究对象。例如,学生从生活中和实验室里都会发现灯泡发光时,有些比较亮,有些比较暗。小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灯泡发光时,为什么有些比较亮,有些比较暗,而六至七年级的学生则应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思考,提出电路的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发光有什么影响之类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科学知识的积累,学生的这种明确问题和探究对象的能力将逐步提高。(II—B)制定计划六至七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拟定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计划,并且计划能够反映探究对象和问题、探究的步骤、采用的方法以及数据处理的设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探究经验的积累,学生可以尝试拟定一些涉及观察、分类、比较、实验、收集样本、制作模型等探究方法在内的简单综合项目的计划。到了八至九年级,学生可以拟定涉及使用测量仪器、反映概念之间定量关系、需要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计划,并且计划能反映科学探究过程的关键环节,如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实验装置的图示、反映控制变量的实验步骤、数据记录的表格、处理数据的方法,等等。(II—C)观察和实验技能六至七年级的学生可以比较规范地使用刻度尺、计时器、天平、弹簧秤、量筒(量杯)、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工具和其他实验设备,并通过使用仪器、工具、设备以搜集证据的过程,逐步形成较系统的观察、较精确的测定、较规范的操作等观察、实验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学生能够使用的仪器、工具、设备将不断增加,观察、实验技能也将不断提高。到了八至九年级,学生可以规范地使用基本测量仪器、基本观察工具、基本化学试剂和试纸等,并可以根据实验要求,选用实验器材,组装、调试实验设备和装置。(II—D)处理数据和解释问题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搜集证据、分析和解释数据所使用的工具和技术往往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所设计的科学探究方法紧密相关。六至七年级的学生应该根据科学探究方法的特点和解释问题的需要,对证据进行分类,或用数字、图形、图线、表格来整理数据,并通过数据处理,将证据、己有知识、逻辑推理联系起来,寻求间题的解释。随着年龄增长和处理数据经验的积累,学生可以运用数学知识,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来整理两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并把间题解释建立在确凿的证据、已有的知识和逻辑推理的基础之上。(II—E)合作与交流六至七年级学生在合作科学探究活动中,能够通过协商进行分工,并能就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些关键环节进行交流讨论,如:采用什么方法和使用什么工具来搜集证据;如何处理和组织证据最有利于解决问题;如何建立证据、己有知识、逻辑推理之间的联系,以构造问题的解释等。此外,六至七年级的学生可以从撰写实验报告和探究日记人手,逐步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丰富交流方式。随着年龄增长和合作交流经验的积累,学生已把合作与交流看作探究工作的基本方法,体现在科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5)反映科学技术与社会。教学中要反映科学的进步;要把社会的热点问题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以上的诠释:学习科学是个能动过程;且学校的科学要反映作为当代科学实践的特点的理性传统和文化传统。三、设计思路初中科学课程结构图展示了围绕着自然界三基元——物质、能量与信息,以“科学探究”为学习核心,组织和展开初中科学课程的思路。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能量传输科学探究能是物质运动的描述物质运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人从客观世界获得信息及信息传递物质本体信息能量物质信息四、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1)获得基本的科学知识及概念;2)形成对自然的好奇心及对科学的兴趣,并具有问题意识及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3)能够初步运用科学语言及相关的表达技能,说明身边简单的现象和事实;4)能够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进行调查,会用合理的办法收集证据;5)能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及相互作用;6)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起的推动作用,了解技术的发展给环境和其他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7)了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8)能初步了解科学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科学的发展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影响到人们的道德、伦理、兴趣及文化等观念的改变。(二)具体目标1)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对自然的好奇心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具有创新的意识尊重客观的科学结论,养成尊重科学的态度明白确保自己和其他同学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注意安全的习惯愿意讨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与他人交流自己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意义,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尊重他人的见解;乐于与他人共享资源与成果关注科学的进步及其对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影响,形成运用科学知识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积极促进个人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关注环境问题,并乐于参与保护环境2)科学知识和技能知道一些科学现象、事实、概念和原理;知道一些科学词汇和术语;知道科学技术在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会正确装置简单的实验仪器;会正确使用及规范操作基本仪器;会正确选用实验仪器、材料和化学药品,妥善处理化学药品和鲜活标本;仔细观察、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会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并记录实验结果;会用文字、图表等形式记录所进行的活动及观察到的现象,并选用合适的方式与他人交流。3)科学探究(过程、方法和能力)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应能提出问题,运用所认识的事实和概念分析问题,作出建议和预测,进行口头交流,以确认探究活动方案。在此基础上尝试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从探究活动中分析现象和数据、作出结论、推测解决问题可能的方法并进行书面交流和比较。这种科学探究过程涉及的主要方法与能力应包括如下几方面:观察会使用几种感觉器官注意观察对象的个性特征、事件发生的顺序;会借助仪器深入了解有关的细节。分类根据观察对象相同和相异的特征或性质将它们分组。测量选择适当的仪器、测量的范围、测量的时间和次数;会考虑如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及根据测量要求确定读数的精确性。预测运用已有经验去估计将会发生的事情;根据现有的证据或经验,提出论据以支持自己对一些事件的预测。解释数据能初步对所有的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和分析解释;利用新的数据去检验解释的正确性,并根据已有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出明确的判断。表达能初步从不同信息来源中选取、处理适用的资料;用文字、图表等形式清晰而有条理地组织和整理资料并进行解释。推论对观察或探究时获取的一些数据进行解释;并进行归纳、演绎或类比,初步推测可能得出的结论。控制变量会研究由一个自变量引起的变化。(三)学习水平分类学习水平常用的行为动词认知知道(A)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理解(B)说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掌握(C)分析、解释、阐明应用(D)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技能技能摸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扩展、缩写实验初步学会:知道学会:理解独立设计:应用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角类旁通方法感受(A)注意、察觉、体验、经历、交流、合作、尝试、分享认识(B)说明、阐述、使用、寻找、访问、讨论运用(C)制定计划、分析、解决新问题态度与价值观反应: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屏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领悟: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坚持、确立、追求五、内容与要求分为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两部分。基础型课程:本课程标准以十五个主题形式呈现。主题一科学探究主题二观察生物主题三细胞与生殖主题四物质的粒子模型主题五能与能源主题六水和人类主题七空气与生命主题八电力与电信主题九人体的健康主题十简单热现象主题十一感知与协调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