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人工养殖技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泥鳅人工养殖技术13368389868陈鹏飞一、泥鳅的营养价值泥鳅可食部分占整个鱼体的80%,每100克泥鳅鲜肉中含水分73.5克,蛋白质18.4~20.7克,脂肪2.7~2.8克,磷含量高达154毫克,钙51毫克,铁3.0毫克;同时含70国际单位的优质维生素A,成为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泥鳅蛋白水平高,氨基酸总量高于常规鱼类,尤其呈味氨基酸。脂肪含量缺低,胆固醇含量更少。泥鳅含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抵抗血管老化。泥鳅能醒酒,能降低酒精对肝脏的损伤。民谚说“天上斑鸠,地下泥鳅”,并赋予“水中人参”的美誉,是名副其实的强身美食。二、泥鳅的种类1、泥鳅(又名鳅、真泥鳅等)。泥鳅体腹鳍以前呈圆筒状,由此向后渐侧扁。头较尖,眼小,为皮膜覆盖。吻部倾斜角度大,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下位,呈马蹄形。触须5对(上颌3对,较大,下颌2对一大一小)。鳃孔小,鳃裂止于胸鳍基部。背鳍条2、7,无硬刺,起点在腹鳍之前,距吻端较距尾基为远。胸鳍远离腹鳍。腹鳍起点位于背鳍基部中下方。肛门近臀鳍。尾鳍呈圆形。侧线完全。体背部及两侧深灰色,腹部灰白色。尾柄基部上侧有一个明显的黑斑点。奇鳍上有密集褐色斑条,偶鳍浅灰色,无斑条。泥鳅2、大鳞副泥鳅鳅科,体形酷似泥鳅。须5对。眼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鳞片较泥鳅体鳞为大,埋于皮下。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肛门近臀鳍起点。生活习性与泥鳅相似。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中。大鳞副泥鳅我国的鳅科动物有十几种,泥鳅(又名真泥鳅)、大鳞副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快,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是比较适宜的养殖对象。因而养殖户最好选这两种品种为养殖对象。二、泥鳅的养殖生物学特性1、生活习性:泥鳅属底栖鱼类,因具肠道、皮肤等辅助呼吸器官,故耐低氧能力强,但在高溶氧条件下,摄食旺盛,病害少,生长速度快。泥鳅属温水性鱼类,对水温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15℃~30℃温度范围内随水温的上升生长速度加快,最适水温为26℃±2℃。水温低于5℃或高于34℃则钻入泥土中冬眠或夏蛰。2、食性特点泥鳅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食性不同,刚出膜的鳅苗以卵黄为营养,2~3天后开始摄食水体中轮虫、无节幼体等浮游动物,体长5厘米开始转化为成体阶段的杂食性鱼类,能较好的利用各种浮游动物、底栖动物以及菜叶、麦麸、米糠、蚕蛹、菜粕等人工饲料。3、繁殖特性:泥鳅为雌雄异体,性成熟年龄为1~2冬龄,怀卵量随体长和体重的增加而升高:体长8厘米怀卵量约2000粒,10厘米怀卵量7000粒,12厘米怀卵量1万粒以上,20厘米可达2万粒以上。每年4~9月为产卵期,5~7月为产卵盛期。产粘性卵。卵粒直径0.5毫米,吸水膨胀后1.3~1.5毫米。卵圆形,淡黄色,微粘性。三、鳅苗培育鳅苗培育是指从水花养至3厘米左右。1、培育条件水泥池:面积5~10平方米,水深20~30厘米。土池:面积50~200平方米,水深20~30厘米。相对而言,水泥池面积小,便于管理,成活率高。2、放养密度水泥池:800尾/平方米~1000尾/平方米。土池:放养密度减半。3、饵料鳅苗的适口饵料包括:轮虫、无节幼体、蛋黄、脱脂奶粉、蚕蛹粉、鱼粉等。育苗池(土池)的面积不宜过大,以50~200平方米为好。池中要挖鱼溜,池水深20~30厘米。放养前进行消毒和清池,并施禽畜有机肥以培养饵料生物。在放养初期只在鱼溜内注满水,待鳅苗习惯以后,再灌水入池至计划深度,使鳅苗分布全池。4、放养前的准备(1)苗池消毒消毒常用的药物:生石灰、漂白粉、茶饼、氨水、巴豆、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等。消毒注意事项:药物;剂量;方法。(2)适口饵料培养清塘后,在鱼苗下池前一周左右注水10~20厘米,并立即向池中施放有机肥料以繁殖适量的天然饵料,鱼苗下池后便可吃到足够的适口食物,这种方法称“肥水下塘”。如鱼苗池不预先施肥,水质较清,天然饵料少,这时放养鱼苗,称“清水下塘”。清水下塘鱼苗得不到足够的天然饵料,生长会受到影响,池塘施肥后,浮游动物高峰期的出现顺序是: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鳅苗从下塘到全长2~3厘米,食物大小的变化是:轮虫和无节幼虫小型枝角类大型枝角类桡足类鱼苗下塘时轮虫的数量应达到5千~1万/升个。可用玻璃烧杯取池水对着阳光粗略计算每毫升水中小白点的数目,如果每毫升水含有10个小白点,则每升水含1万个轮虫。鱼苗放养前如有小型枝角类零星出现,可施用0.3~0.5ppm晶体敌百虫将其杀死,并适量增施有机肥料,不仅可防止枝角类大量发生,而且能够延长轮虫高峰期。(3)放养鳅苗应注意的事项1、鳅苗放养前须检查池中是否有敌害生物,如蛙卵、蝌蚪、有害昆虫、野杂鱼等,必要时用密网拉一、二遍加以清除。2、鳅苗孵出后,必须待鳔充气,能正常水平游泳和开口摄食外界食物时方可下塘。过早下塘,鳅苗游动能力尚弱,容易造成死亡。下塘过晚,卵黄囊已吸收完毕,鳅苗会因缺乏营养而消瘦,体质差,成活率低。5、饲养管理开始投喂熟蛋黄、鱼粉、人工饲料等,也可拌合剁碎以后的鱼虾、螺蚌肉等动物性饵料进行投喂。每天投饵3~4次,投饵量初期为总体重的2%~5%,后期8%~10%。经育苗地喂养1个月左右,体长达3~4厘米、体重0.4~0.5克,开始有钻泥习性的时候,即可将幼鳅放人池塘进行鳅种培育。四、鳅种培育鳅种培育是指从2~3厘米培育至6~7厘米。