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三唯物史观、价值观与人生观考查内容1.一个核心: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四项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3.高频考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热点链接1.结合当前人们价值观、思想观念的转变等社会热点材料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结合关注民生的材料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结合当前的先进人物、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考查人生价值的内容、创造与实现高考题型1.社会基本矛盾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居多,其他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的居多;2.本专题的高频考点往往与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结合在一起命题考查,有一定难度答案:①社会存在②群众观点、群众路线③生产力④经济基础⑤价值观⑥价值判断一、社会历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先于社会存在。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3)方法论要求①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②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2.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3)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通过社会4.社会历史的主体(1)人民群众的概念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主体部分是劳动群众。(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①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②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1)要明确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发生作用。(2)要明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体现。(3)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谁决定谁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二、人生价值观1.是什么(人生价值)(1)原理: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2)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2.为什么(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原理: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方法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3.怎么做(实现人生价值)(1)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①特征: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阶级性。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2)价值的创造与实现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1.先进的社会意识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评析:从根本上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有时落后于、有时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是在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下,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作出的科学预测,并不是说先进的社会意识一定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2.优秀艺术作品可以主导社会关系的变革(×)评析: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优秀艺术作品可以促进社会关系的变革,但不是社会关系变革的主导,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导。3.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值观(2012年福建文综,34②)(×)评析:正确的价值观应该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可持续发展仅是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一个方面,所以,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值观说法是片面的。4.能力卓越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2012年广东文综,33A)(×)评析: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能力卓越属于实现人生价值主观条件的一种情况,不是必要条件。5.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认识(2012年浙江文综,30④)(×)评析:人们在不同价值观的指导下,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观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属于社会意识,故价值判断源于社会存在。6.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2012年全国新课标文综,20③)(×)评析: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包括三个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素质、用正确价值观指引。除了主观条件外,还需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各种客观条件。可见,要实现人生价值,仅靠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是不够的。探究类材料题题型特点:探究类材料题立足思维的开放、知识的开放,凸显了对生活案例的解读,对知识的综合理解与运用,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高考命题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体现,也是学生日常探究性学习的延伸。此类材料题多以生活案例为背景,围绕一定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对问题深刻思考。探究类试题多以组合型为主,以安徽、江苏、上海为代表。此类试题常采用的设问方式有:对上述做法的看法、提出建议、如何参与等带有主体指向、行为指向的设问。解题技巧:解答此类试题一般贯彻三个步骤:第一步,审读题头,通过题头明确试题围绕的核心;第二步,审读设问,明确要求和指向;第三步,审读材料,抽取主干信息,对应具体知识。【典型例题】(2012年江苏政治,37(1),6分,节选)如今,人们关于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意识日渐浓厚。然而,更多的人把过传统节日当成普通假日来休闲,过节缺少文化内涵(即通常所说的“文化味”)。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重视弘扬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相比,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成为令人忧心的问题。传统节日文化由主题、习俗和仪式等组成,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由于时代变迁,特别是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后,农耕社会所形成的许多节日文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青年人的文化诉求不相适应。这在根本上形成了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冲击。目前,一些青少年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情感淡漠,更喜欢过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等。他们对于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仪式感到繁琐,对诸如贴春联、中秋赏月等传统习俗的内涵认识模糊,甚至对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主题缺乏了解。一些地方政府更多地关注文化的经济价值,对如何度过传统节日缺乏适时的引导、组织和资金支持。以前过节时城乡基层组织还开展文化气氛浓厚的节日文艺演出等活动,现在很少看到这些渗透文化内涵的热闹场景。当然,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味并不是说要照搬旧时的习俗和仪式。我们要在继承传统节日的核心主题中,变革过节的方式。现在确实也出现了多样化过节方式,比如拜年用电话、短信、视频等表达问候,清明节用植树、献花、赋诗等寄托哀思。但是传统节日文化的新载体、新形式、新民俗如何才能彰显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传承节日的文化意义,让人们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阅读上述材料,探究问题:(1)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分析导致目前过传统节日缺乏文化内涵的原因。关键信息: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令人忧心、时代变迁、青少年……情感淡漠、地方政府更多地关注文化的经济价值。解析:审读题头知,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出现令人忧心的问题。由设问知,本题设问从三个方面限定了答题方向,一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二是针对目前过传统节日缺乏文化内涵分析原因,三是题型为原因类。由材料知:时代变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青少年对传统节日文化情感淡漠、地方政府关注文化的经济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农耕社会形成的传统节日文化缺乏现代元素,不能完全适应当代生产方式下人们的文化诉求。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由于价值取向的偏差,致使人们对节日文化的价值缺乏全面认识。【强化训练】(2011年江苏政治,37(3),6分,节选)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某校高三(1)班同学决定开展以“让夕阳更红”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参与其中。材料三弘扬敬老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只有道德行为,才能给生命以美的尊严。——爱因斯坦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江苏省正在实施“快乐晚年精神关爱行动”。同学们认为,我们不仅自己要做敬老爱老的文明使者,还应号召更多的人践行敬老美德,在全社会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氛围。(3)试为电视台设计一条激励人们走进社区、践行敬老爱老美德的公益广告语,并从《生活与哲学》和《文化生活》角度各选一原理说明广告语的设计依据。解析:回答本题要贯彻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审读题头,明确本题围绕的核心是:关注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弘扬敬老美德。第二步,审读设问,明确答题要求和指向。本题设问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为:为电视台设计一条激励人们走进社区、践行敬老爱老美德的公益广告语;第二个问题为:从《生活与哲学》和《文化生活》各选一原理说明广告语设计依据。第三步,审读材料,抽取主干信息,对应具体知识,在选择广告语时,一定要针对自己熟悉的原理去设计。答案:(3)广告语应具有激励功能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功能,语言简练。依据的原理切合所设计的广告语。示例:广告语:参与社区敬老活动,点燃心灵美德明灯。《生活与哲学》依据: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文化生活》依据: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2012年广东文综,35,4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生可通过高考入学的“农转非”政策取得城镇户口。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城镇户口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有些已办理“农转非”的学生甚至有了“非转农”的念头。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时代精神的精华发生了变化B.主体的认识能力发生了变化C.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D.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由题干知

1 / 8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