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旅游学概论李天元-PPT精选文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天津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课程基本框架绪论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二章旅游的概念第三章旅游者第四章旅游资源第五章旅游业第六章旅游组织第七章旅游市场第八章旅游的影响一、旅游学的形成背景1、旅游研究—旅游教育—旅游学2、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世界旅游组织(WTO)的预测:2000~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次的年平均增长率将为4.3%;全球国际旅游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将为6.7%。到2020年时,全世界国际旅游活动的规模将达到16亿人次;全世界国际旅游收入将超过1万亿美元。根据这一预测:如果将国内旅游也考虑进去,那么,到2020年时,全世界旅游活动的总体规模将达到160亿人次;全世界旅游收入总额将达到7~8万亿美元。3、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4、需要政策指导的产业功过评价问题:政府应在何种程度上支持发展旅游业利益协调问题:政府规划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性结论:了解旅游学对于各级政府参与制定政策和规划工作的人员十分必要。5、高度竞争的产业不同层次上的旅游业竞争:目的地间的竞争行业间的竞争企业间的竞争专业化经营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结论:不仅意味着行将进入旅游业工作的人员有必要接受旅游专业教育,同时也意味着在职人员将会随着专业化要求的发展,有必要更新知识。二、关于旅游学的定义旅游学:就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科学。“Tourismisastudyofmanawayfromhisusualhabitat,oftheindustrywhichrespondstohisneeds,andoftheimpactsthatbothheandtheindustryhaveonthehostsocio-cultural,economic,andphysicalenvironments.”(Jafari,1977)注意旅游发展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特色的关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国发展旅游的政策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力求学以致用借鉴国际经验,同国际旅游学术研究中的共识性成果接轨三、学习中的注意事项返回第一节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第二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封建社会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第四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第五节现代旅游第六节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第一节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一、“旅游活动,自古有之”所带来的问题二、原始社会早期的社会经济特点三、人类迁移活动的原因和目的原因:被迫目的:求生第二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一、旅行需要产生的时代背景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产品交换的发展结论:人类对外出旅行的主动需要始于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之交。这些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人们的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易货经商、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使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古罗马帝国时期的旅行发展中国商代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奴隶主阶级的享乐旅行二、奴隶制社会旅行活动的发展第三节封建社会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在规模上占支配地位的始终是以“商旅”为代表的经济目的的旅行•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显著增加,例如以诗坛李、杜为代表的士人漫游,以张骞、郑和为代表的公务旅行,以玄奘、鉴真为代表的宗教旅行,以徐霞客、李时珍为代表的科学考察旅行等等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出现倒退的原因•16世纪中期以后的新发展:温泉保健旅行、教育旅行三、封建社会时期旅行发展的特点1.旅行活动的发展同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政治安定、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的统一时期,旅行活动的规模便会发展和扩大;反之,则会停滞甚至出现倒退。2.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虽有新的发展,但“商旅”始终占居主导地位。3.封建社会的经济和人口特征、农业劳动的特点及其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得乡村居民普遍缺乏对外出旅行的要求。4.非经济目的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他们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因此其消遣性旅行活动的开展不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第四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进入19世纪后,旅行活动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开始具有了今天意义上的旅游活动的特征。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消遣性外出观光和度假活动的开展,在规模上超过了传统的商贸旅行。正是基于这一背景,英文中的旅游(Tourism)及其相关词汇也于此时开始陆续问世。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和生活地点的变化及其对旅游需求发育的影响。•工作性质的变化及其对旅游需求发育的影响。•阶级关系的变化及其对旅游需求市场规模的影响。•技术进步及其对旅游需求的影响。二、旅游发展进程中的铁路时代同过去的公共马车相比较,新兴旅行方式的优点:★费用低廉――有支付能力者数量增加。★速度提高――减小时间条件的制约。★运载能力――使大规模的旅游活动成为可能。★运营网络――使外出旅行的活动半径大大增加。结论:不仅使工商人士的业务旅行大大增加,更重要的是为消遣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一)旅行服务业务出现的社会背景(二)托马斯•库克的活动1.1841年的创举――首次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团体旅游。与众不同的特点:参加者的公众性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规模空前为商业性旅行社的正式创立打下基础2.1845年始办商业性经营与此前不同的特点:组织工作的性质――有意识的商业性活动,而不再是非营利的社会活动组织工作的内容――涵盖了旅行社的所有基本业务,而不再仅是组织和陪同旅游活动的目的――纯为观光消遣,而不再是为了参加禁酒大会旅游活动的行程――在外过夜的多日游,而不再是当日往返的一日游编印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3.