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案例:玛丽和儿子玛丽工作了一天,下班后她去幼儿园接4岁的儿子Jason,然后开始准备晚饭。Jason回到家后,感到有些饿了,就对妈妈说:“妈妈,我想要吃冰箱里的蛋糕。”玛丽说:“我们很快就可以吃晚饭了。要不你先喝杯牛奶,吃两块小饼干吧。”说着,妈妈倒了一杯牛奶、拿了两块小饼干给Jason。没想到Jason对妈妈喊道:“我就是不要喝牛奶。”话音刚落,就一把将妈妈放在桌上的牛奶杯推倒在地上。玛丽的做法看到Jason的行为,玛丽真想过去给儿子一巴掌,但她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冲动。她转过身,手指着卫生间,对Jason严厉地说:“你把牛奶洒到地上了,到隔离室去!”Jason哭着,自己走到了屋角的储物室。玛丽拿出一个计时器,调到4分钟,放在卫生间外面,然后转身回到厨房去继续做晚饭。事情的结果4分钟后,计时器响了,Jason从卫生间走了出来。他不再哭了,回到桌上拿了两块饼干,走到一边看电视。过了一会,他走到厨房对妈妈说:“妈妈,妈妈,Robert家养了一条小狗。”玛丽对Jason用的方法称为“计时隔离”(time-out),类似于“关禁闭”,就是将出现问题行为的孩子暂时关闭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几分钟。“计时隔离”是一种非暴力的方法,它的主要作用在于:一方面,它能使父母冷静下来,避免因为情绪的冲动而对孩子实施体罚;另一方面,“计时隔离”对孩子是一种温和的处罚,它使孩子暂时不再得到他人的注意,更无法得到想要的东西。这种方法适用于3~12岁儿童的不良行为矫正。本学期的课程——行为矫正与塑造沈阳工程学院张开荆行为矫正可以做什么焦虑、恐怖、强迫创伤后应激障碍成瘾行为、暴力等社会技能其他(驯夫记)课程设想注重实践(课堂及课外)系统脱敏、行为技能训练等(可以在课堂进行相应的训练),以具体案例功能评估、方案设计、操作模拟进行交流(以小组形式)突出理论(步骤要点、正用与误用)操作模拟(小组)任务分责(小组)总评成绩由三个部分成绩决定,期末考试占40%,平时分数占60%,包括讨论、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实训、实训态度、考勤等。教材:伍新春,胡佩诚.行为矫正.高等教育出版,2005参考书目:1)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三版),美,RaymondG.Mlitenberger著,石林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2)林正文著,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PhillipL.Rice著,石林、古丽娜等译,压力与健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五个部分理论基础:1、2研究方法:3、4基本技术:强化、惩罚、消退扩展技术:差别强化、刺激控制;塑造、渐隐、连锁;代币、行为契约;行为维持与自我控制;内隐技术:厌恶、系统脱敏、冲击、生物反馈;认知疗法;示范模仿。第一部分理论基础第一章行为矫正的基本概念提问:1.说出你在课堂、餐厅、宿舍等一些公共场所所遇到的最不能容忍的行为?分析自己不能容易自己的某些行为,如果自己是老师,自己不喜欢学生的哪些行为?2.什么是行为?能否为它下一个操作性的定义,并能根据定义判断某些表现是否为行为。3.外显行为与心理的关系。要改变某一不良行为,大概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A.改变心理(认知疗法)B.改变行为(一行为对另一行为的制衡)4.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第一节行为与问题行为一、行为及其改变我们平常说:某人行为怪异或者说行为不检点一般是依据什么标准,是怎么判断的?什么是行为?1.行为的定义行为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根据心理学者的观点,大致有三种不同的界定。传统行为主义者华生、斯金纳等认为,行为是可以观察测量的外显反应或活动;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认为,除可观察测量的外显行为外,也包括内隐性的意识历程;认知论者则将行为视为心理表征的历程,对外显可以观察测量的行为不太重视。根据以上观点,可以说广泛意义上的行为既包括了外显行为,也包括了内隐意识历程。外显行为诸如写字、奔跑等,内隐行为诸如焦虑、恐惧等。2.