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期末考重点集合--昆明医科大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雄心的一半是耐心2011级临床四大班唐亚斯根据附一院中医学老师的重点整理第1页共59页中医学一、导论1、《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四大医学典籍可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辩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基础,《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基础。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3、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①人是一个有机整体,②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③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4、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①司外揣内(以表知里),②援物比类,③心法和顿悟,④试探和反证。二、中医学的哲学思想(一)、阴阳学说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属性的概括。2、阴阳的基本特征:是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依据。3、阴阳属性的特点:①阴阳的相关性和抽象性,②阴阳的普遍性,③阴阳的相对性。4、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①阴阳相互对立,②阴阳相互依存,③阴阳互相消涨,④阴阳的互相转化。5、阴阳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①说明物质与功能之间的关系(阴精为物质,阳气为功能);②说明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阳朱升,阴主降);③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偏盛、阴阳雄心的一半是耐心2011级临床四大班唐亚斯根据附一院中医学老师的重点整理第2页共59页偏衰、阴阳互损、阴阳转化);④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6、阴阳学说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确定治疗原则:①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②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2)归纳药性:①归纳药性(寒热温凉),②分析五味(辛甘酸苦咸),③升降浮沉;(3)用于指导疾病的预防。(二)、五行学说1、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及其运动变化。2、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1)五行的特性:①木:生长、升发、条达、舒畅;②火:温热、升腾、向上;③土:生化、承载、受纳;④金:肃杀、潜降、收敛、清洁;⑤水:滋润、向下。(2)事物的五行归属。(3)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①五行相生,②五行相克,③五行制化,④五行相乘(相克太过异常)与相侮(异常的反向克制)。木(肝)火(心)土(脾)金(肺)水(肾)雄心的一半是耐心2011级临床四大班唐亚斯根据附一院中医学老师的重点整理第3页共59页3、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2)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3)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4、五行学说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1)指导控制疾病的传变;(2)确定治则与治法:①根据相生制定治疗原则和方法:a、虚则补其母(滋水涵木、培土生金、益火补土),b、实则泻其子(肝旺泻心法、肾实泻肝法);②根据相克制定治疗原则和方法:抑强扶弱(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泻南补北法)。三、脏象学说(一)脏象:指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二)主要内容:1、五脏:心肺肝脾肾,五脏多为实质性器官,生理功能主要是化生和贮藏精气。2、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多为中控官腔性脏器,生理功能主要是受盛和传化水谷糟粕。3、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形似腑,多为中控有腔的脏器,而功能似脏,贮藏精气。