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自主高效课堂1、自主高效的精神实质如何理解?自主高效课堂的精神实质可以理解为:自主、合作、高效。自主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其含义为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主动地开展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也是学习方式,我们要求将学生重新分组,就是发挥学生的作用,实现兵教兵,或者说是达到优生扶差、优生扶优的目的。高效是课堂要达到的效果,如何实现这一目的呢?生源好的学校可以采取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生源较差的学校可以采用低起点、分层次、大容量、快节奏的方法,以求高效的目标。2、自主高效课堂的教学方式有何特点?自主高效课堂要求老师与同学都必须改变以前的教学方式和学习行为,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以前的旧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教师答疑→诊断反馈→巩固提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的目的。3、学生如何适应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1)确实转变观念,端正认识,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树立信心,相信自已能学好。很多学校的实验证明,这样的教学对于提高全体同学的学习成绩,减轻同学们的学习负担有好处。因此我们的学生也能学好!(3)积极探索学习方法,力争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方法。(4)积极提出问题,弄懂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做到不懂的要勤思,再通过学习小组讨论力争加以解决。(5)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尽快适应老师的新的教学模式,做到用最快的时间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如遇到困难和挫折,要有信心,要勇于用自己的力量去克服,不能气馁,更不能放弃。有困难及时向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提出。4、自主高效课堂中座位如何编排?座位安排:一般4-6人为一学习小组,每组选组长1人。各学习小组实力均等,处于同一起跑线,便于展开良性竞争。各小组优差搭配,便于实施“兵教兵”“合作学习”策略。班主任还可以将其他因素(诸如性格特点、思想状态等非智力因素)纳入划分学习小组的依据。一般情况下,科学划分的学习小组便固定下来,适宜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建立学习小组间合作、竞争机制,实行捆绑式评比,各组都有各组的竞争口号,经常性评比,评比一次,奖优罚差,在开始要建立学习中的规则,比如发言规则、听讲规则、课间准备规则等,可结合各校养成教育守则进行。座位排好后要求小组同学要积极讨论,互相提高。做到互帮互助,互相促进,同时又互相竞赛。5、如何解决学生不爱发言的问题?学生不爱发言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自信心不足,另一个是担心说错引起别人笑话而不敢提问题。在给学生的动员中,要教育学生不管是班级发言或小组讨论,要勇于提出问题,要让学生知道,错误本身就是很正常的,况且你出的错误,有可能正是其他同学也出的,课堂上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正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对于出错的同学,我们应该感谢他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材料。同一学习小组的同学各有所长,有的同学这科强,有的同学那科强。所以不必爱面子而不敢提问。小组成员要积极讨论,互相帮助,先学懂的同学帮助理解有困难的同学,做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对于各小组都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由科代表,一并交由老师答疑。6、自主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讲解和作业有何要求?课堂上各科任老师讲解一般不超过10分钟,课堂评讲坚持“三讲、三不讲”,即讲易混、易错、易漏内容,讲规律性、结构性内容,讲深化创新性内容;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懂的不讲。三是在课堂上做到“三减一增,即减少机械作业练习,减少被动听讲,减轻心理负担,增加思维训练”。教学效果主要通过当堂测试,看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业方面要求不布置课下作业,要求当堂作业当堂完成。其余时间同学们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要听从老师的指导。地史生政学科一般不能留课外作业,包括导学练一般要求在课堂上完成,语数英学科老师要求当堂问题当堂解决,下午放学后可以适当留家庭作业,不布置批改不了的作业,凡教师布置的作业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纠。不布置课外“作业”,不等于无作业可做。同学们一定要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同时还要巩固所学的知识,这就要求同学们课外要进行一定的训练,才能达到理想的成绩,没有一定的训练是不能巩固所学知识的。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已引起了众多老师的关注,它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学习和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下面几点尤其值得我们注意:1、操作要规范。小组合作学习是—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般来讲,小组由4人或6人组成。目前,大多数老师采取的是异质分组的办法(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等不尽相同,小组成员能互相搭配,努力做到优势互补),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都完成了学习任务……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步骤是:组内成员自学→在“主持人”的协调下学生依次发表意见(相同的意见不再重复)→若经过争论后大家的意见仍不统一,则由“记录员”记录下来,待小组汇报时提交全班讨论。2、分工要合理由于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不同,解题的能力不同,在具体教学中用得最多的是分层学习法,即将全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兼顾能力差异,布置的不同层次任务,有些同学只要解决基本题,有些必须完成更高层次的题目,对那些成绩较好、思维活跃的学生,适当增加一些思维题,在解题讨论时互相帮助。有时还可以每4个人一组,一组有4条层次不同的习题,有时还可以共同解题,某一同学做题时其他同学予以帮助指导,最难的题目经过讨论如果仍未解决时可向老师提问,老师向全班同学征询解题方法,这样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学习,让各层次的同学的学习都得到满足,同时也充分利用学生本身最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3、效果要共赢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意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不能“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目标。