行为与行为改变行为是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可以被观察、描述、记录、测量的,可以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人们的所作所为。行为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内隐的。如思考就是一种隐蔽的行为,行为矫正主要集中于公开的领域。(1)行为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在行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孩子的破坏行为在教师关注的程度不同时会有所变化。(2)行为可以被观察到,从而可以被描述和记录。对行为可以从行为发生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等方面来测量。如每人在特定的时间内某种行为出现的次数,某种行为出现时持续的时间长短,以及行为的反应强度等。(3)行为总是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不可避免地对别人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们的行为就会发生改变,如随地吐痰不好,但具有这种行为的人并不是在所有的场合下都如此。行为改变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没有到有,指某些良好行为的建立或塑造;一种是不良行为的矫正,即将个体的行为从不良改变为良好。行为矫正技术不仅可以矫正特殊个体的不正当行为,还可以用于正常个体的教育,一方面是帮助他们建立、巩固和发展良好行为,另一方面是帮助他们矫正或消除一些不良行为。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影响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总括起来不外乎三个方面:遗传、环境和学习因素。1.遗传因素许多动物实验和跨文化人类学研究都证实,人的行为是有遗传基础的。基因除了影响行为,还能决定人的一系列行为性状和趋势。基因的传递,使人类在长期进化中获得的优点得以继承,而基因的复杂性导致人类行为的多样性。遗传基因具相当大的稳定性,所以行为能代代延续;遗传基因又在不断地突变、选择和整合,所以人类的行为得以不断地发展和延伸。2.环境因素正如前述s-o-r行为表现式所示,人的一切行为均诱发自某种环境刺激;反过来,这些行为都发生在环境中,并对环境造成影响。所以,环境既是行为激发者,又是其接受者。个体的性别、年龄及遗传影响的不同,人接受的环境作用在种类和程度上各不相同。环境因素在人行为发展中起影响作用有“远”、“近”之分。知识与态度、技术与能力、亲友的态度等与个体关系密切,影响作用直接;个体行为对这些因素的控制能力和影响程度也较大。生态环境、人文地理、医疗卫生、风俗信仰、教育环境、制度与法规、经济基础、事物发展的规律及意外事件等是人行为发展的外在大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有的是间接性的,有的呈潜在性;受到人行为的反作用也是相对不明显的。环境因素对行为的形成和促进作用不仅要注意发掘和利用,而且要使来自这些因素的刺激内容尽量丰富多彩,使其中具有积极、向上作用的刺激成分具有足够强度和持续时间。环境因素对个体选择性其作用主要是社会文化性的。具有良好行为方式的人容易迅速获得各种社会团体的认同,在爱情、成就、人际关系方面也都更容易取得成功。3.学习因素学习,是行为(尤其社会性行为)发展的促进条件。行为学习的方式有两大层次。第一层次以模仿为主,有无意模仿、有意模仿和强迫模仿等。无意模仿的大多是日常生活行为。如某儿童在公园里看到别人乱丢果皮纸屑,他无意识中就会学习模仿,养成不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有意模仿带有主动性,被模仿的多是自己崇拜或欣羡的行为,如演员的翩翩风度、模特儿的行为举止等。强迫模仿是指按照规定的行为模式学习,如队列训练等。行为自主发展阶段当学习一些复杂、专门的高级行为时,模仿就远远不够了,必须通过系统教育和强化教育,即第二层次的学习方式来实现。其过程是:先在教育者的启发下,全面理解和认识目标行为,从理性上感受到自身对它的需要,再去实现和学习该行为,并在各种促成和强化因素的作用下得以强化和巩固。很明显,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不良行为和培养新的健康行为的过程大多依这种模式,其中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来学习的成分居多。