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期末形考任务《哲学引论》标准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哲学引论》形考任务标准答案形考一哲学:哲学一词源自英文“Philosophy”,意为爱智,或智慧之学。从词源学的角度上看,反映了古希腊人对哲学的性质和功能的某种特定的理解意向或期盼。这就是,哲学以智慧为研究对象,而不以实际的功利或功用知识为研究对象,是一种为知识而知识,为学问而学问,纯粹穷理尽职的学问。形而上学:出自《周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英文形而上学的原意是物理学之上、之先的意思。就广义的用法而言,形而上学一词主要被用于表示关于存在者的最一般规定的学问,即讨论关于宇宙和事物存在的终极本质和永恒原理的学问。在这个意义上,形而上学也被称为本体论;就狭义的用法而言,则只有与非感性的、超验的对象有关的那些才属于形而上学。魏晋玄学: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有王弼、嵇康、阮籍、郭象等,他们所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名教就是“名分教化”,是指古代社会的礼乐制度和道德规范;自然意思是自然而然、自然无为,它是道的特性和法则。从道家的观点来说,名教属于有为的范畴,自然属于无为的范畴,二者是相对的。所谓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是纲常礼法与自然无为的关系。玄学家大多崇尚老庄的自然无为,又不能完全背弃名教礼法,于是名教与自然的矛盾就成为他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他们或偏重于自然,或偏重于名教,或将二者调和起来,于是形成各种不同的观点,这就是所谓“名教与自然之辩”。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演绎推理的逻辑形式对于理性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对人的思维保持严密性、一惯性有着不可替代的矫正作用。这是因为,演绎推理保证推理有效的根据,并不在于它的内容,而在于它的形式经验论:人的一切认识最初都来自经验,更确切地说是来源于人的感觉。人所知道的东西,至少就其作为常识的部分来说,绝大部分是来自于人的感觉经验的。在这个意义上,一些经验论哲学家声称,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根据或来源。批判论:是一种力图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之间的对立,运用对立统一的方法对经验和理性的认识作用加以分析和解决的认识论理论。该理论认为,现实的认识活动是人的先天的理性与后天的感觉经验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认识的形式是先天的理性赋予的,另一方面,认识又不能脱离经验,因为超出经验范围的认识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离开对理性和经验的综合统一,就不可能正确解释和说明认识的起源和基础问题。哲学所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在对哲学概念所作的历史考察中,我们不难发现,认识论(研究认识问题,讨论人类认识的起源、本质和界限以及认识经验与认识对象的关系)、形而上学(研究实在问题,解释关于宇宙的最高原则并根据这些原则对宇宙作最一般的思考)和伦理学(研究伦理、道德活动的价值判断,讨论与人的行为方式有关的价值问题)等三个方面,始终是哲学家的兴趣所在和他们的思想兴奋的焦点。如果把哲学区分为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两个不同部分,那么,理论哲学包括形而上学和知识论,实践哲学则包括伦理学、美学、历史哲学和宗教哲学。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西方哲学的深入交会以及由此引发的三次著名论战是什么?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西方哲学的输入不仅是全面的,而且是系统的,现代欧美哲学大举进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狂飙冲垮了“儒学独尊”的局面。中西哲学的交汇更加深入,冲突也更加激烈,由此引发了“中国文化向何处去”以及“中国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从五四运动到40年代,出现了三次著名的大论战。