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1、《诗经》中一些诗里表达出追求“真挚忠贞”的情爱观及其情感。参阅诗歌:追求蒹葭关雎木瓜相思子衿将仲子摽有梅无论追求还是相思都因时空的阻隔,爱(求)而不得,因为心中充满着对爱情的希望,又没轻易放弃,苦苦追求与相思中显现真挚与忠贞。2、屈原作品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的思想与情感。参阅哀郢湘君立论:赞同屈原是爱国主义思想的典型人物值得学习。驳论:屈原不是爱国是愚忠。不值得学习。3、《老子》中表达出的“无为、无不为”的价值观。参阅曲则全无为、无不为思想的理解自然型遵循事物的自然规律,不人为的破坏自然之道。无为而无不为。谋略型参阅曲则全表面是曲、枉、洼、敝、少、多,实则是全、直、盈、新、得、惑、如何做?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表面装无为实质真有为。生存性为了达到目的,无论弱者强者都适用。装憨、傻、痴、呆,在加忍、和让。4、《论语》作品体现的君子观参阅论语节选善良有理想言行一致不结党营私等。5、《孟子》作品的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一种具有大义凛然、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精神的崇高道德境界。首先要“直养而无害”,其次须“配义与道”,第三,要“集义”,此外还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6、《叔向贺贫》的德与才关系的探讨。身居权力高位无财-有德-生存利己-利民利国-利家身居权力高位有财-无德-灭亡害己-害民-害国-害家7、《垓下之围》涉及“英雄观”的探讨。古代: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出雄。故英雄一定要介入当世纷争,勇于承担,有大作为、大动作、大贡献的人,该出手时就出手,毫无一丝退避之心的人。西方:英雄具有多样性标准,职责有限,贡献无限;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在美好的目标面前不居人后等等,莫非不是英雄?项羽悲剧英雄霸王别姬慷慨悲歌,多情重义;东城快战威武勇猛,刚愎自大;乌江自刎宁死不辱,知耻重义。8、陶渊明作品表现出的“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参阅陶渊明和郭主簿饮酒诗穷则独善其身指政治仕途由于政治环境黑暗、险恶、污浊,仕途无路可走,选择远离政治,立志做一个有高洁人格的人。9、杜甫作品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参阅哀江头中学作品忧国忧民表现:无论穷达始终心怀天下;无论在朝在野极端关注国事,忧国忧民;以民为贵、喜欢劳动、亲近人民。意义:体现读书人对自己国家与民族的担当与责任;体现读书人的敢于批评现时的精神。10、结合古代文人思想,论逆境中生存选择。参阅陶渊明王维李白杜甫苏轼陆游辛弃疾文学理论简答题1、财大的校风、校训及其意义校风:求实创新校训好学笃行厚德致远校风是学校确立其教职员工和学生,应当崇尚的核心价值观及其行为准则;校训是学校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提炼出寓意深刻,对学生具有告诫、要求含义的警句。它是校园文化精神核心,是校园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各项事务指导性的纲领。2、赋比兴赋:陈也;铺陈叙述之意。比:比喻。兴:启也;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情。3、重章叠句在《诗经》中,在诗歌的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近的诗句、诗段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乐美。4、楚辞战国后期继《诗经》之后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诗体;西汉刘向在前人的基础上辑录屈原、宋玉诸作及后人模拟之作为一书,名曰《楚辞》,故《楚辞》又作为书名流传于世。楚辞的产生,首先,是由于楚地的山川、风物、民情及习俗的孕育;其次,风味独特的楚声、楚歌的滋养及参差不齐的句式和语助词“兮”的运用;再者,楚辞得力于伟大诗人屈原的天才创造,是他吸取民间文学的营养再加以创造性提高的结果。楚辞的浪漫主义体现在:采用大量的神话传说,构思奇特,想象丰富,语言优美。