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及对策内容摘要:一、引题:探讨中学生挫折心理,提出其预防对策是十分重要的。二、中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一)学校教育的偏颇。片面追求升学率;重点校、班的划分;教育方式的不当。(二)社会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影响;入学低龄化带来的影响。(三)学生身心发展的失调。青少年在心理断乳期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冲突,常使他们在现实中失败受挫。三、处理好中学生挫折心理的对策。对学校而言,应重视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对中学生而言,应注重自我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参考文献:《德育研究》中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及对策“挫折”即是“失败、失利”。挫折感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挫折”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受到压抑。心理学家认为,心理挫折是指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障碍和干扰,使人的欲望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在人生的各个成长阶段都客观存在,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处在身心发展旺盛时期的中学生表现尤为明显。调查表明,目前中学校园中30%左右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如抑郁、焦虑、恐惧、人格障碍等。由挫折引起的占绝大部分。因此,探讨中学生的挫折心理,提出其预防对策尤为重要。中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来自学校、社会和他们自身等方面。(一)学校教育的偏颇。首先是片面追求升学率。有些学校不顾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心理承受能力,而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单纯用学习成绩来代替对学生的整体评价。因而使许多学生感到出路狭窄,前途渺茫,进而怀疑自己的智力、能力,导致自卑、失望。其次是重点校、班的划分,在培养出大批“尖子生”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如差等生在心理上的不平等。第三是教育方式的不当,如教师言行不慎,以致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理,或是只重知识灌输,忽视兴趣能力培养,以致有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等。(二)社会的影响。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学校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竞争的影响,使在校学生的紧迫感越来越强烈,他们迫切需要在校园这个大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找到自己的价值,但如果在竞争中失败则会使他们产生很强的挫折感。二是入学低龄化固然表明现代教育的进步以及人的智力水平的提高,但与低龄化相伴而生的就是中学生认识问题的幼稚性、情感上的脆弱性以及心理上的不平衡性。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浅,使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一旦当客观现实与主观动机产生落差时,不能正确对待,常常会怨天尤人。(三)学生身心发展的失调。心理学家称13、14岁和17、18岁的青少年为两次“心理断乳”期。而两次心理断乳的结果是学生愈加走向“独立”。青少年在心理断乳期的这种特点决定容易受挫和有挫折感。加之社会的发展对青少年的期待较之以往更高了,由此给这些“断乳期”的中学生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冲突:独立倾向与依赖的矛盾(他们还没有真正长大成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他们此时对未来的憧憬过于美妙)等等常困扰他们。所以在一些成人看来不是事情的事情,像受到老师、家长的责备,被同学讥讽了几句,遭异性拒绝等都会让他们承受不了。另外,青春期的动荡性,如对于理想的不确定,对于事物的绝对肯定或否定,坚定与执拗并行,勇敢与蛮干同在,热情与冲动相随,自信与自负为伴等等,再加上初涉人世,对挫折没有足够的精神准备,常使头脑尚简单的他们带着高昂的热情走向复杂的生活,而在现实中碰到不顺时又手足无措,最终败下阵来。挫折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和对身心的危害是不可低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遭受挫折之后,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不良变化,如它会使人产生不安心理,多次挫折后,再自信的人也会慢慢失去信心,出现焦虑、忧郁的心境;它会产生冷漠心理,由于挫折使情绪受压抑,会使人对工作对生活失去热心,采取冷漠态度;它会产生退化心理,常遭受挫折的人会退化,即往往会出现孩子似的无理智行为,甚至挫折之后会以攻击的办法来发泄愤怒的情绪。以上这些都增大了挫折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和概率,有时甚至直接导致某些疾病及精神障碍等。那么,如何才能处理好中学生的挫折心理呢?对学校而言,应重视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一)要结合时代特点,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挫折。目前,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既要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灌输与熏陶,以爱国主义为主线,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又要适度地对学生提出“学会生存”这一现代教育通行的教育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强化学生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要以积极的态度,现实的精神正确对待挫折。不畏惧挫折,不害怕失败,把失败看作是成功的阶梯,培养他们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通达豁然的意志品质,这样就能对失败和挫折抱有一种客观的态度,从而在失败面前保持冷静和自信,把挫折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二、普及心理知识,认真开展咨询指导教育工作。在国外心理研究中,挫折教育研究已形成系统,如阿姆塞尔的挫折效应、瓦格纳的挫折性实验等,并建立诊疗所进行治疗,近年来,我国对心理教育越来越重视,针对中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有所提高的趋势,各中学开始把心理知识普及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心理知识的普及可以使学生自身建立内在的调节机制,遇到问题可以自己用合理的方式进行宣泄和疏导,增强对失败、挫折的承受能力,主动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普遍引导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心理咨询指导中心的作用,做好指导教育工作,重点做好心理上已经产生障碍的学生的工作,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走出误区。几年来,一些中学的实践已经证明,普及心理知识,建立心理咨询指导中心,对于减弱学生心理压力,降低心理问题发病率等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对中学生而言,应注意自我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首先,正确认识挫折。许多中学生认为一个没有受到磨难挫折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事实上,挫折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必然产物,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人人都要面对挫折,这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事情。挫折是否必然使人倒霉、给人以摧残,并不在于挫折本身,而在于我们对挫折及形成挫折的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在同一生活水平上,对于经济不景气、有的人产生挫折感,导致对社会的侵犯行为。有的人则处之泰然。经验告诉我们:许多饱经艰苦生活磨练和逆境生活考验的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都会超过那些从小养尊处优,长大了又“一帆风顺”的人。倘若你把挫折看成财富,你将拥有真正的幸福。其次,把握自我。一要认识人的本质。一个人的学习、生活受挫折只是一种表象。只要自己肯努力,就有可能转败为胜。二要把握自己的全部生活,局部失败不会影响人生的积极运转。三要认清自我的局限。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一味追求自己、他人、社会的完善,挫折就会紧随其身。第三,克服信赖思想。一些学生习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结果是没有别人的帮助与支持,自己就没有顶住困难的勇气。要克服这种脱离了“别人”就举步维艰的缺点,要认识依赖的危害性,要具备自信心,今天的失败不代表明天的平庸。还要克服惰性,惰性使人不思进取,丧失斗志,知难而退。任何一种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艰辛的劳动。同时要克服无能。一个没有求生技能的人,只有依赖外力。第四,确定目标。应把目标限制在自己能力之内,目标太高,不停地追求自己所达不到的目标,结果只能是挫折及悲观失望随着自己的这种追求步步加深;目标太低,自身的能力则难以合理利用和充分开发,同样会产生能力受挫之苦。第五,直面挫折。现在有些中学生只要刺痛一下就想到要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独立自主地去直面挫折,偶尔遇到挫折,大多有人“护驾”或靠别人排除了。不磕不碰必然经不起磕碰。直面挫折,首先要接纳它,不管是自身所致,还是别人的特意所“赐”。要能承受挫折的冲击,不寻求特权保护。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