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打造书香校园,巩固提高我校素质教育成果,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并进行了调研、总结梳理了近年来我校推进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举措及经验启示。现把调研结果简要总结分析如下:一、学校开展传统文化学习的现状分析首先,学校是对未成年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应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使之具有一个良好的思想素质,良好的道德规范,这样才能实现与社会相和谐。在现代中小学的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着极大的不足。如传统的历史,文化修养的培养已被分解到品德与社会、语文、传统文化等学科之中,例如:现在中小学的写字和书法的传统文化已取消,还有一些传统文化的淡化,以致使中小学生长期缺失“国学”的内涵,也消弱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载体的掌握。正是由于一些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造成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养成了懒惰的坏习惯,诸如: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事过多的依赖家长和老师,自己缺乏自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劳动习惯能力,甚至还有些学生自私自利,集体观念淡薄,不珍惜劳动成果,花钱大手大脚的,以至于没有了民族意识,集体意识和国家意识。也没有了自己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这样的人将来对于国家和社会又有什么用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欲望,放在了首要位置,忽视了传统文化教育,许多人越来越觉得传统文化教育没有任何实用价值,所以对传统化教育和道德素养教育一概看轻,造成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再有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对外文交流和交往不断增加,一些外来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言论和行动,致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盲目追求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度逐渐下降,又加上现代传播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大,社会上对传统文化导向不明显,因此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难以很好的弘扬下去。其次,现在有很多家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不了解,认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甚至认为学习传统文化、没有太大用处,只有学好外语才是最重要的。对孩子的这些教育也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总之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与家长的认识和引导也有很大关系。如果家长能给孩子正确的引导,也许能有更多的孩子喜欢传统文化。这也给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造成诸多不利,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阵地,教师是传播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对学生施加较大的影响,而学生只能在品德与社会等课中接触一些内容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专门的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学校的办学方向也是不断调整,以迎合社会的需求这样学校容易忽视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机会。因此加强对青少年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传统文化应纳入到中小学生的专门课程中学习,我想这样应该引起我们社会和学校教育的重视了。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教育内容: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读本为学习内容体系,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学习。各学段课程设置如下:1—2年级学习《弟子规》,3-5年级学习《古诗词》三百首.(二)教育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专题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确保教学效果。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我校中小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同时学校还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过程中。2.主题活动。各学部根据自身实际组织举行经典诵读大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画比赛、名人名家故事演讲比赛、传统文化专题晚会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寓传统文化教育于丰富多彩活动之中。3.社会实践。各地各学校结合教学工作,并利用寒暑假、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等有利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深了解传统文化丰富内涵。二、主要举措(一)营造教育氛围营造浓厚氛围。开辟传统文化走廊、学习园地、网站、网页等阵地。在学校墙壁、走廊、教室、校园广播、电子屏等地精心合理布置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图画、警句、诗词歌赋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励师生奋发向上。在学校进出口墙面、走廊等醒目位置张贴悬挂传统典故成语、格言警句等。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教材以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综合规划各学段经典诵读、地域文化、活动体验等内容,各阶段目标设计突出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求,联系了学生的经验世界,以传统经典诗文诵读为引领,统整了多种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文化学习体验活动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感受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容、多姿多彩的形式,拓展多维文化视野。(三)创新教育方式利用传统节庆。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活动中,紧紧围绕节日主题,突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充分展现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三、下一步工作建议(一)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播基地,教师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播者,都需要在真正认识到传统文化弘扬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的同时,以身作则,从自身作起,在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学生起到应尽的传播责任。学校可以通过举行有关传统文化活动来传播。通过有效的途径发挥好学校在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中的作用。(二)家长的积极引导。家长是孩子教育的启蒙者,同时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引导者。中小学生还处于思想未成熟期,因此在甄别信息和获取知识方面难免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因此家长要切实负起责任,尽力帮助孩子克服这方面的困难,而不是更多地期待外界的帮助。(三)建议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基地,定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讲座;举行诸如诵读比赛、讲演竞赛、手抄报评比等系列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召开主题班会活动;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纪念活动;爱老敬老教育社区教学实践活动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德育工作中,拓宽育人载体,丰富德育资源,增强育人效果,培养广大青少年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观和弘扬民族精神。(四)教育部门要培养一支素质过硬、德艺双馨的传统文化教师队伍,坚持言传身教把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给学生讲明白,以身作则来影响带动学生,使他们从思想上发生转变,逐渐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的人,使师生精神面貌有新变化、文明礼仪充满校园,真正把学校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