一是东西方文化关系的论战;二是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三是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通过这次论战,西方哲学和中国文化的交汇更加深入,原本属于西方哲学范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随之在中国扎下根来。审美判断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为什么?所谓审美判断,是指在一定的审美活动中,一个人所作出的关于某个事物美的判断。换句话说,就是指一个人做出的关于某一朵花、某一幅画、日出或日落这样的现象是美的这样一种判断。从字面上看,审美判断意味着要对一个事物究竟是美还是不美做出意识上的判断。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审美判断的性质,应该承认,它主要是一个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概念。康德认为,在整个审美活动中,客体事物的全部作用就在于,由于它的出现,人的审美判断有了一个现实的注意力对象。除此以外,并没有更多的东西。近代哲学为什么会发生认识论的转向?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问题的理论。它探讨人类认识的起源、本质、界限、认识经验与认识对象的关系等与人类认识密切相关的最一般的理论问题。认识论与形而上学一起构成了哲学理论的核心和基础。认识论问题很早就进入了哲学的研究视野。但认识论研究的真正发展还要归功于近代以来的哲学发展。在哲学史上,近代哲学发生了一次“重大的理论转向”,即认识论转向,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由存在论等本体论问题转向了认识论问题。认识论转向的发生既与启蒙运动弘扬人的理性有密切关系,更直接源于哲学发展内在逻辑的变化。尽管古代哲学的形而上学理论对于“存在是什么”等问题给出了许多答案,但问题在于如何保证它们是确实可靠的呢?为了纠正、避免古代形而上学理论这种空中楼阁式的错误,近代哲学家开始把对人类认识的反思当做哲学研究的中心任务。也就是说,在哲学上,人类只有首先解决认识的起源、本质、界限,认识与对象的关系等问题之后,才有可能对诸如“世界的本质”、“人的本质”等问题作出回答。随着现代逻辑对传统逻辑的“扬弃”和“语言的转向”的兴起,哲学认识论研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知识论逐渐成为认识论研究的代名词,从而使现代认识论研究呈现出许多新的、不同的特点。哲学引论形考二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问题的理论。它探讨人类认识的起源、本质、界限、认识经验与认识对象的关系等与人类认识有关的最一般的理论问题。哲学以探求知识、真理和智慧为己任,因而理所当然地,人类认识和思想问题就成为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伦理学:作为一门对道德问题加以研究的学问,主要探讨与人的行为方式有关的那些价值问题,即一定道德活动、道德行为中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决定问题。从哲学被区分为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的角度看,以强调人的行为、活动和相互关系中的价值决定问题为特征的伦理学在哲学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概念论:柏拉图认为:在可感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之外,还有一个理智可知的更加真实的领域,这就是所谓的“理念”的世界。由此柏拉图设定了两个世界:一个现象世界,一个理念世界,前者是可以感觉的,后者却只能思想到。正是从柏拉图开始,西方哲学在存在论上初步具备了分裂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普遍与个别的思想成分。归纳推理:是指从个别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感官的观察和经验的推理,得出一个具有或然性的一般结论的过程。在人的理性的推理和分析活动中,归纳具有与演绎同等重要,有时甚至是更为重要的作用。在认识上,要解决前提的真实性问题,就必须诉诸经验,借助于归纳和概括来判定前提的真假。