5、托物言志也称咏物述志,是指作者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表面上是在歌颂某物的性质、特点或某些属性,实质上是借此抒发作者自我的思想情感的一种表现手法。此表现手法开创于屈原,在表情达意上有委婉曲折的特征,对中国古代和现、当代的文学创作,均产生过深远的影响。6、古代散文散文即指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其中包括非文学作品)。随着文学的发展、文学意识的明确,唐以后散文的内涵又有所变化,但它既包括文学作品,也包括非文学作品的政治、历史、哲学等著作。7、汉乐府(乐府)乐府原指汉代官府的音乐管理机关,其任务是将从民间采集来的诗歌和文人创作的诗制成曲谱配乐,供祭祀和宴饮时用。后来把乐府所采集、创作的诗,称作“乐府诗”,或简称“乐府”。魏晋至唐的文人拟作以及宋元明之词、散曲、剧曲也称乐府。集有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8、诗中有画是指作者在写景状物或刻画人物动作等的过程中,运用绘画的原理,即注重景物、人物的空间位置,及其色彩的浓淡、光线的明暗以及动态的描写,从而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一种画面感,其表达效果较生动形象,使读者有画面感。9、唐代古文运动中唐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其理论主张一是提倡“文以载道”,复兴儒学;二是“务去成言”,反对因袭,提倡独创。唐代古文运动上承先秦散文,下启宋代古文,形成至今仍为经典的散文风格。10、格律诗在格律上的基本要求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音分平仄,讲究对仗。11、词是产生于隋的一种配乐演唱的歌,具有诗歌与音乐的双重性质。每首词要按一定的乐谱填写,形成一定的词调(即词牌),因词具有音乐的特性,所以又称乐府。每种词调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方面都有它自己相应的固定格式,要求“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音分平仄”,词虽然“句有定字”,但其句式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12、词在形式上的基本特征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并且“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每首词分为数片,但以两片的为多,句式特征为长短句,押韵每个调各有其格式,对仗的要求不固定亦不严格,讲究字音配合严密。13、对联在格式上的基本要求每一幅对联分为上下两联,上下联的字数与句式要相同;上下联的平仄只涉及每句的句脚,其应用要遵循特定的格式要求。上联最后一句的句脚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句的句脚必须是平声,横批可有可无14、婉约词15、豪放派(词)北宋词至苏轼遂有一变,不受音律的束缚,横放杰出,浩怀逸气,因而词境扩大,词体始尊。词本乐章,因而在其发展进程中,视其与音乐关系如何,形成不同的两条道路,一、秉承传统,创制新调,要求歌词与音乐密切配合,此为婉约,代表人物为柳永、周邦彦。二、打破音律协调,以诗为词,以文为词,此为豪放。苏轼、黄庭坚等倡其先,陆游、辛弃疾等随其后,遂开一种以长短句抒写广泛内容的新诗体。16、对联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对联的特点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双成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对联的特点具体如下:一、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17、近体诗亦称“格律诗”,“今体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平仄、对仗及押韵等均有严格规定:律诗八句,绝句四句;分五言和七言;平仄要求一句之内平仄相间,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颔联、颈联必须对仗;押韵须押平声韵,且不得换韵。如杜甫《登高》、李商隐《隋宫》等。18、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诗体名,与近体诗相对。每篇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七言者较多。