(一)场地选择养殖场所应水源充足,排水方便,能自灌自排,水质清新,无污染,土质中性或微酸性,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正常。(二)池塘建造1、池塘规格面积50平方米~100平方米,池塘四周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60~70°,池深80厘米~100厘米,池塘挖成后应把池壁夯实,用50厘米×50厘米水泥板做护坡,池底铺设腐殖泥土20厘米左右,水深保持在30厘米~50厘米。2、防逃设施养殖池周围用网片、塑板或瓷板做围墙,以防蛇、鼠等敌害进入养殖区。进排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及敌害生物和野杂鱼卵、苗种进入池塘。3、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口呈对角线设置,进水口高出水面20厘米,排水口设在鱼溜底部,并用PVC管接上以高出水面30厘米,排水时可通过调节PVC管高度任意调节水位。4、鱼溜(集泥坑)为方便捕捞,池中应设置与排水底口相连的鱼溜,面积约为池底面积的5%,比池底深30厘米~50厘米,鱼溜四壁用木板围住或用水泥砖石彻成。(三)放养前准备1、池塘清整泥鳅放养前10天,清整池塘,察洞堵漏,疏通进排水管道,翻耕池底淤泥。放水深至10厘米后,每10平方米用1公斤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2、蓄水施肥清塘后,加水至30厘米深,施基肥,每亩施入发酵鸡粪200~300公斤,也可以每亩施入氮肥3~5公斤,磷肥1~2公斤。(四)放养密度当泥鳅养至体长3厘米时,要进行筛选分塘,泥鳅苗种密度100尾/平方米~150尾/平方米。在苗种投入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放苗时盛苗容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水温差距不能超过2℃,如泥鳅苗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则应在放苗下塘前作“缓苗”处理,将充氧尼龙袋置于池内20分钟,使充氧尼龙袋内外水温一致时,再把苗种缓缓放出。(五)饲养管理根据水色情况,适量追肥。追肥可用经过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也可用过磷酸钙、尿素、碳铵等化肥,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水深控制在30~40厘米以内,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10%。投饵量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水温15℃以上时,泥鳅的食欲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25℃~27℃时,食欲特别旺盛;28℃以上,食欲则逐渐减退;超过30℃或低于12℃时,应少投甚至停喂饲料。五、成鳅养殖体长为6厘米以上鳅种,泥鳅养殖可转入成鳅养殖阶段。由于泥鳅是底栖鱼类,可与其他中上层鱼类(如鲢、鳙)等鱼混养,效果更好。(一)放养前的准备1、池塘面积池塘面积根据具体情况可大可小,适宜的面积以3~5亩为宜。2、水体深度放养初期30~40厘米,以后逐渐加至50~60厘米。3、适口饵料的培育同鳅种池。(二)养殖方式1、混养2、放养密度每平方米放养量为60~70尾;条件好放养密度可提高至每平方米放养量为80~120尾。3、养殖方式以人工饲料为主,天然饲料为辅。(六)日常管理1、调节水质加注新水,每周换水1次~2次,勤施肥,保持池塘水色“肥、活、嫩、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2、巡塘早、中、晚各巡塘1次,注意观察泥鳅活动和水色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四定投饲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促进均匀摄食4、科学施肥看天施肥看水施肥看鱼施肥少施勤施无机肥有机肥5、定期预防病害勤打扫、清洗饵料台,做好饲料台、工具等消毒工作,定期投喂预防鱼病的药物。6、防害防逃注意防止敌害入侵和泥鳅逃跑,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和池埂。六、病害防治1、气泡病因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饱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引起。症状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防治方法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并每亩用食盐4公斤~6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2、车轮虫病症状病泥鳅身体瘦弱,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粘液增多,镜检有车轮虫。防治方法: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0.7ppm溶液浓度的全池泼洒。3、赤鳍病由短杆菌感染所致。有病泥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红,腐烂。防治方法用1ppm溶液浓度的漂白粉全池泼洒。完成泥鳅苗种培育阶段,及早进入成鳅养殖阶段。鞍甲轮虫粤花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尖尾鞍甲轮虫矩形龟甲轮虫巨腕轮虫聚花轮虫月形腔轮虫裂足轮虫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