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九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2006年10月15日)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我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特提出以下意见。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产业结构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优势,关系到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部署,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区产业结构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总体水平不高,粗放型增长特点明显,“三高两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多数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产业集中度低,大型骨干企业少。四是特色优势产业不够突出,对整个经济的带动能力不强。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区经济总量偏小,高载能产业比重较高,增加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前和今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加快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加快发展。通过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全区经济更快更好发展。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市场导向,突出效益优先,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改革开放为动力,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着力解决“三高两低”突出问题,不断推进产业升级。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总体目标: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能源化工、机械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产业形成较强竞争优势,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服务业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相适应的产业体系。能耗、水耗等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切实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到2010年,“三高两低”问题初步得到解决,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特色优势产业更加突出,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具体目标为:——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大体调整为8:52:40;——万元GDP能耗降低20%;——高耗能产业占工业的比重下降到35%左右;——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SO2、COD排放量分别控制在31.1万吨和12.2万吨以内;——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集团达到7户;——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达到0.5;——耕地保有量108万公顷;——服务业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以上,从业人员占全区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市化率达到47%左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比重提高到1.2%。基本原则:1、坚持扩大增量与存量调整相结合。加快推进企业重组,促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以优势企业为引导,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加快建设一批骨干项目,努力扩大增量。2、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相结合。实施严格的资源环境政策,对稀缺资源实行限量开发、有序开发和有偿开发。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节,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土地、信贷、投资、财税、价格的引导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4、坚持转变机制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结合。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5、坚持优化产业结构与优化区域布局相结合。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逐步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6、坚持完善政策体系与改革开放相结合。继续深化各项改革,调整和完善有关资源开发利用、市场准入、招商引资等现行政策措施。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资本和技术加速流动的机遇和特点,全面提高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三、主要任务(一)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压缩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1、发展壮大五大特色优势产业能源产业。重点推进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努力把宁东基地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煤炭、电力基地。到2010年,全区煤炭生产能力和在建规模达到1亿吨,其中大型煤矿产能占到全区总能力的90%。矿井回采率达到70%以上。全区电力装机达到1320万千瓦,30万千瓦及以上大机组比重达到95%以上。加快“西电东送”通道前期工作,力争“十一五”末形成300万千瓦外送电能力。积极推进大型风电项目建设,大力支持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开发利用。加快宁东太阳山能源新材料基地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取得良好开局。化工产业。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煤制油项目,建成一批煤基甲醇、煤基二甲醚、煤基烯烃项目。到2020年,煤制油、煤基甲醇、煤基二甲醚和煤基烯烃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1000万吨、325万吨、121万吨和122万吨。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加强石油、天然气化工产品的开发,“十一五”末合成氨年生产能力达到150万吨。积极开发市场急需的聚甲醛等新型石化产品。新材料产业。进一步发展钽、铌、铍等稀有金属功能材料及其高技术加工产品系列,电解铝及铝合金、铝材加工产品系列,金属镁、镁合金及其压延产品系列,碳基材料及其加工产品系列,大力发展多晶硅、微合金炉料等新型材料及加工产品。到2010年,钽粉产能达到550吨,钽铌电容器30亿只,电解铝80万吨,镁及镁合金25万吨,活性炭30万吨,碳化硅30万吨。使我区成为世界重要的钽铌铍和碳基材料制品生产研发基地,国内重要的铝、多晶硅、镁及镁合金及其深加工产品基地。装备制造业。