而教师的评价不仅面向个体,更注重对小组集体成就的肯定,让小组成员在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增强集体荣誉感。其次,小组“代言人”要轮换。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都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通常由学优生担任),作为本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对于这类学生来说,能获得同伴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做得好些。然而对于小组内其他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呢?他们也有一种获得尊重、获得表现的需要。因此小组“代言人”不应固定,要进行角色轮换,尤其要关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的,有些自卑感的学困生。4、形式要多样课堂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最多也是比较实用的学习形式,但课堂讨论的形式过于单一,学生也会渐渐对讨论产生厌烦的情绪,而失去讨论的热情,这就要我们老师采取多种讨论的形式,常换常新,让学生总是感到新奇,永远有参与的激情。方法一:讨论前,先让小组的成员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讨论时让他们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以形成集体的意见,讨论形成的集体意见可以轮流由小组成员报告。方法二:在小组每位成员独立思考后,抽签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的意见,其他成员对他的意见发表见解。在小组讨论发表意见时,强调要尽量提出不同的意见,在相互争论中报把问题辩清楚。方法三:互相提问。小组间互相提问或者男女同学互相提问。现在我们教学中常常没有学生提出问题,而没有问题恰恰是最大的问题,学生没有创新与探究,总是满足于老师所讲的,这就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讨论兴趣。方法四:经常变换小组。在课堂讨论中,将小组的成员动态编排,不总是一直由这几个人一个小组,而是经常变换。有时让男生固定女生流动;有时让女生固定男生流动;抑或某一组固定,其他组流动等。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了新鲜感,更主要的是让学生不断有机会了解更多学生的观点,也可以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个别学生控制作用,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5、角色要转换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首先应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的要求;在小组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为使小组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适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在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时,教师更多的应是一个指导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比如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应用知识的情境。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但是这种有着优秀学习品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长期的熏陶,并不断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如何进行“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1、“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概述(1)基本理念:落实“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不使每一个学生掉队。(2)操作载体:师生共用“导学案”。“导学案”整合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评价的卷案于一体,起到“三案合一”的作用,解决了教案与课堂脱离、学案与课堂冲突、教学反馈不够及时等问题。(3)导学案编写原则:①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②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③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④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⑤开放性(有可供师生完善的“留白处”);⑥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4)基本操作流程:教师个人备个案→集体研讨制定“导学案”→课堂组织实践“导学案”→课后反思补充“导学案”。2、“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由“明确目标→前置自学→展示交流→合作探究→达标拓展”五个环节构成,教师围绕学生的活动,相应地做好明确目标、问题助学、诊断指导、点拨提升、总结评价五方面的工作。(一)明确目标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事先把新的学习内容,按照其在单元或整册书的地位、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制定相应的科学的学习的目标,明确目标展示于“导学案”上。上课伊始,教师指导学生参照“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的有任务地参与课堂学习。(二)前置自学前置自学一般要在课上进行,学生依照“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问题,同时生成整理新问题。自学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能归纳的规律自己归纳,解决不学生依照导学案或教师的提示进行探究性学习。这一环节是针对前两个环节解决不了的内容而设置的,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思想性,需要集体的智慧才能完成。合作探究的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来提出问题或者根据学生的发现情况提出问题,然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这个环节是灵活机动的,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深浅、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来取舍。(五)达标拓展学生依照“导学案”的设计,进行巩固训练或达标检测或拓展提高,以达到巩固、总结、检测所学内容的目的。达标检测题目的设置要求有层次有梯度,能体现知识能力重点,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教师或小组长现场批阅学生练习,收集反馈信息,当堂矫正补救。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小结梳理知识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