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文言白话对照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目录《了凡四训》简介..............................1第一篇立命之学...............................5第二篇改过之法..............................17第三篇积善之方..............................25第四篇谦德之效..............................47《了凡四训》简介《了凡四训》成书于公元1602年,作者是明朝著名官员、思想家袁黄。本书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个部分来讲解如何改变命运。此书原本为作者写给儿子袁天启的家训,故取名《训子文》;其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虽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内涵深刻,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尽现真善美中华文化。所以数百年来历久不衰,为各界人士欣然传诵。时至今日,仍然是脍炙人口、滋育身心的杰作。关于作者袁黄,初名表,字坤仪,号了凡,嘉善魏塘镇人。青少年时聪颖敏悟,卓有异才,曾受教于云谷禅师,对天文、术数、水利、军政、医药等无不研究,补诸生。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知县辟书院,令高材生从袁受经学。万历五年(1577)会试,初拟取第一,因策论违逆主试官而落第。后更名黄。十四年中进士,为万历初嘉兴府三名家之一。奉命清核苏松钱粮,上《赋役议》,又请减免额外加征米银10余条款,被豪绅所阻而作罢。任河北宝坻知县时该县赋役倍于他县,积欠粮赋达万石,袁黄上条陈请减免旧额,建议由会通河水运皇木代替车运,朝廷允准。于是宝坻(今天津市宝坻区)得以减免旧赋,革除运木重夫、重马、采石及箭手诸劳役。袁黄还下令疏浚河道,植树挖沙,筑堤开渠,垦荒种植,成绩斐然。时蓟镇诸主、客军近20万,年例银及屯田民运各项开支计150万两,巡抚因袁黄通晓边疆事宜,遂召之共议大计,乃献革养军虚费、汰怠兵冗员等十策。万历二十年(1592),调任兵部职方主事,适日本侵略朝鲜,朝廷大举东征,蓟辽经略宋应昌上疏请袁黄到军营赞划,与刘黄裳浮海渡鸭绿江。平壤战役时,提督李如松以诱兵迎战日军获胜,袁黄禁止李部下诸将割首级报功,李深为恼恨而引兵东去。派袁黄守平壤,不增拨一兵一卒。后突遇日军攻城,袁黄率领部下及3000名朝鲜兵击退之。不久,李如松兵败碧蹄馆,兵部尚书石星主张拨款议和,袁黄上书提出将骄应罢兵。提督李如松诬袁黄以十大罪状,袁黄遂罢归家居,闭户著书。卒年74岁。天启元年(1621),吏部尚书赵南星追叙袁黄东征功勋,赠尚宝司少卿。清乾隆二年(1737)入祀魏塘书院六贤祠,浙江巡抚纳兰常安撰《祠堂记》,赞袁黄“挥击阉竖,九死不悔”。袁黄著述有:《祈嗣真诠》、《皇都水利考》、《评注八代文宗》、《春秋义例》、《论语笺疏》、《袁氏易传》、《史记定本》、《袁氏政书》、《两行斋集》、《宝坻劝农书》、《袁了凡家训》、《袁了凡纲鉴》、《群书备考》、《石经大学解》、《历法新书》、《中庸疏意》、《摄生三要》等。或曰了凡生卒为1533-1606,或1546-1618。名人与本书曾国藩(1811-1872)对《了凡四训》最为推崇,读后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1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将其列为子侄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书。胡适先生(1891-1962)认为,《了凡四训》是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代表作。他在25岁时所做的自寿诗里写到:“昨日种种,皆成今我,切莫思量,更莫哀,从今往后,怎么收获,怎么摘”。这句诗与“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有异曲同工之妙。民族英雄林则徐(1785-1850)还亲自手录《了凡四训》的警句,时时提醒自己。弘一法师(1880-1942),俗姓李,字叔同,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近代史上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1918年入杭州虎跑寺出家,从此精修佛教律宗,成为佛门一代高僧。