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讲义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一、社会工作的含义(一)社会工作的概念1、社会工作是“socialwork”的译名;20世纪上半叶我国把“socialwork”这一类活动称为社会服务或社会福利服务。它指的是非营利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2、社会工作也叫社会服务,指的是在一定的福利制度的框架下,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职业性的活动。从事这类活动的人就是社会工作者;3、不同学者对于社会工作重点的强调也是有差别的。有的学者强调它是一种服务,有的强调是一个助人过程,也有的强调它是一门艺术。(P2)(二)社会工作的定义大的美女编辑们一般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P2~3)4个要点:(1)以助人为目的(2)以科学知识为基础(3)科学的助人方法(4)助人服务活动(三)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1、我国社会对社会工作的理解三种::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P4)2、我国当前对社会工作的解释: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P4)大的美女编辑们3、理解社会工作与社会建设的关系: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社会工作的阐述,这预示着社会工作的春天的到来;中国社会工作必然有本土特点,它与和谐社会建设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密切相关。4、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1)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是“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建设的“工程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3)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对实现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考试大论坛二、社会工作的目标1、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P5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帮助人们解除危机、维护基本的生命权利,在此基础上实现助人自助,恢复社会功能,并挖掘个人潜力,增强社会功能。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解救危难(维护基本生存、寻求资源、提供物质支持和心理支持)(2)缓解困难(助人自助,恢复社会功能)(3)促进发展(挖掘个人潜力,增强社会功能)2、社会层面的目标考试大论坛社会工作的社会层面目标就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及推动社会进步等。(1)解决社会问题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身功能,修复社会的机制,协调社会资源,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2)促进社会公正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不公正制度的改变,为其提供更多机会和制度保障。三、社会工作的功能(一)功能的概念与类型1、功能的含义:功能是指在一个系统中某个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即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的作用。P82、功能的类型:P8~9(1)正功能与负功能正功能是指所发挥的正面的、积极的支持性的作用;负功能是指产生消极的、负面的影响。考试大论坛(2)显功能与潜功能显功能是指那些明显的被参与者所预期和认识到的后果;潜功能是指那种未被参与者所预期和认识到的后果。(二)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P9~10社会工作通过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可以达到促进其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等功能。1、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物质帮助、心理与社会支持;增强他们的能力和权利增进他们的社会功能,增进他们的尊严,促进环境的改善)。正常生活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较正常地发挥自己的能力经营自己生活的状态。2、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人在环境中的视角。一方面通过解决问题和增强能力使服务对象有能力应对环境的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通过调动环境中的资源和改善环境,向人们提供更多支持。(三)社会工作对社会层面的功能社会工作通过提供服务、解决社会问题而对社会运行发挥重要的影响,是现代社会制度体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维护社会秩序通过服务,解决问题,改善生存环境,促进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间接发挥社会管理的功能。本文来源:考试大网2、促进社会和谐通过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具体服务,改善社会环境,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发展一、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1、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张扬(1)基督理念:仁慈、博爱(行善积德、爱),社会工作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2)人道主义(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助人活动的思想基础。2、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来源: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西欧主要国家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日益加速的工业化、城市化也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并对这些国家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贫穷、饥饿、失业、堕落充斥着社会,迫使政府对这些问题作出反应。3、制度背景1601年,《伊莉莎白济贫法》意义:①指出政府对社会救助负有责任②确立了助人自助的观念③规定要有专门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了基础。(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1、欧美国家出现的有组织的志愿性济贫救困活动也为社会工作产生准备了条件。18世纪中期的“友善访问员”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有关助人的知识和技巧。2、美国在国内战争时期出现了一些给薪的社会服务工作者,社会服务成为一种职业,是社会工作者的前身。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美等国出现了许多民间的社会服务组织(慈善组织),这为社会工作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这一过程中,英美国家的政府也制定社会政策,建立社会服务行政系统,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发展。