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授课讲义山东大学文法学院郑本兵2011年9月1导论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多难兴邦。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教自考的一门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它兼备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历史课的特点,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以及将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改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怎样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正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课程体系和内容(以及学时分配)第一部分:第一至三章——屈辱、抗争的80年(1840—1919)第一章反对国侵略的斗争(3学时)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4学时)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第三节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第三章辛亥革命(3学时)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第二节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第二部分:第四至七章——惊心动魄的30年(1919—1949)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3学时)第一节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三节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2学时)第一节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第二节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第三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4学时)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第三节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3学时)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第三节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第三部分:第八至十章——激昂振奋的60年(1949—2007)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3学时)第一节《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第二节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第三节开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2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3学时)第一节良好的开局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第三节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学时)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第三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第四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五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简短的结语三、学习和考核目标(一)学习目标1、两个“了解”:了解国史、国情。2、三个“深刻领会”: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3、“懂得”三句话:(1)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2)只有(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3)只有人民群众才能复兴中国。(二)考核目标本门课程的考核目标分为四个能力层次:1、识记。要求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常识(如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会议等的核心内容)。2、领会。要求在了解基本常识的基础上把握其中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内容间的联系与区别。3、简单运用。要求运用两三个知识点,对历史问题作简要的分析。4、综合运用。要求运用多个知识点,对重大历史问题作综合的分析论证。(三)考核形式采取笔试方式进行,百分制计分,60分及格,时间为150分钟。考试试卷的结构如下:1、能力层次结构:分识记、领会、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四个层次,各层次所占比例为20%-30%。2、难度结构:分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比例依次分别为2:3:3:2。3、题型结构:一般设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四种题型,各题型的题量一般依次分别为30道、10道、5道、2道,各题型所占比例一般依次分别为30%、20%、30%、20%。(四)历次考试相关情况简析批次2008年10月2009年1月2009年4月2009年7月2009年10月2010年1月题型单多简论单多简论单多简论单多简论单多简论单多简论知识点数量及章节分布一66621141二66121131331三41213114342四313163114143五6332114141六5151516321241七31313352441八1616231411九3121311314321十41411121163超纲数量332941611321351722注:相当数量超纲知识点的存在和知识点的分布情况,要求我们必须全面、细致地掌握教材。3四、考核重点和命题方向(一)选择题1、历史人物、团体组织、历史事件、重要会议2、时间、地点、原因、特点、标志、转折点、主要矛盾3、条约、协定、文件、著作、口号、方针4、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意义、影响5、重要会议的主要议题、历史贡献6、重要人物的主要活动、历史功绩7、代表性著作、文件的主要内容、理论贡献注:上述前三项主要针对的是单项选择题,后四项主要针对的是多项选择题。(二)简答、论述题1、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意义、地位、作用等)2、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原因、经验、教训)3、改革、革命、会议、思想、学说的主要内容及意义4、社会、经济成分等的特点、性质五、学习方法1、紧扣历史脉络,关注时代背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要线索:两大历史任务、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思想解放的潮流等。2、宏观着眼,细部深思。3、联系实际,以人为本。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精神实质之一:历史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历史学家的职责不是“为了历史而历史”,而是要用历史来解答现实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历史学只有与现实结合,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4、教学相长。5、反复加深。6、实战演练。六、基本教学活动安排第一阶段(9月份开学至学期末):1、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教材进行分章节的系统学习。2、结合各章节内容,以教师提供的练习题为主进行分章模拟演练。3、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分章模拟练习题对上章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巩固。第二阶段(4月份考前约2个月):1、以教师提供的综合模拟练习题为主进行重点复习巩固。2、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综合模拟练习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巩固。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复习。七、学习资源(及途径)1、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指定教材——李捷、王顺生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2、教师提供的分章模拟练习题和综合模拟练习题。3、学生自主准备的学习、复习材料(如“一考通”等)。4、课程学习公共邮箱(由教师提供)。说明:讲义中,考点用红色字体标明;历年考察情况用蓝色字体标明。有问题欢迎联系:13573174585(郑)buyuzhengque@163.com4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自学时数:3学时内容简介:本章是全书的开篇。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遭受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掠夺、剥削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为了捍卫民族生存权利,中国人民在长时期里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随着反侵略斗争的不断深入,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本章共分三节: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2、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3、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重点、难点:1、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主要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3、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历程。4、近代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民族意识的觉醒。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领会)1840年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2009.07单选)(2008.10单选),其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2、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识记)——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3、清王朝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简单运用)乾隆朝后期(2008.10单选),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其主要表现是:(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机构膨胀,官吏贪贿成风,营私舞弊,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2)经济上,一方面是人口大量增长,土地大肆兼并,无地、失地农民日益增多;另一方面却是地租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搞文字狱,文化思想界万马齐喑,一片死寂。(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5)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限制对外贸易,与世隔绝。4、鸦片走私(补充)(2009.01单选)19世纪初,英国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西贸易长期有利于中国的局面发生逆转,这不仅破坏了清政府财政收支平衡,而且导致银两兑铜钱的比价上升,这意味着民众事实上必须缴纳更多的地租赋税。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1、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综合运用)14、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一些城市如都灵、米兰、热那亚等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在随后的两、三个世纪里,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最终,荷兰在16世纪末,英国在17世纪中叶,法国在18世纪末,德国、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在19世纪中叶,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5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奠定了资本主义在这些国家发展的坚实制度基础。另外,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更加迅猛的发展。但是,就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之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却遇到了越来越大的阻障,即国内市场的有限性极大地限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迅速发展。为了解决市场的问题、继续保持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势头,欧美主要国家纷纷几乎是必然性地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者主要是通过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奴隶贩卖等方式,从世界各地攫取财富。而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工业革命之后,则加紧对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侵略。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广大的非洲、南北美洲和亚洲的印度等地区基本都已沦为列强所垄断的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市场与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最终,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促使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中国,成了列强争夺的最后一块殖民地。2、义律(补充)(2009.07单选)1825年,英国经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些人主张用战争摆脱危机。早在1836年,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就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军事侵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2008.10单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1、多次侵略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识记)(1)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2009.07单选),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2)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分别与英、法、美、俄签订的《天津条约》,分别与英法签订的《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3)1884年中法战争——《中法新约》。(4)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2008.10单选)(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