大师晚年常书修身格言赠人,“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是《了凡四训》中最著名的警句,表示改过自新的决心。弘一大师在厦门妙释寺作《改过实验谈》的演讲,总结了自己五十年的自省改过心得。林则徐与弘一大师,一为入世英雄,一为出世高僧,他们共同的旨趣,令人深思。流传概况《了凡四训》自明末一出,即受士人推崇。民国初年,由于印光大师的阐扬倡印,流通日广。白话篇由民初黄智海先生演述。净空法师也非常提倡这本书,著有《了凡四训讲记》,录制有录音带及光盘片,流传世界各地。其弟子组织了弘一法师真迹林则徐真迹2“了凡弘法学会”,专门弘扬这本书,以期对社会风气有所改善。近年来关于《了凡四训》的影视和书籍还有:2001年,郑大圣执导,专门投资拍摄了一部4集的《了凡四训》电视剧。了凡的扮演者是著名演员达式常。2007年,曾经主演过济公的游本昌,也执导了23集的《了凡》,他在其中饰演云谷会禅师。上面两部作品均有相应的电影版。《了凡四训》台北天华出版社,1989年版《了凡四训》金陵刻经处印行,1994年版《老子、庄子、了凡四训》能仁出版社,2001年版《了凡四训》慈云讲本,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版《了凡四训》绘图注释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了凡四训—改造命运的窍诀》益西彭措堪布,五明佛学院,2007年版《了凡四训》插图本,中华书局,2008年版《了凡四训》家藏四库插图本,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版《了凡四训》手工宣纸线装本,九州出版社,2009年版以上概况说明《了凡四训》颇受到当代有识之士的重视,但是相较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来说,这些出版量仅为杯水车薪。所以恳请各位善士继续推广此书,以期有益于更多有缘人士。【注】简介和正文中内容均取自网络,其中白话简介和译文主要取自思尼子译本和了凡弘法学会的白话本,白话点评取自网络佚名编者;文言正文、评注取自苏州弘化社出版的印光大师鉴定本《袁了凡先生四训》。此次排版过程中仅做了少量的校正、注音和注释工作。34第一篇立命之学所谓“立命”,就是我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让命运来束缚我。本篇立命之学,就是讨论立命的学问,讲解立命的道理。袁了凡先生将自己所经历,所见到改造命运种种的经历,告诉他的儿子;要袁天启不被命运束缚住,并且应竭力行善,必须努力断恶。如此,则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母亲望我学医我童年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要我放弃学业,不要去考功名,改学医,并且说:“学医既可以赚钱谋生,又可以救济别人,而且学得一技之长可以成就声名,这是你父亲生前一向就存有的心愿。”慈云寺遇孔先生后来我在慈云寺,遇到了一位老人家,相貌非凡,一脸长须,潇洒出尘,我恭敬地向他行礼。这位老人家对我说:“你有做官的命,应是官场中人,明年就可以考中秀才,进入学宫,为何不读书呢?”我只好据实以告,并且请问老人的姓名与府居。老人说:“我姓孔,是云南人,我得到邵康节先生《皇极经世书》的真传,命中注定应该传授给你。”于是,我就礼请孔老先生回到家中,并将这些情形禀告母亲。母亲说:“你要好好招待他老人家。”我请他为我推算命数,结果无论多么微细之事,竟然都非常灵验。于是,我就萌生了读书的念头,并且与表兄沈称商量此事。表兄说:“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里开班教学,我送你去他那里寄宿读书,非常方便。”于是我就拜了郁先生为老师。孔公算准宿命孔先生为我推算命运数理说:“做童生时参加县考,应当会考取第十四名;府考得第七十一名;提学考试得第九名。”到了第二年赴考,三种考试真的都考取了,而且录取的名次也都符合。他又替我占卜一生的吉凶祸福,说:“某年会考得第几名;某年能补上廪生的空缺;某年会当上贡生。出贡后某年,当选为四川省的一个知县;在任三年半,就应该要离职还乡。在五十三岁那年的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学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sù)心也。