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依托,采取引进技术、合作开发、联合制造、自主研发等多种形式,加强专业化协作配套和服务,大力发展数控机床、大型轴承、煤矿综采设备、自动化仪表、大型精密铸件等优势产品。积极推动电气化铁路高电压牵引变压器、风电设备和太阳能设备等高技术产业的形成。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能力和水平,推动产品向高档化、智能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到2010年,努力把我区建成全国重要的数控机床、工业自动化仪表、煤矿综采设备生产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羊绒、枸杞、葡萄、乳品、牛羊、清真食品等产业及其加工产品系列,巩固提升全国最大的枸杞生产加工基地、羊绒初级产品加工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马铃薯加工基地地位,逐步建成全国最大的清真食品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发酵制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生物发酵抗生素和其他化学原料药,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积极发展道地药材种植与加工,开发出1--2个国家级一类新药。2、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化工、冶金、轻纺、建材、民族用品等传统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为重点,促使造纸、发酵制品、铁合金、电炉钢、高纯铅等行业向技术先进和合理规模发展。大力发展石膏建材、化学建材和墙体材料三大新型建材产业。改造提升水泥及制品、玻璃、陶瓷等传统产业。加快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高强石膏粉、特种石膏粉的开发与生产。3、压缩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格行业准入管理,坚决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坚决关闭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企业。严禁新建2.5万千伏安以下铁合金矿热炉,逐步淘汰1.25万千伏安以下的矿热炉;逐步关停单炉1.25万千伏安及以下小电石企业。2009年底前淘汰炭化室高度4.3米(3.2米及以上捣固焦炉除外)以下焦炉;2007年底前淘汰产能3.4万吨以下的草浆生产装置和1.7万吨以下的化学制浆生产线,并关闭年核定生产能力3万吨及以下矿井;2010年末淘汰5万千瓦以下小火电机组(不包括热电联产和综合利用机组)和所有立窑水泥。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总体要求,抓紧编制完成《宁夏循环经济规划》和《宁东基地循环经济规划》,做好重点企业和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以电力、石化、冶金、建材、造纸、发酵等行业为重点,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认真组织实施好石嘴山市、永宁望远工业园、宁夏金昱元化工集团等11个试点城市和园区以及企业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全面落实节能降耗任务,重点抓好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的19户企业和耗标煤5万吨以上的60户企业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的落实,使其主要产品单位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强对企业能源原材料消耗、废弃物排放的监督检查,把节能、节水、节地和节材指标作为企业考核的重要内容。对环保不能达标的企业要停产治理,治理后仍不能达标者,要坚决予以关闭。对超过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新建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5、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按照“骨干壮大,主业突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原则,重点抓好16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加快推进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太阳山能源新材料基地、石嘴山经济开发区、石嘴山工业园区、中卫工业园区等带动作用强的园区建设。大力培育和壮大贺兰工业园区的清真食品,永宁工业园区的生物制药,灵武、同心羊绒产业园区的羊绒,石嘴山经济开发区的新材料,吴忠的乳品等特色产业。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积极探索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新思路,促进园区健康发展。到2010年,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二)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围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这一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紧紧抓住科技兴农和龙头企业带动两个关键环节,大力加强特色优势产业带建设,逐步形成结构优化、效益明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农业发展新格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优化农业区域结构。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将区域农业产业特色调强、品种调新、结构调优、效益调高。加快建设灌区优质粮食产业带,清真牛羊肉产业带,银川吴忠奶牛产业带,盐灵同海滩羊产业带,中宁、清水河流域及贺兰山东麓枸杞产业带,灵武、中宁及中部干旱带红枣产业带,沿黄淡水鱼产业带,六盘山马铃薯、草畜产业带,环香山硒砂瓜产业带和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带。“十一五”期间,引黄灌区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初步形成现代农业体系;中部干旱带要加强天然草场建设、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建设以及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巩固禁牧成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南部山区要加快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积极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实现生态农业良性循环。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把畜牧业和特色种植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加快畜禽良种、饲草料生产加工、畜禽疫病防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四大体系建设,大力推广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高效养殖技术。到2010年,全区肉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200万头和1500万只,奶牛存栏达到50万头,淡水鱼养殖50万亩,家禽和生猪分别稳定在4500万只和300万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特色种植业比例。到2010年,全区种植枸杞60万亩,马铃薯400万亩,蔬菜12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50万亩),葡萄30万亩,红枣80万亩,苹果50万亩,硒砂瓜100万亩,特色林木种苗13万亩,人工牧草1000万亩。3、努力提高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大力实施龙头企业振兴工程,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