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因病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概述病因: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和外界环境之间,维持着既对立又统一的相对动态平衡状态,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一旦此平衡因某种原因遭到破坏,又不能自行调节、及时恢复,机体就会发生疾病。总之,凡是能破坏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发疾病的任何因素,均称之为病因。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病邪作用于人体,正邪相争,破坏了机体的阴阳相对平衡,使其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紊乱,从而产生全身或局部的多种多样的病理变化。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一节病因一、何谓病因病因就是引起疾病的原因。《医学源流论》说:“凡人之所苦,谓之病;所以致此病者,谓之因。”二、病因的内容它包括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以及先天因素等。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病因的分类病因的分类,历代医家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方法。《内经》把复杂的病因分为阴阳两类。《素问.调经论》说:“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阳,或生于阴”。《金匮要略》把病因按其传变概括为三个途径:“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困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宋代陈无择把病因与发病途径结合起来,明确提出了“三因学说”。四、病因的相对性1)、致病因素的致病与非致病具有相对性。如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七情(喜、努、忧、思、悲、恐、惊)及饮食劳逸等,正常情况下是人体的正常情志反映和生理需要,并不导致机体发病,只有在异常情况下才会演变成为致病因素。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2)、病理产物与病因具有相对性,如痰饮、淤血等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产物,随着疾病的发展,它又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引起新的病理改变而表现为另一类不同的病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说:“凡治病,先须识因;不知病因,病源无目”。要辨清病因首先应该了解病因的致病特点,因此,学习掌握各种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十分重要的。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一、外感致病因素外感致病因素是来源于自然界,多从人体肌表、口鼻侵入机体而发病的病邪。包括六淫、疠气等。(一)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对人体是无害的。但六气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度,当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一定限度,或者是人体抗病能力下降,不能适应气候变化,这时六气才成为致病因素,此时的“六气”,便称为“六淫”。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1)、外感性2)、季节性3)、地域性4)、相兼性5)、转化性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风邪风邪:自然界中具有:自然界中具有风之轻扬开泄、善风之轻扬开泄、善动不居动不居特性特性的外邪的外邪寒邪寒邪:自然界中具有: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结寒冷、凝结特性特性的外邪的外邪暑邪暑邪:夏至以后,立秋以前,自然界的火热之:夏至以后,立秋以前,自然界的火热之邪邪湿邪湿邪:自然界中具有:自然界中具有水湿之重浊、粘滞、趋下水湿之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特性的外邪的外邪燥邪燥邪:自然界中具有:自然界中具有干燥、收敛、清肃干燥、收敛、清肃特性特性的外邪的外邪火(热)火(热):自然界中具有:自然界中具有火之炎热火之炎热特性特性的外邪的外邪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一)风邪1、风邪的概念自然界的风是一种无形的流动的气流,应此,自然界中具有风之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特性的外邪,成为风邪。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2、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2)风性善行而数变(3)风为百病之长(4)风性主动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性质致病特点主要病症病位在上头痛、鼻塞、咽痒轻扬开泄病位在表恶风、发热、汗出病位游移不定行痹四肢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善行数变症状变化多端风疹块时隐时现、起彼伏主动肢体异常运动破伤风的四肢抽搐、拘挛、角弓反张为百病之长多兼他邪致病风寒、风热、风湿、风寒湿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寒邪1、寒邪的概念寒者,冷也。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结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性凝滞(3)寒性收引(4)寒性清澈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性质致病特点主要病症伤阳气伤寒:恶寒、无汗寒为阴邪中寒:脘腹冷痛、呕吐腹泻伴形寒怕冷、肢体不温气血运行迟滞甚至寒痹的关节冷痛寒性凝滞凝结不通而痛伤寒的头身疼痛中寒的脘腹冷痛寒性收引腠理汗孔收缩筋脉牵引拘急恶寒、无汗、发热四肢拘急、屈伸不利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暑邪1、暑邪的概念暑为夏季的火热之邪,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暑邪只有外感而没有内生者。2、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3)暑气挟湿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性质致病特点主要病症阳邪,炎热实热证高热、烦渴、面红、目赤、脉洪大升散腠理开泄多汗伤津耗气口渴多饮,舌红少津、气短乏力多夹湿暑湿夹杂证四肢困倦、胸闷呕吐、大便溏而不爽、舌苔黄腻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四)湿邪1、湿邪的概念自然界中具有水湿之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2、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2)湿性重浊(3)湿性粘滞(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性质致病特点主要病症阻遏气机湿阻胸膈:胸闷阴邪损伤阳气湿阻脾胃:脘痞腹胀、大便不爽脾阳不振:腹泻水肿周身困重湿邪袭表:头重如裹、四肢倦怠着痹:关节疼痛重着重浊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面垢、眵多、小便混浊、大便溏泻妇女带下多症状粘滞湿滞大肠:大便粘腻不爽湿滞膀胱:小便涩滞不畅粘滞病程缠绵性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趋下伤及人体下部下肢浮肿、淋浊、妇女带下、下肢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五)燥邪1、燥邪的概念燥,为秋天的主气,秋季气候干燥,空气中水分缺乏,自然界呈现一派肃杀景象。