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主讲:冯天江135948132682014.9大学语文第二讲:先秦文学2014.9第二讲:先秦文学•二.内容构成•1.上古歌谣•2.神话•3.《诗经》•4.先秦历史散文•5.诸子散文•6.《楚辞》一、上古歌谣•1、劳动歌谣•2、祭祀歌谣•3、图腾歌谣•4、婚恋歌谣•5、战争歌谣二、神话P2神话产生于人类的原始时期,是远古人民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产生原因:☆生产力低下,缺少知识;☆要求解释自然、社会现象。☆渴望战胜自然上古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神话内容:大致分为开辟神、自然神、英雄神和异人异神四种故事类型,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关于开辟神的故事。盘古是南方神话的开辟神,女娲则是北方神话的开辟神。关于自然神的故事。如日有日神,月有月神,风有风伯,雨有雨师,雷有雷公,电有电母等等。由于自然力常危害于人,因此,这些自然神性情暴戾,形象丑恶,所到之处均给人们带来各种灾害。显然,这是原始人对疾风、暴雨、洪水、荒旱、火灾等各种自然灾害原因的解释,曲折地反映了原始人对自然力的畏惧和向自然斗争的情绪。《山海经.北山经》精卫填海和《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逐日。关于英雄神的故事。英雄神的产生同样也是原始人对现实虚妄的反映。他们又在某些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各种英雄神和他们的故事。《鲧禹治水》和《后羿射日》。关于异人异神的故事。如羽民国的人们身上长有翅膀,能象天上的鸟一样自由飞翔;奇肱国的人手臂长而灵巧,很会打猎,特别会制造一种飞车,能驾风远行,免去奔走的劳苦。。《山海经》中,如《大荒南经》中“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的“驩头”,《海外西经》中“一臂三目”、“能为飞车”的“奇肱民”,《海外北经》中的吐丝女,《海外南经》中的羽民国、长臂国、厌火国等★神话的现实意义:☆曲折地反映古代人民制服自然的美好愿望。如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等。☆反映了对统治者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形天舞干戚,精卫填海★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古代神话的英雄主义、斗争精神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对后世进步作家的世界观有着积极的作用。如东晋诗人陶渊明与神话中的精卫、刑天产生共鸣,激发了“大济苍生”的猛志。☆神话的浪漫主义方法启发了后世作家的艺术想象和艺术构思。后世不少积极浪漫主义的诗人都从古代神话中得到许多启发,如屈原和李白。先秦文学关于神话的几点说明:1.神话不是历史2.神话与传说(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却内含人的行为准则)3.神话源于崇拜先秦文学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先秦文学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先秦文学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先秦文学二、《诗经》P4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共40篇。先秦文学《诗经》的主要内容婚恋——《关雎》、《蒹葭》农事——《七月》、《芣苡》徭役——《君子于役》、《采薇》祭祀——《周颂》怨讽——《硕鼠》、《伐檀》史诗——《大明》《诗经》的艺术成就P7其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其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铺陈直叙——《七月》比:形象对比——《硕鼠》兴:触物生情——《关雎》其三:重章叠句、四言为主的句式其四:丰富生动简练形象的语言。先秦文学《诗经》中的名句: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芦苇密密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女子,伫立在河水旁.)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桃树茂盛,桃花灿烂,女子出嫁,和美一家)《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它是我国爱情诗之祖。【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诗歌欣赏——《蒹葭》【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经》作品《采薇》赏析P24•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牧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没有正常家庭生活,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休息,为跟玁狁来厮杀。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赏析〕《采薇》一诗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全诗共分六章,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这位戍边战士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军旅生活是那么艰苦,驻守地转移不定,王室公事无休无止,战士们无暇休息,有时还得采薇充饥。对此,难免怨嗟,产生渴望返回故乡之情,但为了抵御狁的侵扰,为了实现边境早日安定,战士们坚持下来,恰当地处理了个人忧伤痛苦与保卫疆土的矛盾。四、五两章笔锋陡转,描写边防将士出征威仪,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先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流露出出征将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自豪感。接下来对战车以及弓箭的描写,显示出将士们装备的精良和高度警惕的精神状态,使主人公的爱国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末章忆昔伤今。“昔我”两句以乐景写哀,“今我”两句以哀景写乐。然而在九死一生归来之际,庆幸之余,难免痛定思痛;加之归途艰难,又饥又渴,怎不悲从中来呢!此诗选自《小雅》,却与《国风》同样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如前三章的重章叠句中,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异常生动妥贴。第四章以常棣盛开象征军容之壮、军威之严,新警奇特。末章“昔我”四句,分别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最有名的诗句。先秦文学三、先秦历史散文P81、史传散文第一阶段从夏到春秋时期,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文字古朴简洁。第二阶段从春秋末到战国初期,代表作是《左传》和《国语》,言事相融,篇幅加长,内容详细,记事曲折,写人生动,富于文采。第三阶段是战国中后期,以《战国策》为代表,它采取国别体,吸取《左传》、《国语》的创作技巧并加以发展,使历史散文发展到新的高峰。先秦文学(1)《尚书》即上古之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散文总集,也是我国第一部记言体史书。先秦称《书》,汉始称《尚书》或《书经》。主要记录帝王的言行,成书于春秋中叶。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2)《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至哀公十四年(前481),以鲁国年号纪年,记事也以鲁国为主。全书仅一万八千多字。其目的是“维护周礼”先秦文学(3)《左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它绝大部分是在《春秋》行文基础上,进一步补叙其历史事件原委的,全书的体例、思想体系也大体与《春秋》一脉相承。汉人认为是春秋末年的左丘明。《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其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它系统而具体地记载了春秋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风俗等重大事件,较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左传》主要体现的“民本思想”、揭露批判了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歌颂了有作为的爱国人物。先秦文学(4)《国语》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21篇242则,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记事上起周穆王征犬戎(约前976),下止韩、赵、魏灭智伯(前453),由多人汇编,成书于战国初年。(5)《战国策》是秦汉间人收集战国各国史官和私人所记存的史料编纂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西汉末刘向加以整理,编为33卷。《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长于说辞。其次,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段和寓言故事。先秦文学2.诸子散文P11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主要著作先有《论语》,后有《老子》、《墨子》。第二期是战国中期,语录体仍旧通行,但所记的已不限于单人的语录,而普遍采用对话的形式。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等。第三期是战国后期,则完全摆脱了语录体,成为专题论著。主要著作有《荀子》、《韩非子》、等。先秦文学(1)《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其核心思想是“仁”与“礼”。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朝闻道,夕死可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诸子散文•《墨子》:由墨子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汇编而成。文章两大特点:尚实尚质,讲究实用,不重文采;讲究逻辑,明辨是非。•《老子》:又称《道德经》。核心思想是“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主张“无为而治”,“理想是“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先秦文学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他的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全生保身”。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先秦文学(2)《庄子》《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庄子》名篇——《逍遥游》渲染意境、极富文采和想象力,旨在说明人应该摆脱一切物质的追求和欲望。“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