其它开创性活动1855年首例包价出国游――巴黎世界博览会1872年首例环球旅游团旅游代金券―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第五节现代旅游一、现代旅游的概念现代旅游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二、战后旅游活动迅速发展的原因1.基本背景政治环境――缓和与发展占据主导地位科技进步――生产力的提高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2.战后旅游需求迅速扩大的主要“推动”因素世界人口迅速增加――战后短短的20年中,世界人口增加了44%,从而成为战后旅游人数迅速增多的基础。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家庭收入增加,支付能力提高。二战前后部分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变化情况(%)时期国别1913~19381953~1973美国英国法国西德日本2.01.01.01.34.53.53.05.25.99.8资料来源:王章耀等《世界经济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传统的旅行方式为汽车和飞机所取代,使外出旅行的时间距离得以缩短,性能进步和数量发展也使得旅行费用的减少成为可能。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带薪假期得以实现和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与环境压力对社会心理的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的增多对旅游需求的影响。很多国家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支持和鼓励。很多目的地在景点开发和旅游设施建设方面的努力和投入。团体包价旅游的发展和推广。3.战后旅游需求迅速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战后现代旅游活动的迅速发展再次证明,旅游活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并且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进。这一基本规律对于全球旅游活动的发生与发展来说是如此,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需求的发育和成长来说同样也是如此。结论:第六节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一、新中国建立之前旅游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前的性质扭曲时期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对国人旅游需求的制约;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特点:政治性接待而非经济性经营。二、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后步入正轨的振兴和发展时期背景: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创汇的渠道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特点:步入正轨,全面振兴。1978年至80年代中期,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80年代中期至2019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2019年以后,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发展阶段:返回第一节旅游的概念第二节旅游活动的类型第三节旅游活动的性质第四节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第五节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第一节旅游的概念一、定义的类型概念性定义(ConceptualDefinitions):从理论抽象出发而下的定义。技术性定义或实务性定义(TechnicalDefinitions):出于实际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出于旅游统计工作的需要,根据人们外出旅行的距离或活动范围、外出访问的目的、在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以及其他一些可能的标准,而对旅游做出的比较具体的定义。二、作为旅游学研究对象的旅游之定义1.国际学术界中,较有影响的概念性定义:①“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HunzikerandKrapf,1942)②“旅游是人们离开其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某地的旅行和在该地逗留期间的各种活动。”(译引自Burkart,A.J.&Medlik,S.,《Tourism:PastPresentandFuture》,London,Heinemann,1974.)。③旅游“是人们出于日常上班工作以外的其它原因,离开自己居家所在的地区,到某个或某些其它地方去旅行的行动和活动”。(译引自《NationalTourismPolicyStudy:FinalReport》,UnitedStatesSenate,1980.)。④旅游“是人的活动,即市场的活动,而非一项产业的活动,总之,是流动人口对接待地区及其居民的影响”(译引自Lickorish,L.L.,”PlanningforTourism”inBurton,T.L.,(Ed),《RecreationResearch&Plannng》,:London,Alleh&Unwin,1980.)。⑤“旅游”指人们出于非移民及和平的目的,或者出于能够导致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及精神等方面的个人发展及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与合作等目的,而进行的旅行活动(《世界观光》第184、185期,WTO)。⑥旅游是“人们离开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暂时前住目的地的旅行和在该地停留期间所从事的活动,以及(旅游目的地)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创立的各种设施”。(译引自Cooper,C.,Fletcher,J.,Gilbert,D.,andWanhill,S.,《Tourism:PrincipleandPractice》,London,LongmanGroupLtd,1993)。⑦“旅游可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者和其他来访游客过程中,由于旅游者、旅游企业、东道地政府和东道地社会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译引自McIntosh,R.W.&Goeldner,C.R.Tourism:Principles,Practices,Philosophies,GridPublishing,Inc,Columbus,Ohio,1984)2.“艾斯特(AIEST)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特点:①“非定居者”――体现了旅游活动开展的异地性。②“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反映了旅游内涵和外延的综合性。③“这些人不会导致定居”――指出了旅游活动的暂时性。④“不牵涉任何赚钱活动”――规定了旅游活动的非就业性。3.结论: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第二节旅游活动的类型一、常见的划分标准地理范围旅行距离外出目的组织形式旅行方式活动内容注意:划分类型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了解划分标准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需要去选用恰当的划

1 / 27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