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康复仁济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教研室王颖概述•定义:是小儿从出生前到出生后的一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及视觉、听觉、行为和感知异常等等多种障碍。•病因:常为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一个月内,早产、窒息、低体重、母子血型不合、遗传等等。•发病率:发达国家大约为2‰左右,我国约为1.5‰-5‰左右。•意义:脑瘫是使小儿致残的主要疾患之一,它严重地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生活自理和接受正常教育的能力。小儿脑瘫的主要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分型•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分型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混合型:其它型别:病变在锥体束系统,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被动运动阻力增高,有折刀样痉挛,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病变主要在脑的基底核部位,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变化不定,在肌张力过低或过高之间波动,运动意愿和运动结果不一致,有不随意运动,病理反射一般为阴性,常伴有构音障碍。病变主要在小脑,平衡功能差,随意运动的协调性差,伴有意向性震颤和眼球震颤,在运动中表现为低张力性。弛缓型以肌张力低下为主;强刚型表现运动阻力增高,铅管样强直;震颤型以肌肉出现静止震颤为主分型合并症及继发症•智能不足,约占75%左右•语言障碍约占30%一70%左右•癫痫发作,约占14%一75%•听力缺损,约占5%一8%•视力障碍,约占50%一60%•其它还有感知觉、行为等等障碍。•继发障碍:主要有关节的挛缩变形、肩、髋、桡骨小头等的脱位,骨质疏松,骨折,变形性颈椎病,颈椎不稳定,脊椎侧弯等早期障碍(生后0-6个月或0-9个月间患儿的主要表现)•患儿易于激动,持续哭闹或过分安静哭声微弱,哺乳吞咽困难,易呕吐,体重增加不良。•肌张力低下,自发运动减少。•身体发硬,姿势异常,动作不协调。•反应迟钝,不认人,不会哭。•大运动发育落后,如不会翻身,不会爬,双手握拳不会抓握。•经常有痉挛发作。康复的目的和原则•目的:减轻致残后果改善功能接受教育生活自立•原则:早期综合三项结合中西兼顾家长配合(运动、语言、自理)(正常教育或特殊教育)(训练、教育、玩耍)康复评定•精神、运动发育评定•平衡能力评定•ADL评定•智力评定康复的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促进脑神经代谢的药物:脑活素、神经再生因子、丁—氨硌酸、B族维生素等;肌松弛剂:如氯苯氨丁酸(力奥来索)、氯唑沙宗等;多巴胺类药如美多巴、左旋多巴抗胆碱能药:安坦等;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C、维生素E等等;其它:抗癫痫药等。矫形手术:如常做的肌腱切断、肌腱延长、肌腱松懈、肌腱移位等手术神经手术:如神经的肌支部分切断术,选择性脊神经后跟切断术;骨性手术:如切骨术、关节融合术等。目的:纠正负重力线,矫正畸形,平衡肌力,以减少肌肉痉挛和挛缩为基本原则。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Bobath法:利用反射性抑制肢位,抑制异常姿势和运动,促进正确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基本手技有抑制性手技、促进性手技、掌握关键点及各种叩击性手技。•Vojta法:通过对身体一定部位的压迫、刺激,诱发产生全身性反射性运动的一种方法维持正常肌张力所常用的活动模式各种异常坐姿的矫治方法各种异常站姿的矫治方法各种矫治性抱姿控制关键点•颅、肩骨盆、髋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足踝关节等作业疗法•进食的训练•穿脱衣训练•大小便训练•清洁等其它生活动作训练:清洁、整容、社交•使用器具:•床上动作:•轮椅上动作:•站立动作:言语治疗•目的:提供语言刺激,激发患儿对语言运用的兴趣,运用能力,以应付日常生活及学习上的需要。协助患儿建立、提高交往技能。•接受语言能力的训练•表达语言能力训练•构音障碍训练矫形器、轮椅、拐杖等助行器的应用心理治疗及教育康复综合治疗的方式——引导式教育•引导式教育是将治疗与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方法。•是一个全面的体系。它首先是强调纵向的持续性,包括从早期诊断、早期预防,过渡到接受教育。第二是强调了横向的连续性,引导员对患儿都有整体的认识,把学习和训练的内容融合在全天的生活中,对患儿的要求也是全天一致的。学习和训练通过引导员、全日的程序、特殊的训练用具以及家长的参与而达到。引导式教育的组成•引导员•小组•节律性意向言语•作业小结思考题•何谓脑瘫?•脑瘫的常见病因是什么?•脑瘫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脑瘫的运动障碍是如何分型的?•脑瘫的康复目的与康复原则是什么?•何谓引导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