二、行为的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1、是人们所思所感所说所作2、可观察和测量;3、与环境存在某种因果联系三、问题行为问题行为(ProblemBehavior)就是需要矫正的行为,指个体在行为中失去常态,并给他人造成困扰或妨碍自己生活适应的行为,在临床心理学上也称为行为障碍(BehaviorDisorder)。1.问题行为的性质问题行为是个体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包括人的行为和情绪问题,情绪问题包括焦虑、恐惧与人际关系困难等。正常与异常之分异常行为的测量异常未必需要矫正进行矫正需谨慎2.问题行为的类型行为不足行为过度行为不当第二节行为矫正的含义与特点一、什么是行为矫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多数行为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人们通过良好的学习,学会了说话、认字等,获得了各种知识技能;形成了良好的品行,建立了良好的行为模式。但是也有人在不利条件下进行了不正当学习,形成了不良的行为方式。行为矫正技术的功能就是帮助这些人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改变不良的行为方式。行为矫正主要是依据条件反射学说和社会学习理论来处理行为问题,从而引起行为改变的一种客观有效的方法。行为矫正是用来帮助人们改变其显著的社会行为以达到改进其生活的理论和方法。一般包括分析和校正两个方面:分析是指识别环境和某一特定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某种行为产生的原因;校正是指开展和实施某种程序和方法,来帮助人们改变行为,包括通过改变环境影响行为的方法。行为矫正的用途可矫正特殊个体的不正当行为,还可用于正常个体的教育,一方面是帮助他们建立、巩固和发展良好行为,另一方面是帮助他们矫正或消除一些不良行为。行为矫正包括为改变行为对当前的环境事件进行的分析和控制。过度的行为或不足的行为都可能是行为矫正的目标。行为矫正的案例婚姻困境中的人,每天都做几件让对方满意的事情,事情会有所改变;强迫性行为,揪头发导致秃斑,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让其每次在揪头发的时候就做些必须用手才能完成的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揪头发的行为为零,头发重新长出来了;减肥的人,让他先存上一笔钱,当他每天训练达到一定的分数后,才可以取回他的存款,效果明显。二、行为矫正的基本假设问题行为是习得的各个问题行为是分别习得的问题行为与环境有特殊关系重新学习可矫正问题行为三、行为矫正的特点着眼于问题行为解决有明确的学习理论基础以经典性条件反射论、操作性条件反射论、认知行为矫正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四个方面为理论基础。强调环境和学习的作用重视专业和生活的结合强调对行为改变的测量基线阶段-治疗阶段-追踪阶段行为矫正与行为治疗基本同义,略有差异行为治疗:巴普洛夫-沃尔普学派、认知学派;重视应答性行为、内隐行为;临床治疗,治疗室内进行;奠基于临床情境的实验,欧洲采用。行为矫正:斯金纳学派,社会学习理论派;重视操作行为、外显行为;学校、家庭等非临床,自然生活、特殊训练情境进行;奠基于人和动物操作实验,美国采用。行为矫正包括行为治疗和应用行为分析。行为矫正的特点:研究领域集中于人的行为;程序和方法以行为理论为原理;强调当前环境事件的重要性;对行为矫正程序进行精确的描述;通常由日常生活中的人实施;强调对行为改变的测量;不再将过去的事件作为引发行为的原因加以重视;拒绝对行为的潜在动因进行假设。第三节行为矫正发展简史行为矫正技术上世纪发展起来,近几十年发展极快,内容不断扩大、方法不断更新、信息不断增加、方法趋向整合,已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各类社会问题。行为矫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巴甫洛夫、桑代克、华生,特别是斯金纳的工作。B·F·斯金纳所做的早期科学研究为行为矫正奠定了基础,他发表的著作介绍了如何将行为原则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行为矫正的效果往往通过行为矫正前后的测量来说明,行为矫正不强调过去的时间,也不接受对行为潜在动因的假设。行为主义观点回顾1.基本理论假设心理形成的问题(环境决定论)个别差异的问题行为形成的问题____刺激反应的形成2.行为主义对心理疾病的看法心理疾病完全是后天错误学习的结果。那么,既然它们可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