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程》练习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课程练习题1一、单项选择题课程的一般结构包括()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B.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课程标准C.课程体制、课程标准、课程内容D.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科书答案: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2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A.课程B.课程标准(教学大纲)C.课程目标D.课程计划(教学计划)答案:B.课程标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答案: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3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答案:A.学科课程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答案: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4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A.知识,智力,能力,基本知识,B.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D.知识,智力,情感答案: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课程是()A.基础型课程B.发展型课程C.知识型课程D.工具型课程答案:A.基础型课程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学校课程D.三者都是答案:D.三者都是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A.泰勒B.罗杰斯C.布卢姆D.布鲁纳答案:A.泰勒6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答案: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A.程序性课程B.练习性课程C.地方性课程D.实践性课程答案:D.实践性课程7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的系统化活动是()。A.制定课程目标B.制定教学计划C.课程设计D.明确培养目标答案:C.课程设计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A.课程实施B.教学过程C.课程评价D.课程标准答案:A.课程实施8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下列哪一种角度来进行划分的?()A.从课程功能的角度B.从教育阶段的作用C.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D.从课程核心组织的角度答案:C.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课程的一般结构是()。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C.课程目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D.知识一经验一活动答案: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9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A.杜威B.斯塔弗尔比姆C.泰勒D.裴斯泰洛齐答案:C.泰勒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的是泰勒的()。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教育目标分类学》C.《教育过程》D.《教学与一般发展》答案: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10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A.夸美纽斯B.洛克C.斯宾塞D.杜威答案:C.斯宾塞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A.教学目标B.课程目标C.教学计划D.教学大纲答案:D.教学大纲11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A.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B.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C.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答案:A.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A.教学大纲B.教学计划C.教科书D.课程类型答案:D.课程类型12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学时间的安排要体现()的原则。A.以社会实践为主B.以课外活动为主C.以上课为主D.以家庭教育为主答案:C.以上课为主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A.读、写、算B.读、写、画C.画、写、算D.读、画、算答案:A.读、写、算13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体要求,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是()。A.教育方针B.教学目标C.教育目的D.培养目标答案:C.教育目的教育改革的核心是()。A.课程改革B.方法改革C.途径改革D.内容改革答案:A.课程改革14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和()构成。A.序言部分B.文本部分C.本文部分D.后记部分答案:C.本文部分“学会生活自理和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属于()阶段的培养目标。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答案:B.初中15二、多项选择题泰勒原理所包含的四大问题是指()。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C.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答案:B、C、D、E16下列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A.整体性原则B.普遍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迁移性原则E.生理适宜原则答案:A、D、E17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A.评价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B.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C.应着重关注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D.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E.评价的重点是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答案:A、B、D18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包括()。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课程目标E.教学目标答案:A、B、C19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各的三个基本特征是()。A.强制性B.普遍性D.自愿性C.基础性E.适应性答案:A、B、C20三、填空题课程的核心:、课时分配、‘和学周的安排。答案:各门学科设置的顺序,学年编制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和。答案:社会、知识和学生我国最早使用“课程”一词的是。答案:朱熹21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的著作之中,含有引导学生继续前进并达到预期培养目标的意思。答案: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在1949年出版的著作《》,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之作。答案: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22课程设计主要涉及、和教材三个方面。答案: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课程计划由、、、、学年编制和周学时安排构成。答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初中阶段课程设置的课程,高中则以课程为主。答案:分科与综合相结合,分科23课程标准结构:、、、、附录等。答案: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教科书的编排形式通常采用和。答案:直线式、螺旋式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答案:课程实施242001年6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答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3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以及高中各科的《课程标准》,并从2004年秋季开始,启动高中新课程。答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新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和‘(加德纳)。答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25义务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和‘两部分。答案:指定性内容、非指定性内容普通高中课程由、、三个层次构成。答案: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与、三方面内容。答案: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26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答案: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课程,指;答案:课业及其进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特指某一门学科。答案:广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27课程论侧重研究,教学论侧重研究。答案:“教什么”,“如何教”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答案:课程改革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答案:课程类型2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科书答案:教学计划(也叫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特征:、、。答案: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答案:课程实施29是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答案:组织教学活动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项任务或环节。答案: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初中阶段课程设置的课程,高中则以课程为主。答案:分科与综合相结合,分科30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答案: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答案: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31课程的核心:、、、、答案:各门学科设置的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答案:教科书32课程设计主要涉及、和三个方面。答案: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材课程计划由培养目标、、学科顺序、、学年编制和周学时安排构成。答案:课程设置、课时分配33课程标准结构:前言、、内容标准、、附录等。答案:课程目标,实施建议教科书的编排形式通常采用和。答案:直线式,螺旋式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答案:课程实施34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中小学的教学科目设置,基本以为依据。答案:开设那些科目,科学的分类该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答案: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35课程评价的模式主要有目标评价模式、‘和。答案:目的游离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及其进程的总和。在我国,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为、课程标准和教材。答案:学习科目课程计划36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答案:教学大纲学年阶段的划分、各个学期的教学周数、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假期和节日的规定等,这是学校工作正常进行的保证。我国的学校一般均为招生与始业,一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学期之间有寒假或暑假。答案:秋季37教学任务通常包括二个方面:第一,学生所要掌握的和基本技能。第二,学生所要形成和发展的、能力和体力。第三,学生所要养成的情感、态度、品德和品质。答案:基础知识、智力、个性心理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四方面的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答案:独特性、灵活性38泰勒提出的“课程原理”可概括为四个步骤或阶段:(1);(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答案:确定课程目标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答案:教科书讲义39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答案: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课是教学单元的组成部分,所要解决的是的问题。答案:课堂教学活动如何安排40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提出来的。即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上来。答案: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在课程评价中,评价者通常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分析资料;第五步,报告结果。答案:搜集信

1 / 8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