4、神是生命活动总的体现,精、气、血、津液都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三)五脏1、心:(1)生理功能:①心主血脉,②心主神志;(2)心的系统连属:①心在志为喜,②心在体合脉,③心在窍为舌,④心在液为汗。2、肺:(1)生理功能:①肺主气,司呼吸;②肺主宣发和肃降;③肺通调水道;④肺朝百脉、主治节;(2)肺的系统连属:①肺在志为悲忧,②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③肺在雄心的一半是耐心2011级临床四大班唐亚斯根据附一院中医学老师的重点整理第4页共59页窍为鼻,④肺在液为涕。3、脾:(1)生理功能:①脾主运化,②脾气主升,③脾主统血;(2)脾的系统连属:①脾在志为思,②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③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④脾在液为涎。4、肝:(1)生理功能:①肝主疏泄,②肝主藏血;(2)肝的系统连属:①肝在志为怒,②脾在体合筋,其华在爪,③肺在窍为目,④心在液为泪。5、肾:(1)生理功能:①肾藏精,②肾主水,③肾主纳气;(2)肾的系统连属:①肾在志为恐,②肾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③肾在窍为耳和二阴,④肾在液为唾。(四)六腑1、胆:①胆贮存和排泄胆汁,②胆主决断。2、胃: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②胃主通降,以降为和。3、小肠:①小肠主受盛和化物,②小肠主泌别清浊。4、大肠:主传化糟粕。5、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6、三焦:①六腑之三焦:通行元气,运行水液;②部分之三焦:a、上焦:主宣发卫气,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b、中焦: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化生气血;c、下焦:排泄糟粕和尿液。(五)、奇恒之府1、脑:①主宰生命活动及精神活动;②主感觉与运动。2、女子胞:①主月经,②主孕育胎儿。(六)、精1、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2、精的生成:①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②后天之精(水谷之精)。雄心的一半是耐心2011级临床四大班唐亚斯根据附一院中医学老师的重点整理第5页共59页(七)、气1、气的功能:①推动作用(激发和促进),②温煦作用(产生热量、祛除寒冷),③防御作用(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祛除侵入人体的病邪),④固摄作用(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的固护、统摄、控制,防止流失,以及对脏器位置的固护),⑤气化作用(精、气、血等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2、气的分类:①元气(推动、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激发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②宗气(走息道以司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③营气(化生血液、营养全身),④卫气(防御外邪、温养全身、调控臻理)。(八)、血1、血的功能:①营养滋润全身,②神智活动的物质基础。(九)、津液1、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关节液和涕、泪等。2、生成输布与排泄:①生成:源于饮食水谷;②输布:主要依靠脾、肺、肾、肝和三焦等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协调;③排泄:排泄途径主要有汗液、呼气、尿液和粪便。(十)、气与血的相互关系1、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2、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血能养气。(十一)、体质的分类1、分类方法:主要根据阴阳五行、脏腑、精气血津液等基本理论来确定人群中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2、常用的分类及其特征:①阴阳平和体质:功能较为协调;②偏阳体质:偏于亢奋、偏热、多动;③偏阴体质:偏于抑郁、偏寒、多静。雄心的一半是耐心2011级临床四大班唐亚斯根据附一院中医学老师的重点整理第6页共59页四、病因动机(一)、外感致病因素1、外感致病因素:指来源于自然界,多从肌表、口鼻侵入机体而发病的病邪,主要包括六淫、疠气等。2、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自然界的气候。3、六淫:指六气变化异常导致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4、六淫的共同特征: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环境性、相兼性、转化性。5、六淫的性质及特点:(1)风邪:①风邪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②风性善行而数变;③风性主动;④风为白病之长。