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章: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控制(21章)、职业道德(22-23章)第一章审计概述第一节审计的概念与保证程度【考点一】审计的定义(一)审计定义:指CPA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预期使用者:管理层和公众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指公众(二)理解要点1.审计的用户(为了谁?):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A+C),即审计可以用来有效满足(即合理保证)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的需求。2.审计的目的(为了什么?):是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增强预期使用者(C)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即以合理保证的方式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度,而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3.保证程度(能够到什么程度?):应当合理保证,不能绝对保证。合理保证是高水平的保证。审计存在固有限制,不能绝对保证。4.独立性和专业性(凭什么?):是审计的基础,通常由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的CPA来执行,CPA应当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和预期使用者。(既应当独立于A和C)5.审计报告(提交什么?):就是CPA把审计结果传递给有关财务报表使用者。【例1•单选题】下列有关审计业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审计定义-2016年)A.审计业务的最终产品是审计报告和后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管理层的产品)B.如果不存在除责任方之外的其他预期使用者,则该项业务不属于审计业务D.执行审计业务获取的审计证据大多数是结论性而非说服性的(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考点二】保证程度(一)CPA的专业服务划分其中,财务报表审计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均属于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审阅属于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其他鉴证业务可能是合理保证鉴证业务,也可能是有限保证鉴证业务。相关服务均不需要提供保证。(二)财务报表审计是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1.财务报表审计目标:在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水平下,以积极方式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提供高水平的保证。2.收集审计证据的程序:CPA通过不断修正的、系统化的审计过程,获取充分、适当证据,证据收集程序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等。3.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在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中,CPA应当在获取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后才能形成结论。【提示】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4.检查风险:CPA应当合理设计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并有效执行审计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从而确保审计风险处在可接受的低水平。5.财务报表的可信性:CPA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要求,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从而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性。6.财务报表审计以“积极方式”提出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Eg:一、审计意见我们审计了ABC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BC公司”)财务报表,包括201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20X1年度的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以及相关财务报表附注。我们认为,ABC公司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公允反映了ABC公司2016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16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三)合理保证与有限保证的区别区别/业务类型合理保证(财务报表审计)有限保证(财务报表审阅)1.目标在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下,以积极方式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提供高水平的保证在可接受的审阅风险下,以消极方式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阅意见,提供有意义水平的保证。该保证水平低于审计业务的保证水平2.证据收集程序通过一个不断修正的、系统化的执业过程,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证据收集程序包括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等通过一个不断修正的、系统化的执业过程,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证据收集程序受到有意识的限制,主要采用询问和分析程序获取证据3.所需证据数量较多较少4.检查风险较低(从而更能信赖)较高5.财务报表的可信性较高较低6.提出结论的方式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例如:“我们认为,ABC公司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的规定编制,公允反映了ABC公司2015年l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15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例如:“根据我们的审阅,我们没有注意到任何事项使我们相信,ABC公司财务报表没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考点三】CPA审计和政府审计(新增)(一)审计监督体系(二)政府审计和CPA审计的区别审计类别区别政府审计CPA审计1.目标和对象不同对政府的财政收支或者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确定其是否真实、合法和具有效益CPA依法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确定其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是否公允反映了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2.标准不同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审计署制定的国家审计准则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CPA法》和财政部批准发布的CPA审计准则3.经费和收入来源不同政府审计是政府行为,政府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须的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由同级人CPA审计是市场行为,是有偿服务,费用由CPA和审计客户协商确定,但是CPA在发表审计意见时,民政府予以保证独立性不能受到干扰4.取证权限不同政府审计具有更大的强制力。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协助审计机关的工作,如实向审计机关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证明材料CPA审计受市场行为的局限,在获取审计证据时,很多程度上有赖于企业及相关单位配合和协助,对企业及相关单位没有行政强制力5.