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rán)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余引之归,告母。母曰:善待之。试其数,纤悉皆验。余遂起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余遂礼郁为师。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5八月十四日丑时,应该会寿终正寝,可惜终身没有子嗣。”孔先生的这些预言我都记录了下来并且谨记在心。从此相信定命从此以后,凡是碰到考试,所考名次先后,都不出孔老先生所预测的。唯独算我必须领用九十一石五斗的廪生米才会补上贡生,但是当我吃了七十余石的时候,屠宗师就批准我补上贡生位。因此,我对于孔老先生的预言,心中开始产生怀疑。后来屠宗师要批准我补贡的呈文,果然被代理提学职位的杨公驳回。一直到了丁卯年,殷秋溟宗师看到我考场上的备选试卷,不禁感叹道:“这五篇文章,就像呈给皇上的五篇政论奏折,怎么可以使这种学识渊博、又能融会贯通的读书人,老死窗下而不得出人头地呢?”于是他按照县里的呈文,准许补升为贡生。连同以往所领的七十一石米,确实是九十一石五斗。经过了这一番波折,我因此更加相信,一个人的功名浮沉,都是命中所注定的;而运气来得快或慢,也都有既定的时间。所以对于世上的一切,就看得非常平淡,再也不想汲汲营求了。原来是个凡夫我当上贡生以后,到北京国子监读书,在京城住了一年。这段期间一有空闲,便整天静坐,不阅读任何书籍。到了己巳年,回到南京的国子监读书。没有入学之前,我先去栖霞山拜访云谷法会禅师,两人在禅房中对坐三天三夜,未曾闭上眼睛。云谷禅师问我说:“凡人之所以无法成为圣人,只是因为被虚妄不实的心念所缠缚罢了!你已经静坐了三天,却不见起一个妄念,不会胡思乱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回答说:“我的命运已经被孔老先生算定了,一切得失,乃至生死大事,都是既定之事,就算要妄想,也已经没什么好想的了!”云谷禅师笑着说:“我原先以为你是个才智出众的豪杰,原来只是平庸的凡夫罢了。”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及食米七十余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后,果为署印杨公所驳。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遂依县申文准贡,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注】博言见闻广博也,洽言理解融洽也,淹言文义透彻也,贯言工夫一贯也。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dàn)然无求矣。【注】澹,恬静安然的样子。贡入燕都,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己巳归,游南雍,未入监,先访云谷会禅师于栖霞山中,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云谷问曰: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余曰: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云谷笑曰: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6大善大恶,数拘不定我不明白禅师话中之意,于是请问其中的原因。禅师说:“一个人若不能去除妄想心,终究会受到宇宙间阴阳所限制,怎么会没有定数呢?但是,只有凡夫才会受制于定数。极善之人,时时存善念,常常做好事,所以能够远离祸患而得到福报,气数固然约束不了他的命运;极恶之人,时时存恶念,常常做坏事,损耗福报而招致祸害,这样气数也会发生变化。你二十年来被孔先生算定,却丝毫都不曾转动过,难道不是平庸的凡夫吗?”点评:大善大恶,果报迅猛,能改宿命。而了凡先生二十年来皆无大善大恶,所以不出所算。我进一步请问说:“那么这种定数可以逃避得了吗?”禅师说:“命是由自己造作的,福也是由自己求得的。这种道理在《诗经》和《书经》中都已经讲过了,实在是很明确的良言古训。我们佛教经典也里说过:‘想求取富贵的,就可以得到富贵;想求生男生女,也会如愿;若要祈求长寿,便能达到长寿。’妄语是释迦牟尼佛所制定的根本大戒,诸佛菩萨难道会乱讲话骗人吗?”我听了禅师的话以后,心里还是存着疑问,于是进一步请问:“孟子曾说:‘

1 / 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