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新闻写作的目的在于:依据采访所获得的素材,进一步发掘其新闻价值,寻找独特的切入角度,在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的过程中,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他们的新闻需求,从而最终实现新闻作品的价值。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A在真实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B在深刻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C在丰富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3“素材搜集”说。定义:A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B记者通过各种方式寻找和采集新闻素材的活动。4新闻采访定义: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5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A新闻采访以大众传播为目的B新闻采访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的平等的相互沟通)C新闻采访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6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1新闻采访是一种信息互动活动:A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互动行为B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首先采访应基于双方对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其次采访者应当以前台的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最后采访者应当学会换位思考,在认知和情感上去体验受访者的心态。)○2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7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采访者(记者),被访者(采访对象)。8媒介的作用:媒介在整个社会管理,社会协调的链条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守望者,它的主要职能是发现典型的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9采访者的三种角色身份:A社会守望者角色B信息传播者角色C文化传承者的角色。10采访对象的特点:A具有相当的复杂性B与新闻事实有一定关联C出于利益考虑与采访者进行博弈。11采访对象的种类:A当事人(当事人通常就是新闻事实(事件)的主体,他(们)不但亲历了新闻事实(事件),而且对新闻事实(事件)有着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B知情人(知情人通常都不是新闻事件中的行动者,但对新闻事件有一定的了解,甚至有可能参与了新闻事件的策划。)C目击者D有关人士12新闻线索:《新闻学大辞典》中的定义:所谓新闻线索,即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要信息。13新闻线索的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14新闻线索的捕捉与追寻:记者捕捉新闻线索离不开新闻敏感,特点:○1是能从异常的情况中敏锐地捕捉到新闻线索。○2是能根据当前的宏观形势,高屋建瓴地发现事实(事件)的新闻价值。○3是能敏锐地寻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4是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捕捉新闻线索。○5是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获取新闻线索。15采访与新闻报道策划:A计划新闻内容B制造新闻16采访的十个步骤:(准备阶段○1明确采访的主题○2背景研究○3采访预约○4采访计划)○5面对采访对象打破坚冰○6第一个问题○7建立融洽的关系○8具有威胁性的问题○9恢复关系○10总结17采访对象的心理特点:一般来说,某一特定的采访对象的心理结构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较为稳定的个性心理层面,二是因事而异的社会心理层面。前者主要表现为采访对象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稳定的性格特征,而后者则主要表现为面对不同采访内容时的不同动机。18从个性心理层面分析采访对象:○1理性外向型(这一类采访对象有较强的理性思考能力,不容易受到自己情绪的影响,而且善于与人交流。记者无需过多提问。)○2感性外向型(这一类采访对象很健谈,不会刻意隐瞒什么信息,但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思维也比较活跃,容易谈一些与采访无关的话题。记者要学会追问。)○3理性内向型(这一类采访对象堪称“内秀”,对问题的思考较为深入,但不善于与人交流,不轻易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记者应找到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4感性内向型(这一类采访对象的内心世界比较丰富,与第二类采访对象一样,他们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左右,但不善与人交流,通常比较自闭。