对发现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同审计机关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政收支行为可在职权范围内做出审计决定或者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意见CPA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只能提请企业调整有关数据或进行披露,没有行政强制力;如果企业拒绝调整和披露。CPA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反映,具体表现为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第二节审计要素【考点一】鉴证业务要素(新增)(一)三方关系人【例•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鉴证业务应当具备的特征的有(ABCD)。A.使用的标准适当且预期使用者能够获取该标准B.CPA能够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以支持其结论C.CPA的结论以书面报告形式表述,且表述形式与所提供的保证程度相适应D.鉴证对象适当(二)鉴证对象(鉴证对象信息)针对财务报表审计的鉴证业务,鉴证对象是鉴证对象信息(比如,财务报表)所反映的内容(比如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三)标准:是指用于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的基准,当涉及列报时,还包括列报的基准。2.标准的特征(1)相关性:相关的标准有助于得出结论,便于预期使用者作出决策;(2)完整性:完整的标准不应忽略业务环境中可能影响得出结论的相关因素,当涉及列报时,还包括列报的基准;(3)可靠性:可靠的标准能够使能力相近的CPA在相似的业务环境中,对鉴证对象作出合理一致的评价或计量;(4)中立性:中立的标准有助于得出无偏向的结论;(5)可理解性:可理解的标准有助于得出清晰、易于理解、不会产生重大歧义的结论。(四)证据:是CPA提出鉴证结论的基础。证据的特征(1)审计证据在性质上具有累积性,主要是在审计过程中通过实施审计程序获取的。(2)审计证据还可能包括从其他来源获取的信息,如以前审计中获取的信息(前提是CPA已确定自上次审计后是否已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影响这些信息对本期审计的相关性)或事务所接受与保持客户或业务时实施质量控制程序获取的信息。(3)除从被审计单位内部其他来源和外部来源获取的(右)外,会计记录(左)也是重要的审计证据来源。同样,被审计单位雇用或聘请的专家编制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审计证据。(4)审计证据既包括支持和佐证管理层认定的信息,也包括与这些认定相矛盾的信息。(5)在某些情况下,信息的缺乏(如管理层拒绝提供CPA要求的声明)本身也构成审计证据,可以被CPA利用。(五)鉴证报告针对财务报表审计,鉴证报告是CPA应当针对鉴证对象信息(比如,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符合适当的标准,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发表能够提供一定保证程度(比如,财务报表审计的合理保证)的结论。【考点二】审计业务要素审计业务要素包括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人(A)、财务报表(B)、适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C)、审计证据(D)和审计报告(E)。1.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人:分别指CPA、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责任方)、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其中,最核心的是CPA。2.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属于CPA的“鉴证对象信息”。3.适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在中国境内主板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中,“适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即为“企业会计准则”。4.审计证据:CPA依照“企业会计准则”这把“尺子”,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判断“财务报表”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从而获取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的审计证据。5.审计报告(图1-5中的E):CPA按照职业道德守则和审计准则的要求,设计和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考点三】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人(一)审计业务三方关系人1.三方关系人分别指CPA、管理层(责任方)和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2.审计业务三方之间的关系CPA对由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责任方)负责编制的财务报表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以增强除管理层(责任方)之外的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3.责任方与预期使用者可能是同一方,也可能不是同一方在审计业务三方关系人中,管理层(责任方)与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可能是同一方,也可能不是同一方。例如,某公司同时设有董事会和监事会,监事会需要对董事会和管理层负责编制的财务报表进行监督。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虽然来自同一企业,但不是同一方。又如,一家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预期使用者)可能聘请CPA对该企业的全资子公司管理层(责任方)直接负责的特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计,但高层管理人员对全资子公司承担最终责任。责任方与预期使用者是同一方。(二)CPA1.CPA的责任: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2.CPA确认其责任的方式:CPA通过签署审计报告确认其责任。3.CPA利用专家协助其工作:CPA可以利用专家协助执行审计业务。在这种情况下,CPA应当确信包括专家在内的项目组整体已具备执行该项审计业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充分参与该项审计业务和了解专家所承担的工作。(三)责任方1.责任方:即被审计单位管理层。2.与责任方(管理层和治理层)相关的责任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应当认可并理解其应当承担的下列责任:(1)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如适用);(2)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3)向CPA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包括允许CPA接触与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所有信息,向CPA提供审计所需的其他信息,允许CPA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不受限制地接触其认为必要的内部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四)预期使用者1.预期使用者是指预期使用审计报告和财务报表的组织或人员。2.预期使用者分为管理层和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CPA的审计意见主要是向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提供,但客观上可能对管理层有用,因此,管理层也是预期使用者之一。3.预期使用者可能是特定的使用者如果审计业务服务于特定的使用者或具有特殊目的,CPA可以很容易地识别预期使用者。例如,企业向银行贷款,银行要求企业提供一份能反映财务状况且经过CPA审计的财务报表,那么,银行就是该审计报告的预期使用者。4.预期使用者可能主要是指与财务报表有重要和共同利益的主要利益相关者CPA可能无法识别使用审计报告的所有组织和人员,尤其在各种可能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存在不同的利益需求时。此时,预期使用者主要是指那些与财务报表有重要和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