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岳麓版·高考总复习选考内容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岳麓版·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四选考内容选考内容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岳麓版·历史第2讲近现代革命家及科学家选修四选考内容选考内容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岳麓版·历史本讲小结选考内容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岳麓版·历史归纳拓展反馈检测选考内容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岳麓版·历史归纳拓展选考内容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岳麓版·历史1.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杰出人物的比较人物项目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和建国法国大革命贡献赢得内战胜利,建立共和国,巩固革命成果领导独立战争,推动建国、立宪、捍卫民主政治稳定秩序、颁布法典,反对外来干涉局限入侵爱尔兰,屠杀反对派,实行独裁统治对种植园奴隶主妥协,保留黑人奴隶制恢复君主制,实行独裁统治,后期对外侵略影响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美国除外),确立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选考内容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岳麓版·历史2.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贡献革命家成果内容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列宁列宁主义“一国胜利论”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邓小平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选考内容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岳麓版·历史反馈检测选考内容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岳麓版·历史1.(2013·江苏·24B)克伦威尔和拿破仑是欧洲近代革命的杰出人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他在一次向议会发言时说,穷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王觉非《欧洲史论》选考内容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岳麓版·历史材料二拿破仑认为,法国发生革命不是因为法国渴望自由,而是因为要求平等。他所了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样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他就决定用自己的法典确保公民权利的平等。……他消灭了政治自由,把他所了解的“平等”巩固下来,编成了法典。——(苏联)塔尔列《拿破仑传》材料三克伦威尔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征讨均以胜利而结束。以后,爱尔兰的土地被英国占领军没收,大部都落入英国高级军官之手。克伦威尔等人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土地所有者。——刘祚昌《世界史(近代史编)》选考内容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岳麓版·历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变化。分别指出前后平等观产生的原因。(2)据材料二,归纳拿破仑对政治“平等”的理解。材料二认为“平等”被拿破仑法典巩固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巩固”平等带来的深远政治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主要政治倾向,并分析立法途径与革命战争对资产阶级文明扩展的价值。选考内容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岳麓版·历史【答案】(1)变化:先提倡平等,后来反对普选权(或主张贫富有别)。原因:前因:建立新模范军(推翻封建王权),以“平等”激励革命;后因:反对平等派,需要以“不平等”维护其独裁和富人利益。(2)理解:平等是法律上的同样的公民权;平等是革命的目标(或用法典确保公民平等权)。影响: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3)政治倾向:满足社会上层(如富人、高级军官)的利益。价值:冲击封建统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客观上传播革命思想。选考内容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岳麓版·历史【解析】本题考查克伦威尔与拿破仑。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结提炼和比较能力。第(1)问变化据材料“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不难归结;原因前者从反封建斗争需求上分析;后者从维护自身统治方面分析。第(2)问理解据材料信息“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样的社会经济条件”归结;影响主要从革命成果的巩固和对后世立法的影响上分析。第(3)问倾向要从阶级利益角度分析;价值主要从对旧制度、新阶级的影响,思想的传播等角度分析。选考内容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岳麓版·历史2.(2013·福建·41C)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找到了一条推动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和胜利的道路。结合下图,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选考内容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岳麓版·历史材料一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泽东《西江月·□□□》(1928年秋)材料二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秋)材料三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毛泽东《如梦令·元旦》(1930年1月)选考内容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岳麓版·历史(1)根据材料一,将“西江月”后□□□处省去的内容填写完整并指出该词创作的历史背景。(2)上述毛泽东诗词展现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场景。从材料二、三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并以此论证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选考内容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岳麓版·历史【答案】(1)井冈山;秋收起义后,创建革命根据地,击退敌军进剿。(2)军阀重开战(蒋桂战争)——军阀混战,为红军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分田分地真忙——土地革命,唤起民众。路隘林深苔滑(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直指武夷山下等)——偏远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地区,红军有回旋余地。选考内容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岳麓版·历史【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结提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第(1)问根据诗词创作的时间1928年、诗中的黄洋界地名等信息可以判断省略的应该是井冈山。历史背景根据诗词内容主要从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敌人战况等角度分析。第(2)问要明确红色政权存在的原因、条件,依据此从诗词中找出能体现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词句,再结合史实进行论证。可从当时社会局势、中共的土地政策、根据地的地理环境等方面归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