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考重点复习材料历史必修一一、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一)宗法制宗法制创立于(西周时期),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至今仍在中国人中有重要影响,如祭祖,扫墓,制作家谱等与家族有关的活动。(二)分封制分封制创立于(西周时期),是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周王分封土地给诸侯,其中大多数为其亲族。诸侯要承担义务,如纳贡,随周王出征等。主要封国有:齐国、鲁国→今山东;晋国→今山西。图片:(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血缘纽带;2、尚未集权。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建立时期:秦朝2、专制主义制度:皇权与相权的矛盾。3、内容:(1)秦朝:皇帝制度(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三公九卿制(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2)汉朝:设中朝(汉武帝时期);(3)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4)明朝:废丞相(明太祖朱元璋)、设内阁(明成祖);(5)清朝:设军机处(专制主义达到顶峰)。4、中央集权制度:中央与地方的矛盾。5、内容:(1)秦朝:实行郡县制。(2)汉朝:实行“推恩令”(削藩措施)。(3)宋朝:削实权,收精兵,制钱谷。(4)元朝:行省制(延续至今)。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强。7、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积极: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2)消极:容易导致腐败、暴政,文化专制;明清阻碍资本主义萌芽。(二)选官制度:隋唐创立科举制。(三)监察与谏议制度:监察对百官,谏议对皇帝。汉代监察制度:刺史制度。2三、列强的侵略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1、列强对中国侵略一览表2、中国战败根本原因:中国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太平天国运动:(1)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2)《天朝田亩制度》:由洪秀全提出,内容:平均分配土地。结果根本无法实行。(3)《资政新篇》:由洪仁玕提出,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没有真正实行。(4)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是农民起义的最高峰。2、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1)中国同盟会的性质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提出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2)三民主义:孙中山提出主要内容: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3)三民主义的作用: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展。3、辛亥革命:(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2)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3)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限制袁世凯权力。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4、辛亥革命的意义:①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结束了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③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事件时间结果影响(社会性质)备注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南京条约》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邓世昌、丁汝昌牺牲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火线:义和团运动。日本全面侵华1937——1945中国胜利35、抗日战争:(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死难同胞30万人。(2)胜利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的基础是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和平解决带来的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3)抗战胜利的意义:第一次反帝战争的彻底胜利,是世界反法斯西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具有重要意义。6、五四运动:(1)时间:1919年5月4日。(2)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4)意义: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原因: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7、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时间:1921年中共一大。(2)地点:前期在上海法租界,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的统一(一)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建立1、1954年宪法:(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处理我党和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重要政治制度,推动的民族发展和民族繁荣。5、“文革”的教训: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二)祖国的统一1、“一国两制”:(1)提出:邓小平。(2)在针对台湾问题的提出。(3)首先实践于香港的回归(1997),澳门回归(1999),2、海峡两岸关系新发展:(1)“九二共识”: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外交方针:始终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二)50年代外交政策:1、建国初期外交三大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2、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与印度会谈时提出,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3、日内瓦会议: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与国际会议。4、亚非会议(万隆会议):1955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三)70年代的外交:1、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图片:42、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总统尼克松),1979年中美建交。3、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六、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一)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1、形成过程:克里斯提尼(确立,实行陶片放逐法);伯里克利(黄金时代,全盛时期)2、基本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3、民主机构: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构)。4、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只有公民有民主权利,排斥了妇女、儿童、外邦人、奴隶),容易造成权利的滥用和误用。(二)罗马法1、开端和基础:《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2、完备:《查士丁尼民法大全》。3、公民法:针对罗马公民的法律。4、万民法:针对罗马境内自由民的法律。5、影响: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维护了罗马统治。为近代西欧的立法和司法制度所借鉴。七、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一)英国1、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2、《权利法案》的意义: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从人治走向法治,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3、英国的最高权利机关和权利中心是议会。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二)美国1、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制(民主共和制)。2、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原则特点):(1)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力,各州保留较大的自主权。(2)分权制衡原则:总统国会联邦法院,三权分立,分权制衡。总统拥有行政权,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国会拥有立法权。(3)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3、美国的权力中心是总统。4、1787年宪法的评价:是近代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三)法国1、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2、法国的权力中心:议会。(四)德国1、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52、德国的权力中心:皇帝3、特点: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八、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948年,马克思,恩格斯)。意义:推动了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二)巴黎公社:第一个工人政权,结果失败。(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时间:1917年。2、标志性事件:“阿芙乐尔号”,“攻打冬宫”。3、性质: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4、意义: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新的解放道路,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表现:(1)政治: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全面开始。(2)经济:1947年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实质是美国援助西欧、控制西欧、遏制苏联。(3)柏林危机:冷战的第一次高潮。(4)军事:1949年以美国为首成立北约;1955年以苏联为首成立华约。华约的成立,标志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图片(二)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国际力量1、欧共体的形成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3、中国的振兴。4、不结盟运动兴起。(三)两极格局的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瓦解。(四)多极化趋势加强:1、表现:一超多强。2、当今世界的局势:缓和与动荡并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6历史必修二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农业1、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经济结构上: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为辅;(2)生产模式上:精耕细作(3)经营模式上:小农经济。2、精耕细作:指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率,如:生产工具革新(铁犁牛耕),耕作技术的改进,灌溉农具和水利工程的改进(翻车,筒车,都江堰)。3、小农经济:也叫自然经济。特点:(1)以家庭为单位;(2)男耕女织;(3)自给自足。4、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战国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三种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地主土地私有,自耕农土地私有。其中地主土地私有占主导。土地私有制导致了土地兼并。(二)手工业1、冶金:商周时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2、纺织:明代中叶以后,棉布成为主要衣料。3、陶瓷:元代出现彩瓷(青花瓷)。4、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长期占主导),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占主导。(三)商业1、商帮:明清时期出现。2、货币:北宋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明中叶白银成为主要货币。3、城市:唐朝坊市制(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从事商业活动),宋代打破,出现夜市,晓市。(四)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1、资本主义萌芽:(1)时间:明代中叶出现。(2)特征:雇佣劳动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2、政策:(1)重农抑商:战国时期出现,农为本,工、商为末。(2)“海禁”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这两个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3、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影响:中国失去工业革命的契机,落后于世界。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原因:列强侵略(1840年鸦片战争后)。2、表现:家庭手工业破产,农产品日益商品化;中国逐渐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3、影响: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兴起。(二)洋务企业类型和影响1洋务企业类型:(1)近代军事工业:以“自强“为口号,代表:最早企业,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最大企业,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2)近代民用工业,以“求富”为口号,开平煤矿。2、洋务企业影响:开启中国工业化。(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1、产生原因: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刺激。72、发展趋势:曲折发展。1912年民国成立到1937年抗日战战争爆发是其发展的黄金时期(呈上升趋势),在1937年达到顶点。3、影响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1)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①西方列强的侵略,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政府的政策;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2)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②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4、特点:地区发展不平衡(集中于沿海和通商口岸),轻工业为主,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一五计划”:1、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2、成果(意义):①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②初步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③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二)三大改造(社会主义改造):1、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是社会主义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