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门事件与公共关系尼克松的错误心理侥幸心理鸵鸟政策推卸责任隐瞒事实艾维李曾经说过一句“公众必须被告知”,而水门事件中,尼克松就是犯了这么一条戒律。首先尼克松派人去窃听民主党就是不对的,但是,尼克松还是拒绝承认错误,公然对这大众撒谎,还未水门事件辩护,说历来都有美国总统为了公众安全进行窃听。并且公报私仇,利用职位权力把一些处理水门事件的官员撤职。尼克松并没有利用好公共关系的方法去处理好这一次的信用危机,而是用谎言和私权把整件事情打压下去,所以不仅把总统与公众之间的政府关系恶化,而且还把总统与官员之间的环境关系恶化,最终导致尼克松成为了美国第一个因为丑闻而下台的总统,所以后来,尼克松在自己的传记中都有收到,他失败就是失败在公共关系这一方面上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遭遇了“拉链门”,他与白宫实习生莫尼卡·莱温斯基的绯闻被炒得的沸沸扬扬。克林顿开始也是拒不认账,说根本没有这件事。但是国会对此事穷追不舍,设立了独立检察官进行专门调查。1998年底,检察官斯塔尔向克林顿发出了传票,使克林顿成了第一位上法庭作证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听取了顾问们的建议,公开向美国民众承认了这一丢脸的事实,并向第一夫人及全国人民道歉,承认他以前对大家说了谎话。有意思的是,美国多家媒体和调查机构的民意测验显示,克林顿的支持率高达60%,而斯塔尔的支持率则是26%。在《纽约时报》的调查中,58%人表示对总统的认错演讲满意,63%的人认为斯塔尔应当停止调查。只有12%的人认为应该对总统进行弹劾,18%的人认为克林顿应当下台。形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向公众说真话”的原则在这里起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性观念相对开放的美国人而言,当时对总统最大的不满并不是个人性道德问题,而是说谎。他们普遍认为,一个说谎的总统不知会把美国引向何方,只要他说了真话,就是可以原谅的。第一,坦诚是形象的基础。艾维·李提出的“向公众说真话”的原则是公共关系活动首先必须遵守的原则。一旦真实不在,任何塑造形象的努力全会付之东流。无法获得公众的信任,任何良好的形象都无法树立起来。一次说谎的结果很可能是终身不被信任。尼克松被弹劾就是失去公众信任的结果。第二,真诚地承认错误,纠正以前的谎言,还从某种程度上塑造了克林顿“普通人”的形象,甚至塑造了他“弱者”的形象。普通人都可能犯错误,也可以被原谅;而被斯塔尔穷追猛打狼狈不堪的“弱者”的最终认错,更容易引起公众的同情,“怜悯之心,人皆有之”,克林顿终于被谅解。第三,转换矛盾和视角,克林顿在整个司法调查过程中利用良好的美国经济来树立自己是美国历史上最好的总统之一的形象,又至始至终给人一种以国家大事为重的形象,才最终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