大凡自然界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2、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2)燥易伤肺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性质致病特点主要病症干涩伤津液各种干燥症状口干唇燥、鼻咽干燥、皮肤干燥皲裂、小便短少、大便干结易伤肺阴干咳少痰、痰粘难咳、痰中带血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六)火邪1、火邪的概念火为热之极,火与热常并称。热旺于夏季,自然界中具有火之炎热特性的外邪称为热邪。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2、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2)火易扰心神(3)火易耗气伤津(4)火易生风动血(5)火热易致肿疡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性质致病特点主要病症阳邪实热证高热、面红、心烦、口渴、尿赤、脉洪伤津耗气口渴喜饮、咽干唇焦、舌质红绛、体倦、乏力少气炎上症状多见于上部头昏、头痛、面红、目赤、咽喉红肿、口舌糜烂易生风肝风高热、四肢抽搐、两目上视、角弓反张易动血血液妄行吐、便、尿血、皮肤发斑、妇女月经过多、崩漏易扰心神心烦失眠、狂躁、神昏谵语炎热燔灼易致疮痈痈肿、疮疡、局部红肿热痛、化脓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疫疠疫疠,又称瘟疫、疫毒等,是由“疫气”、“毒气”、“时气”、“疠气”等传染性很强的致病因素所致的一类疾病,统称为“疫疠”。《瘟疫论》指出:“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疫疠主要通过空气传染,从口鼻等传播途径,侵入人体发病,也可随饮食、接触、蚊虫叮咬而发病。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1、疫疠的致病特点1)发病急,病情危重2)传染性强,易于流行3)致病专一,症状相似2、疫疠发生与流行的因素1)气候因素2)环境因素3)预防因素4)社会因素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内伤致病因素内伤致病,是指人的情志活动或生活起居有违常度,伤及脏腑气血阴阳而发病的,这类致病因素主要有七情、饮食和劳逸等。(一)七情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志活动,是人对外界事物和现象的七种不同情志反映(精神状态),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情志活动,不会致病。但当人受到突然、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生理活动的调节范围,造成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才会导致疾病的产生。七情异常能直接影响内脏,病自内生,故称“内伤七情”。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七情致病的特点1、直接伤及内脏2、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3、影响病情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七情致病特点:与精神刺激有关直接伤及内脏影响五脏气机影响病情变化皆从心而发多发为情志病怒伤肝惊喜伤心思伤脾悲忧伤肺恐伤肾气血逆乱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悲则气消忧则气闭恐则气下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怒则气上: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并走于上头胀头痛、面红目赤、呕血昏厥喜则气缓:心气涣散、神不守舍精力不集中失神狂乱惊则气乱:心气紊乱心悸、惊恐不安思则气结;脾气郁结纳呆、脘腹胀满、便溏悲则气消:损伤肺气气短、精神萎靡不振、乏力忧则气闭:肺气郁滞闷闷不乐、精神不振、胸闷气短恐则气下:肾气不固二便失禁、遗精、昏厥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饮食1、饮食不节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三)劳逸1、过劳2、过逸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五味偏嗜对脏腑的影响判断依据五味与五脏的亲和性: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五行相乘规律过食酸肝木乘脾土:皮肉变厚变皱口唇干裂过食咸肾水乘心火:胸闷气短、血脉淤滞过食甘脾土乘肾水:面色黧黑、腰膝酸痛、脱发过食苦心火乘肺金:皮肤干燥、毫毛脱落过食辛肺金乘肝木:爪甲干枯不荣、筋脉拘急不利入肝入心入脾入肺入肾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劳力过度:耗气少气懒言、四肢困倦、精神疲惫劳神过度:耗伤心血损伤心神: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损伤脾气:纳呆、脘腹胀满、便溏房劳过度:损伤肾精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遗精、早泄、阳痿内伤病因过劳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气血运行不畅全身虚弱内伤病因过逸精神不振、食少乏力形体虚胖、动则心悸、气喘、汗出过度安逸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其他致病因素1)外伤2)烧烫伤3)冻伤4)虫兽伤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四、可致病的病理产物(一)痰饮1、痰饮的形成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清稀者称饮,稠浊者称痰,两者同出一源,故称痰饮。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痰饮的形成外感六淫疫疠饮食失宜七情内伤劳逸太过肺失宣降脾不健运肾气化失司肝失疏泄三焦水道不利膀胱气化不利津液代谢障碍水液停滞痰饮伤及内脏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2、痰饮的致病特点痰饮可随气而行,全身内外上下无所不在。痰饮病证的临床症状复杂,可分为痰证和饮证。痰证、饮证根据部位不同,可见不同见证,如饮证可分溢饮、悬饮、支饮等。痰饮由水湿停滞、积聚而成,同样有重浊粘滞的特性,所见病证大多具有沉重、秽浊、粘滞不爽的症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痰饮致病的病位痰随气机的升降流行,内而脏腑,外达筋骨皮肉,无处不到,病位广泛。部位主要病症饮停于肺胸闷、咳喘不能平卧、其形如肿、吐清稀痰液(支饮)饮在肠胃脘腹胀痛、肠鸣漉漉有声、呕吐清水痰涎(痰饮)饮在胸胁胸胁胀满、咳嗽引胁作痛(悬饮)饮溢肌肤水肿、身重无汗、尿少(溢饮)饮停腹中腹胀大如鼓、尿少、腹壁青筋显露(腹水)饮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瘀血1、瘀血的形成《说文解字》曰:“瘀,积血也。”瘀血是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

1 / 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