大二、西方社会工作的形成(一)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英美等国家的慈善组织于19世纪末开始关心对志愿人员和服务人员的训练,改善社会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和正规化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形成。1893年,英格兰开设“慈善训练”学校1898年,美国纽约慈善学院对给薪的友善访问员进行专业训练,荷兰成立阿姆斯特丹社会工作学院1904年,纽约社会工作学院成立。191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设社会工作课程。(二)专业方法的确立社会工作职业的形成经过了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确定,并通过出版书籍、教育培训等方式传递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助人模式、问题解决模式等方法和技巧的路径。P15个案工作:里士满《贫困中的友善访问》(1898)、《社会诊断》(1917)、《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1922)小组工作: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社区工作:20世纪60年代考试就到考试大社会工作行政:20世纪70年代(三)专业组织的建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国家大量出现慈善组织会社,协调政府与民间各慈善组织的活动;而英美国家的睦邻组织运动则从社区的角度为社会服务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组织建立起来。1918年,美国成立“美国义务社会工作者协会”1919年,成立“美国学校社会工作者协会”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Examda。com)1955年,美国成立“全国社会工作人员协会”三、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P19(一)专业的特征及社会工作的专业化1957年,格林伍德在《专业的属性》一书者指出,专业应该具有的特征:1、系统的理论体系;2、被社会广泛认可;3、活动具有专业权威;大4、职业内部有伦理守则;5、职业群体形成了专业文化。(二)西方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特点特点主要内容专业方法的发展专业方法是社会工作成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和整合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从单纯的“治疗、救助”到“治疗—预防’、“救助—发展”基本思路;从最初目标“救助穷人和弱者”到“助人自助”。工作对象的拓展从生活极度困难的群体—有需要的人士、群体组织、社区—所有与人类生活相关的方面。理论派别的形成社会工作属于应用社会学科,社会工作理论体系包括:宏观理论(社会哲学层次)、中观理论(针对某一问题)、和微观理论(实践)。(三)西方社会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西方社会工作主要经历了产生、形成和专业发展三个阶段。1、产生阶段的重要特点:民间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人员开始职业化、政府制定社会政策并建立社会行政系统;2、形成阶段的重要特点: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专业方法的确定、专业组织的发展;3、发展阶段的重要特点:专业方法的发展、目标模式的变化、工作对象的拓展、理论派别的形成。考试大论坛四、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P19)(一)我国历史上缺乏专业社会工作虽然我国历史上有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但在20世纪之前我国无专业社会工作。人们的需要和问题主要靠家庭、家族、亲朋来解决。(二)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首先是传教士在我国开办社会服务,并在我国大学讲授社会服务等课程,一些大学开始从事社会服务教学并从事社会服务实践活动。1925年燕京大学成立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重要标志;晏阳初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一定专业性质的社会工作实践。大(三)1949年以后的社会工作出于对社会学、社会工作的错误理解,1952年政府决定在大学里取消社会学、社会工作学科和相关教育,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断。国家进入计划经济时期,在城市普遍实行“单位体制”,并力图通过正式组织的力量来解决人们遇到的生活方面的问题。在农村除了对“五保户”的救助和救灾,政府没有其他的社会福利制度安排,农民基本上靠家庭和村集体来解决困难。这样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行政性、非专业化社会工作”。(四)改革开放与我国社会工作的恢复发展(P20)1979年国家决定恢复社会学学科建设,社会工作课程作为应用社会学也在一些大学恢复起来。1988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部分高校试办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在制度上开启了社会工作专业的进程。1991年7月5日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立。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五)社会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P21)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对社会工作进行了制度建设。来源:我国社会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1、虽然我国历史上有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但没有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人们的需要和问题主要靠家庭、家族、亲朋来解决;2、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我国开始发展;3、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行政性、非专业化社会工作”;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工作的发展表现出政府积极探索、社会工作教育率先发展、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同时并存的特点。第三节社会工作的要素一、对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解社会工作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实践、服务于大众、相信大众能够改变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之间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一个渐进往复的过程。二、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一)服务对象来源:考试大1、受助者、案主或工作对象,是社会工作者直接提供服务或帮助的对象,是社会工作过程中需要接受帮助的一方,实在正常生活中遇到困难希望得到帮助而解脱困难的人。2、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群体,传统认为是(有问题、有困难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现代看法是(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3、服务对象或受助者的存在是社会工作得以发生的基本前提。没有服务对象或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对象,就失去了必要性。(二)社会工作者1、涵义: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