不求平仄、对仗,用韵也比较自由。如陶渊明《饮酒》、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等。散文简答1、哀郢主题该诗通过作者被放逐过程中的经历及其感受,抒发了对失陷了的楚国郢都的眷念、表达了作者爱国、忠君、忧民的思想感情,以及被放逐的原因。2、轮扁斲轮该文主要借“轮扁斲轮“的事例,表达了’语言只能表达事物的名称、形状、色彩、声音,而无法表达事物的本质”的观点。3、狱中上母书该文通过夏完淳被捕后在狱中写给生母和非生母等安排后事的内容,表达了作者不能尽孝的痛心,和继承父志反清复明和视死如归的气节。内容不孝完淳而今死了!以身体奉献给父亲,不能再以身体来报答母亲了。自从父亲离我而去,悲痛地过去了两个年头。怨恨惨痛越积越深,历尽了艰难辛苦。本来希图重见天日,以报大仇,使死者得到赠恤,生者获得荣耀,向九泉之下的父亲报告我们的成功。无奈上天不保佑我们,把灾祸集中于先朝,一支军队刚一起来,就立即被粉碎。去年的义举,我已自以为非死不可,谁知当时不死,却死于今天!短短地延续了两年的生命,却没有一天得以孝养母亲。以致尊贵的慈母托身于空门,生母则寄生在异姓之家。一门漂泊,活着不能相互依靠,有人死了也不能相互安慰,我今日又奄忽先赴九泉,不孝之罪的深重,连上天都已知晓了。唉!两位母亲都健在,下面又有妹妹、女儿,家运衰败,并无兄弟。我死了并不足惜,我所哀痛不已的,是家庭的众多人口今后怎么生活。虽然如此,但是,就这样吧!我的身体是父亲遗给我的,我的身体是为国君所用的,为父为君而死,又哪里是辜负两位母亲呢?但尊贵的慈母对我爱护备至,教我学礼习诗,十五年来从未改变,嫡母如此慈爱恩惠,千百年来所少有。大恩未曾报答,使我悲痛到了极点!——现在我只得把尊贵的慈母托付给义融姊,把生母托付给昭南妹了。我死之后,如果妻子能得到一个遗腹子,那就是家门的幸运。如果不然,千万不要另立后嗣。会稽的大望族至今如此零落已极。节义文章象我父子这样的有几个呢?象西铭先生那样地立一个不肖的后嗣,为旁人所诟骂讥笑,还不如不立为好!唉!天地是无穷无尽的,家族却不可能永远绵延不绝。有一日朝廷中兴重建,那么,我们就能千百年地在庙中接受祭祀、供养,又哪里只是享受麦饭豚蹄,不至成为饿鬼而已呢?如果有人妄言另立后嗣,我与父亲在冥中一定要诛杀这个顽固愚蠢之人,决不饶恕他!兵戈遍布天地,我死之后,战乱不会有停止之日。两位母亲请好好保重玉体,不要再把我挂在心里。二十年之后,我跟父亲将要扫平北方边境!不要悲伤,不要悲伤!我所嘱托的话,千万不要违背。武功甥是未来大有成就的人物,家里的事都交托他。寒食节和七月十五,以一杯清酒,一盏寒灯来供我,使我不至于成为无人祭祀的饿鬼,我的愿望就已达到了。妻子与我成婚二年以来,贤孝素来为人所深知,武功甥为我好好地看待她,这也是武功甥的渭阳之情!语无伦次,而这都是将死之时的肺腑之言。悲痛,太悲痛了!但是,人有哪个是不死的呢?贵在死得其所。父亲能成为忠臣,儿子能成为孝子。含笑归天,完成我的分内之事。从佛教的原理来说,一切事物本都未尝生存,我把自己的身体看得象破旧的鞋子一样地不足珍惜。我只是为刚正之气所激,因而懂得了天人之理。十七年来只是一场恶梦,报仇在于来世。我的神魂将遨游于天地之间,我对一切都毫无愧怍。4、送孟东野序在本文中,作者提出了“物不得其平则鸣”的文学主张,揭示了文学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与时代、人生的密切关系,道理深湛,见解非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于“善鸣者”不受重视、陷于不幸的深切的同情,表达了不满统治者压抑人才的情绪。全文由古及今,层层深入,论述寄托感慨,叙述寓有讽谏,深刻雄健,一扫六朝文章浮靡之气。主要内容这是韩愈为孟郊去江南就任溧阳县尉而作的一篇赠序。文章内容,共分四段。第一段,论述“物不平则鸣”的道理。从草木、水受外力的激动而发出声音,论及人的言论、歌、哭,都是因为有所不平的缘故。第二段,列举自然多种现象论证“不平则鸣”的观点。例如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乐器,就是最善于发出声音的东西;而上天则用鸟鸣、雷鸣、虫鸣、风声来告诉人一年四季的推移。这就为下文阐述“人也亦然”打下论证的基础。第三段,论证人也如此,不平则鸣。文章承接上文,从自然界论及人类社会,从唐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一直谈到隋、唐,列举了众多的历史人物的事迹,论证了“物不得其平则鸣”的论点。第四段,从唐朝的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一直说到孟郊、李翱、张籍,认为他们都是善于用诗文来抒发情怀的人。而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