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化学监测第1页(共4页)2017年中考模拟考试化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4页,四个大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Cl-35.5Cu-64Zn-65Ag-108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下列各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地热供暖B.干冰升华C.钢铁生锈D.风力发电2.工业燃煤进行脱硫脱硝处理,主要目的是降低【】A.酸雨危害B.白色污染C.PM2.5浓度D.温室效应3.为加强新农村建设,全区兴建了一批水果和蔬菜生态园,它们主要提供的营养素是【】A.淀粉B.油脂C.维生素D.蛋白质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5.化学与生活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B.食品中的添加钙等微量元素C.地沟油不能作为工业原材料D.献血有助于体内铁分子平衡6.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机物:甲烷、乙醇、乙酸B.复合肥料:尿素、硝酸钾、磷酸氢二铵C.纯净物:煤、石油、冰水的混合物D.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7.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B.生成物不属于空气质量标准监控对象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22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分数得分评卷人化学监测第2页(共4页)8.右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和某离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B.根据题意Y的值应为7C.M和N可形成离子化合物D.M易失去电子形成Na+9.下列应用与原理不一致的是【】A.熟石灰可用改良土壤的酸性——中和反应B.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氧化反应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乳化现象D.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吸附作用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5%的双氧水制氧气是为了避免反应过快B.用36.5%的浓盐酸制得的二氧化碳更纯净C.用98%浓硫酸检测金属的活动顺序更准确D.用100%纯净水电解才能准确测定水的组成11.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可能合理的是【】A.向混有NaOH的NaHCO3溶液滴入稀盐酸B.向NaOH溶液中不断滴入稀盐酸C.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D.向MnO2固体上滴加过氧化氢溶液12.取一定质量Fe2O3与Al2O3的混合物,恰好和100g质量分数为9.8%稀硫酸完全反应,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A.0.8gB.1.6gC.1.8gD.3.6g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是;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14.漂白粉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和漂白剂,其有效成分能与空气中CO2和水蒸气反应发生生成CaCO3和一种酸,Ca(ClO)2+CO2+H2O═CaCO3↓+2X,X是的化学式为,漂白粉打开包装后会闻到刺激性气味,从分子观点进行解释,根据信息请给出漂白粉在保存时的注意事项。15.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右图是A、B的溶解度曲线。P点意义为;把t2℃时150g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20%,需加水g。16.分析下列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写出一条即可)。(1)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20%,可能是因为;(2)配制50g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8%,可能是因为。得分评卷人化学监测第3页(共4页)17.在密闭容器中引燃4.6g乙醇和8g氧气,恰好完全发生反应,测得生4.4g二氧化碳和5.4g水和物质X,则X的质量为g;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8.A、B、C、D、E均含有某同一种元素,反应条件略去,转化关系如图所示。A是含有氢氧根原子团的盐,若对A进行加热分解可生成三种氧化物,B被不同物质还原均生成紫红色金属,并分别得到C(气体)、D(液体)。B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实验室制取C的反应原理:;D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A还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试写出A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2分)19.(2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例举出一种新能源在生活中的应用?(2)在化学实验里,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消防队员扑灭一般火灾时常用大量的冷却剂,如水等;扑灭森林火灾时,可以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请你归纳出灭火的主要原理是什么?20.(3分)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原理。(1)如右图所示,打开分液漏斗,可观察到气球胀大现象。请写出一个符合图中现象的反应的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2)实验室利用固体反应物制取氧气。(写出一个即可)(3)用赤铁矿石炼铁。21.“粗盐提纯”指除去NaCl中的泥沙和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工业提纯粗盐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在溶解、过滤、蒸发的过程中均用到了同一玻璃仪器,该仪器在蒸发时的作用是什么?(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加入碳酸钠的意义。(3)有同学认为在滤液中即使过量加稀盐酸对提纯精盐也没有影响,为什么?22.(4分)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甲同学和乙同学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猜想和验证。(a)可能是氢氧化钠(b)可能是碳酸钠(c)可能是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物得分评卷人化学监测第4页(共4页)(1)甲同学向所取少量粉末中滴加一种溶液后,排除了(a)的可能性。请你推测他所加的试剂和观察到的现象。(2)乙同学提议用酚酞溶液来鉴定,你认为可行吗?如果可行说明原因,若不可行,请你设计一种方案来进行鉴定。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23.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1)实验室在制取气体时必不可少的步骤是。(2)氨(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实验室里加热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可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原理。②若要制取干燥的NH3,所选用仪器的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应为:a接、接。③如何检验NH3已收集满?(3)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液中含有AgNO3、Zn(NO3)2和Cu(NO3)2三种物质,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写出操作一的化学方程式;②若固体Y加稀硫酸无气泡产生,滤液B中的溶质最多有种。③废液的质量(填“>”、“<”或“=”)滤液A的质量。(4)某同学想测定得到的硝酸银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取100g硝酸银溶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钠溶液,生成1.435g的沉淀。试计算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得分评卷人化学监测第5页(共4页)(1分)(1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123456789101112CACCAACBDAAB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3、氧化铝(或A12O3),氧元素(或O),碳元素(或C)14、HClO,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合理即可),密封保存15、在t1摄氏度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100g16、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合理即可)在将氯化钠固体转移到烧杯时有少量洒落。(合理即可)17、2.8g2C2H5OH+5O26H2O+2CO2+2CO18、20%,CaCO3+2HCl=CaCl2+H2O+CO2↑水Cu2(OH)2CO3+2H2SO4=2CuSO4+CO2↑+3H2O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2分)19、(1)太阳能用于热水器(合理即可)(1分)(2)破坏燃烧的条件。(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1分)20、(1)Zn+H2SO4=ZnSO4+H2↑(合理即可)(1分)(2)Fe2O3+3CO高温2Fe+3CO2(1分)(3)2KMnO4△K2MnO4+MnO2+O2↑或2KClO3MnO2△2KCl+3O2↑(1分)21、(1)搅拌,防止局部过热液滴飞溅(1分)(2)Na2CO3+BaCl2=BaCO3↓+2NaClNa2CO3+CaCl2=CaCO3↓+2NaCl(1分)(3)因为在加热时氯化氢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去了。(1分)22、(1)所加试剂是稀盐酸等,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气体生成。(1分)(2)不可行,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1分)设计方案: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加入足量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等),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成红色,猜想c正确,不变则b正确。(2分)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23、(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1分)(2)①Ca(OH)2+2NH4Cl△CaCl2+2H2O+2NH3↑(1分)②acdh(1分)③取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放在g处,变蓝色则集满。(1分)(3)①Cu+2AgNO3=Cu(NO3)2+2Ag(1分)②4(1分)③>(1分)(4)解:设溶质硝酸银的质量为xAgNO3+NaCl=AgCl↓+NaNO3170143.5x1.435gx=1.7g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7g/100g×100%=1.7%(1分)答:硝酸银溶质的质量分数1.7%。170=X143.51.435g(1分)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