记者任务比较艰巨,不但应注意调节采访的气氛,同时又要找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19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提问、倾听、观察、记录。)提问方法:开放式问题(对采访对象回答没有限制,求得采访对象畅所欲言。特点:○1范围限制不严,留给对方充分自由发挥余地。○2谈感受,谈经历适用。○3谈话节奏慢,气氛较轻松。)。封闭式问题(能以“是”或“否”来回答的问题,或者答案简短明确。特点:○1提问具体,范围严格,利于对某一问题的明确回答。○2留给对方回答的自由余地比较小,限制对方扩散发挥,便于记者对某个事件或某人的观点进行追问。)。两个提问方式:追问和质疑。追问:(是一种深入挖掘的提问方式,追问有利于扩展采访对象的回答。○1积极反应○2重复○3沉默—让对方打破沉默获取更多的信息○4扩展○5细化○6换话题)20新闻侵权:A名誉权(1失实:○1虚假事实的陈述方式○2严重失实或基本内容失实○3结论失实4无法证实2侮辱人格:○1侮辱一个有罪错的人的人格○2侮辱性言辞○3侮辱镜头)B隐私权(概念:个人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而又不愿意被他人知道或者受他人干扰的私人事项。法定的:住宅,邮电通讯,婚姻,两性关系,伤痛疾病,收养秘密,个人储蓄,未成年人犯罪,家庭及私人单项资料,艾滋病。酌定的隐私:法律不规定,人们视为私人信息空间活动窥视刺探披露。)21隐性采访:是指记者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偷拍、偷录或亲身感受的方式就新闻事实(事件)进行的采访。22隐性采访的类型:隐性采访一般可细分为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不暴露身份和目的,而作为社会普通公众去获取有关信息的采访方式)和伪装式采访(是以隐去真实身份的方法,隐藏采访目的,以获取所需信息的采访方式。)两大类。23新闻(消息、通讯)24消息:最直接、最简练的方式报道新闻,最常见的一种文体。狭义的“新闻”概念即指消息。25消息文体的具体分类:A动态消息: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事件)所作的最具有时效性的报道,通过报道让受众获知事实(事件)的最新发展动向。B述评消息:带有评论性色彩的消息。C综合消息:体现宏观规律的报道。26倒金字塔结构:是一种以新闻价值的大小来排列新闻事实的文本结构。常用于硬新闻的写作结构,先概述事件的焦点作为导语,在正文中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组织信息,导语的基本新闻要素包括5W。27华尔街日报结构:开篇使用软导语,把焦点放在一个人、场景或时间上面,思路是从特殊到一般。借助人物、地点或事件引出文章的重点。28时序结构:故事性结构,按照时间顺序的发展来安排内容,易于表现紧张的情节。29悬念式结构:设置悬念—揭示答案。30沙漏式结构:倒金字塔+时序结构。31章回式结构。32复合结构标题:引题(烘托氛围,交代背景,为事实做铺垫)、正题(交代主要新闻事实)、副题(进一步补充说明)。引题只能放在正题前。33标题作用:○1导受:吸引受众注意,引导受众获取自己喜爱和需要的信息。○2导向:选择,揭示,评价事实,包含作者观点态度,○3美化序化版面。34导语作用:○1介绍最精彩,最重要的事实○2揭示主题○3引起读者兴趣。35导语的类型:A硬导语: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报道的主要内容。要直击要点,开门见山。○1概括式导语:回答几个而不是全部的基本问题,何人何事何时何地如何结果怎样。○2次日导语:如果别的媒体在报道新闻的时效上抢占了先机,可以尝试这种导语,它通过对新闻事实顺序的调整,把新闻报道向前推进了一步。○3影响式导语:在导语中写入新闻事件的影响,使报道的针对性更强。它回答了一个重要问题,该事件的结果如何,对读者意味着什么。B软导语:也称作“特写导语”,它可能有几个段落,逐渐进入正题,它暂不告诉读者报道的主要内容,而是采用描写或讲故事的方法挑起读者兴趣。○1描写式导语:开篇对一个人、地方、行为进行细节描写。○2叙述式描写:用足够生动的情节讲述故事,使读者感到亲身目击事件一般的感觉。○3提问式导语。36主体的涵义:消息的主干部分,具体展示新闻事实,提供相对完整的新闻信息,地点、时间会更加具体,人物信息会更加详细,事情的过程会更加细致,保持适当的节奏,维持读者阅读的兴趣。37消息文本中主体的作用:○1完成对标题和导语所涉及的新闻事实(事件)的具体展示。○2对标题和导语所涉及的新闻事实(事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延伸。○3主体对于标题和导语的内容,既有所阐释又有所补充。38消息文本主体写作的几个关节:○1处理好主体与标题、导语的关系。○2处理好主体与主题的关系○3注意报道中的转折和连接。39消息文本中背景的类型:○1烘托性背景○2说明性背景○3揭示性背景。40消息背景运用的原则:○1必要性原则○2简明性原则○3灵活性原则(要让背景材料出现在各个应该出现的地方,而不应当过于集中地,呆板地使用背景材料。)○4趣味性原则。○5通俗性原则。41结尾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有:○1对新闻事实(事件)加以概括。○2对全篇报道进行升华。○3对事实的新闻价值和蕴涵意义进行点化。○4就报道的事实加以引申,以此启发受众思考。○5对前文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事件)予以补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