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讲义6--社会动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6章第6章一、动机及其特征1.动机的定义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动机概念包含如下意义:◇动机是一种内部刺激,是个人行为的直接原因。◇动机为个人行为提出目标。◇动机为个人行为提供力量以达到其体内平衡。◇动机使个人明确其行为的意义。第6章动机的作用◇能对人们的行为发动、加强、维持,直至中止。◇它使人们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的而忽视其他方面。第6章2.动机的特征动机的复杂性个人的动机及其行为之间,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同一动机可以产生不同的行为:动机行为(1)行为(2)行为(3)(复杂性和可知性)第6章同一行为也可以由不同的动机所引起:动机(1)动机(2)动机(3)行为第6章◇个人的行为总是同时有几种动机共同发生作用,行为不是单纯为某一个动机所支配,但其中总有一种动机发生主导作用。◇人们头脑里存在的动机和他口头或书面表述出来的动机不一定一致。◇人们头脑中实际上起作用的动机与他本人意识到的动机也可能不一致。说明:第6章动机的可知性◇动机体现在人们的行为之中。若能对人们行为作系统观察与分析,可推测出其动机。◇根据行为的强度与持久性可推测其动机的强度。◇根据行为的方向与行为内容可推测其动机的社会意义。第6章3.内驱力、需要与动机需要,指人的生理或心理状态由于某种不足或过剩而失去了安定的不均衡状态,由此产生不快感而造成一种紧张状态,个人表现出追求安定以恢复平衡。内驱力需要动机行为内驱力主要由机体内部生理和心理不平衡而引起,主要有情感、认知、饥渴、睡眠、性等。具有启发推动的力量。第6章动机需要所激发,由需要转化而来◇需要驱使个体趋向某个目标,变为动机。◇一定的对象。◇人的潜在需要在某种场合下,仍然可以作为其行为的动机而发生作用。第6章需要的情感成分与认知成分具有动机作用◇需要的满足与否会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感,从而激发起某种动机。若是给自己带来愉快的刺激,就发生趋近的行为,若是给自己带来不愉快的刺激,就发生逃避行为。◇认知的动机作用。认识外界事物,了解与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本身,就是一种认识需要,当人们对于某个新事物缺乏认识时,由于好奇心的驱使而想要了解它。第6章4.动机的社会历史性人们的需要决定于社会生活条件,受其社会关系所制约,因此表现需要的动机也具有社会历史性。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的人们,具有不同水平的动机。第6章◇由于社会背景不同,儿童所受到的社会化不同。(父母奖励;父母样板。)◇促进成就动机的气氛可能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一个国家范围内形成了成就动机的气氛,将有利于少年儿童成就动机的提高。麦克莱伦主题统觉测验:得出的两个发现第6章二、社会动机的分类1.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指人们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活动能使人们获得满足,是对自己的一种奖励与报酬,无需外力作用的推动。第6章布鲁纳指出,内部动机由三种内驱力引起。一是好奇心的内驱力,好奇心就是一种求知欲;二是胜任的内驱力,也就是好胜心、求成欲;三是互惠的内驱力,人们都需要和睦共处协作活动。第6章外部动机,不是对活动本身感兴趣,而是由活动以外的刺激对人们诱发出来的推动力。两种动机缺一不可,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对个人行为发生更大的推动作用。第6章2.初级的原发动机和高级的习得社会性动机初级的原发动机,不需学习,是由于生理方面的需要激发起来的。如饥渴、性等。高级的习得社会性动机,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如劳动、学习、成就动机等。第6章社会性动机可分为交往性动机与威信性动机两种。◇交往动机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性动机。人们总是希望和大家在一起而不愿一个人独处,这就是群集感,也是一种和睦需要;人们总是喜欢和合得来的人相处,不愿意和陌生人相处,这就是友谊感;人们总是喜欢和自己家里的人相处,以保持亲密的接触,这就是亲属感。第6章◇威信性动机更为高一级,是一种追求他人对自己尊敬并希望获得他人赞扬与肯定的动机,也就是一种取得成就和获得社会承认的愿望和需要。赫洛克的实验有力证实这问题。他把106名被试分为四个组,都练习难度相等的数学题5天,每天15分钟,但四组被试是在不同的激励条件下进行练习的。第一组为受表扬组;第二组为受批评组;第三组为受忽视组;第四组为控制组。四个组平均成绩如下图;12345练习天数受忽视组控制组受批评组受表扬组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第6章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交往性动机与威信性动机都是不可缺少的。三、彼得罗夫斯基的动机系统理论彼得罗夫斯基指出:“个性积极性的源泉是各种不同的需要。……动机是与满足某些需要有关的活动动力。如果说需要是人的各种积极性的实质、机制,那么动机就是这种实质的具体表现。”复杂的活动是由几种同时起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动机所推动,这些动机构成“多分支的动机系统”。第6章1.