(2)寒邪: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②寒性凝滞;③寒主收引;④寒性清澈。(3)暑邪: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②暑性升散,扰神耗气伤津;③暑多夹湿。(4)湿邪:①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②湿性重浊;③湿性黏滞;④湿性趋下,易袭阴位。(5)燥邪:①燥性干涩,易伤津液;②燥易伤肺。(6)火邪:①火为阳邪,其性炎上;②火易扰心神;③火易耗气伤津;④火易生风动血;⑤火热易致肿疡。6、疠气:一类具有强传染性的外邪。7、疠气的致病特点:①发病急骤,病情危重;②传染性极强,易于流行;③一气一病,症状相似。(二)、内伤致病因素1、内伤致病因素:是指认得情志活动或生活起居有违常度,超过了人体自身调节范围,直接伤及脏腑气血阴阳而发病。主要有七情、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雄心的一半是耐心2011级临床四大班唐亚斯根据附一院中医学老师的重点整理第7页共59页2、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3、七情的致病特点:(1)直接伤及内脏;(2)影响脏腑气机:①怒则气上,②喜则气缓,③悲(忧)则气消,④恐则气下,⑤惊则气乱,⑥思则气结;(3)影响病情转归。(三)、其他致病因素1、痰饮:痰饮是机体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2、痰饮的致病特点:①阻滞气血运行;②影响津液代谢;③易扰乱神明;④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病势缠绵。3、淤血:指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4、淤血的致病特点及临床表现:①疼痛,②肿块,③出血,④望诊(紫绀、舌紫暗、瘀斑、瘀点、舌下静脉曲张),⑤脉象(多见细涩、沉弦或结代)。(四)、病机1、正邪相争:①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②邪气侵袭是发病的重要条件;③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五、诊法述要(一)、全身望诊1、望神(观察人体的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1)、得神:神智清楚,表情自然,言语清晰,反应灵敏,精神充沛,面色明润含蓄,两目灵活明亮,呼吸顺畅,形体壮实,肌肉丰满。提示正气充盛,脏腑功能未衰,或病情较轻,预后良好。雄心的一半是耐心2011级临床四大班唐亚斯根据附一院中医学老师的重点整理第8页共59页(2)、少神:精神不振,动作迟缓,少气懒言,思维迟钝,面色少华,两目晦滞,目光乏神。提示正气已伤,脏腑功能不足,多见于虚证。(3)、失神:神智昏迷,或烦躁狂乱,或精神萎靡;目光呆滞或晦暗无光,反应迟钝,呼吸微弱,甚至目闭口张、手撒尿遗,或搓空理线、循衣摸床等。提示正气大伤,脏腑功能虚衰,病情严重,预后较差。(4)、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的暂时性的某些症状“好转”的假象,提示病情恶化,脏腑精气将绝,预后不良,回光返照。2、望色(观察病人的皮肤色泽变化了解病情,分为常色和病色),病色如下:(1)、青色:主寒、痛、淤血、惊风;(2)、赤色:主热;(3)、黄色:主湿、虚、黄疸;(4)、白色:主虚、寒、失血;(5)、黑色:主肾虚、水饮、淤血。(二)、局部望诊1、望头面:头大小、面肿程度。2、望五官:目、耳、鼻、口与唇、齿与龈、咽喉。3、躯体。4、皮肤。5、毛发。(三)、望舌头(舌尖主心肺、舌边主肝胆、舌中主脾胃、舌根主肾)1、望舌质(舌体)(1)、望舌神(2)、望舌色:①淡白舌:主虚证、寒证;②红舌:主热证;③绛舌:主热盛,主淤;雄心的一半是耐心2011级临床四大班唐亚斯根据附一院中医学老师的重点整理第9页共59页④青紫舌:青主阴寒、淤血,紫主气血壅滞、淤血。(3)、望舌形:①老嫩:老舌主热证或实证,嫩舌主虚证或寒证;②胖瘦:胖肿舌主脾虚湿蕴,瘦瘪舌主气血虚或阴虚;③芒刺:主热盛;④裂纹:主阴血亏虚;⑤齿印:主脾虚、水湿内停;⑥舌疮: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⑦舌下络脉:舌下络脉粗大迂曲兼见瘀斑、瘀点多为血淤之象。2、望舌苔(1)、苔质:①厚薄:苔薄多邪气在表,病情较轻;苔厚者多邪入脏腑,病情较重;②润燥:润苔表津液未伤,滑苔主脾虚湿盛或阳虚水泛;燥苔多为津液耗伤或热盛伤津或阴液亏虚,亦可因阳虚不运,津不上承所致;③腐腻:腐苔主食积胃肠、痰浊内蕴;腻苔主湿浊、痰饮、湿温;霉腐苔见于胃脘腐败之危象;脓腐苔多为内痈;苔厚腻色黄为湿热、痰热或暑湿;苔滑腻而色白多为寒湿。(2)、苔色:①白苔多主表证、寒证;②黄苔多主里证、热证;③灰黑苔多主里证、里寒之重症。(3)、苔形:①全苔主痰湿阻滞;②苔偏舌之左右者多属肝胆病证;③苔剥多处主胃气阴不足;④舌苔全剥脱为“镜面舌”,为胃阴枯竭,胃气大伤。(四)、切诊之正常脉象(平脉或常脉)1、“有胃、有神、有根”为正常脉象的特点,即: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和缓有力,节律均匀。2、特点:①有胃:从容、和缓、流利,反应胃运化功能强盛和营养状况良好;②有神:应指有力柔和,节律整齐,反映病情或病

1 / 5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