兴趣兴趣,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个人的活动动机的重要方面。兴趣这种动机主要是推动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深刻的认识,积极地寻求满足认识需要的途径与方法。兴趣是经常推动人们认识活动的内部机制。第6章2.信念信念,是激励人们按照自己的观点、原则和世界观去行动并被意识到的需要系统。信念包括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领域中的广泛问题,都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第6章3.意图意图也是行为的动机,表现着对生存和发展条件的需要,能够在很长时间里维持个人活动的积极性。意图有不同的形式,如企图、幻想、追求、理想等。◇企图是人们明确意识到需要的条件及准备利用的手段。它是很模糊而且也很难想清楚的一种心理状态。第6章◇追求也是一种动机,它可以表现出某种需要,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长时间指导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向。◇理想就是模仿自己心目中作为典范的榜样的需要。以上的一切动机(兴趣、信念、意图)有一共同点,即它们都是被意识到的。第6章4.未被意识到的动机——意向意向是一种活动的动机,它是没有明确意识到的需要。意向不是天生的和经常起作用的生物决定的行为因素,是形成人们行为动机的一个低级阶段。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不可能成为活动起主导作用的动机。彼得罗夫斯基的动机系统理论,属于概念性的,其动机系统中的各个成分尚缺乏内在的必然联系。第6章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出发点——人本主义马斯洛先醉心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后转而探求人的内在力量,即人的价值与潜能。他认为人的内在力量不同于动物的本能,人要求其内在的价值与内在潜能得以实现,这就是人的本性。第6章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以内因论为其根据的。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当代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它以认知论的观点,肯定人的行为的意识性、目的性与创造性,强调人与动物的差异,注重人的价值和人的特殊性。马斯洛认为,社会文化对人有影响,但人本身的内在力量尤为重要,每个人都具有内在价值,一种类似本能的潜能或基本需要。人要求其潜能得到实现,这就是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的中心思想。第6章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认为,人的价值体系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需要,排成一个需要系统。从生理的、安全的、社交的、自尊的需要,一直到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12345第6章马斯洛指出:不是每个成年人都能自我实现的,能够充分使其自我需要得到满足的人是极少的,仅仅只有百分之一。3.自我实现者具有的特征①具有一种领会自己、他人和自然的能力。②建立良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③对于现实有较强的感受能力,并能够和现实建立和谐的关系。第6章④能不断地欣赏新生活。⑤能够独立自主,不受文化和环境的束缚。⑥富有创造能力。⑦具有一种民主型的性格结构。⑧具有惊人的不可思议的经验——顶峰经验。⑨相信永恒和神圣的东西。⑩认为助人是一种义务。11对人一片深情。12富有一种哲理性的、友善的幽默感。具有强烈的道德感。13有一种独处的需要。14第6章4.马斯洛对传统理论的不同见解①马斯洛认为,高级需要是人的基本的和自然禀赋,是生物进化到人类而益发显著的特征。这一认识对于心理学和哲学理论具有重大的意义。②传统心理学中把需要与认知对立起来,他指出,人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对于哲学理论的探求,这本身就是一种需要。他认为,认知本身就是一种需要,需要本身即认知(没有认知,需要不能存在);认知服务于需要。第6章③他提出社会与个人的对立这一观点也应该重新审查。他认为社会不仅要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且社会本身也是人类需要所创造的。④关于紧张缓解的理论也应该重新讨论。紧张缓解,是指人在满足需要以后所达到的体内平衡状态。这只适用于人的低级动机的追求,人的高级动机则不在于寻求紧张的缓解,往往是自觉地保持紧张甚至制造紧张,以促进创造潜能的发挥和自我的实现。第6章5.对马斯洛理论的评价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合乎逻辑、且符合系统论原则。②马斯洛认为,人有内在价值、内在潜能,人要求发挥自己的潜能。符合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积极意义。③马斯洛指出,具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具备一系列的人格特质。这些特征如果发挥得好,有利于社会。第6章④马斯洛强调要尊重人、关心人,这对我们的工作有启发。⑤马斯洛过分强调了人的价值,忽视了社会生活条件对先天的潜能的制约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