唯理论:唯理论以其对感觉经验的排斥并强调理性和普遍概念在认识中的核心作用而自成体系。唯理论并不否认认识中感觉经验因素的存在,但认为就根源和基础来看,认识应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依存于理性的,而不是后天的、依存于感觉经验的。在这个意义上,唯理论被称为先验论。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以理性为基础来说明认识的普遍性、必然性和确定性,并以先天的理性之所思、所想为真理。审美体验:审美是一种以体验为基础的判断活动。没有体验,就谈不上审美。一般来说,审美体验是指审美活动中人的精神通过感官而与客体形式或结构之间建立起来的某种愉悦性欣赏联系。在这个联系中,人是审美的主体,而客体是审美的对象,它既包括自然事物,也包括艺术作品。哲学的价值是什么?学的性质是通过它的功能反应出来的,或者说,是通过它的功能而获得确证的。哲学的功能问题典型体现了哲学所具有的的价值和意义。与其他人类精神文化的形式相比较,哲学的价值主要不是表现为直接的、经验的和功利的价值,而是表现为抽象的、分析的、超功利的和理想化的价值。为人类生活和人类实践指示理想目标;为科学研究和日常思考提供分析基础;为精神文化和思想理论提供批判根据,可视为哲学的三个基本功能,它们同时也是哲学存在价值的最重要的三个证明。中国古代的宇宙论思想是什么?对于宇宙中之最究竟者,中国古代哲学谓之“本根”,所以中国古代宇宙论又可以叫做“本根论”。中国古代的宇宙论并没有像古希腊宇宙论那样转向科学层次,这是它的一个显著特点。中国古代的宇宙论包括:气论、太极阴阳论、五行轮、缘起论。审美兴趣与审美判断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从字面上看,审美判断意味着要对一个事物究竟是美还是不美做出意识上的判断。但要对一个事物做出判断,它的前提是这个事物能进入人的注意力的视野。显然,在这里,审美兴趣是审美判断的前提条件。这就是说,是个人的注意力兴趣引导我们去对一个引起我们感官兴趣的东西做出我们意识上的判断。审美判断是建立在人对一定的客体的兴趣和欣赏的基础上。如果客体没有引起人的兴趣和欣赏,它就不会被人所选择而成为审美判断的对象。论述中国美学的一般特点。“意境”是一个怎样的概念?中国美学从它的重天人合一、重生存、重生活、把人当做知情意的整体来看待的哲学前提出发,在历史上发展出一套与西方美学迥然有别的直觉型、顿悟型的美学系统。中国古人的一个基本倾向,就是肯定“本根”寓于事物之中,本根与事物之间有一种不即不离的关系,绝非可以自足的本体。作为宇宙本根的“道”的本质属性就是“自然”,而这种自然既包括物质世界也包括感性生命。受到这种哲学的影响,儒家美学认为审美规范是一个经验的而不是超验的范畴。道家美学主张“道法自然”,认为道是物质性与精神性、功能性和实体性混而未分的整体,不可以语言、经验、见闻去限定,人生的目的是摒弃人间道德、遵从“上德”即返乎原始,由此孕育了道家特有的在具体的、特殊的直悟中把握对象的思维方式和它的美学飘逸脱俗的性格。中国美学这种观照超验和经验、形上与形下的特有方式,在审美实践上,典型表现为它对“意境”这一概念的创造和应用。意境者,意义之境界也。在中国艺术中,无论是音乐、绘画还是雕塑,它们表现出来的都是中国哲学统虚实、合有无的特点。所谓统虚实,是指由想像而产生的意向境界。其中,由艺术家创造的形象是“实”,而欣赏者被引起的想像是“虚”。所谓合有无,是指虚实相间的艺术形式,其所体现的归根结底是寓“有”于“无”的哲学理想。化景物为情思,变物象为意蕴,数千年来,从来是中国绘画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美学的不二神髓。哲学引论形考三本体论:作为研究“一般存在者”的学问,经常被当做形而上学的同义词。本体论在哲学领域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无论认识论、伦理学、美学以及其他任何哲学门类,都有某种本体论作为他们的基础,大致指示着其发展的方向并规范着其研究的内容。实践哲学:主要是研究为一定目的所决定的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的那些实际问题。由于伦理学是从道德规范和伦理标准的角度来考察人类活动的专门学问,故被纳入实践哲学的范畴。如果考虑到美学是对现实生活中的美和艺术的性质作哲学的研究,历史哲学是从人类社会的理想构成历史的基本意义来考察人类历史,宗教哲学是一门讨论人类宗教活动的性质和意义的学问,因而一般也将它们纳入实践哲学的范畴。经验论:认为哲学的研究方法只是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归纳法,知识只限于感官经验中的东西。经验论者都轻视或否认超经验的玄学问题。缘起论:是佛教理论的基石,佛教的全部理论都奠基在它的基础上。“缘”是结果赖以生起的条件,“起”是生起的意思,“缘起”就是一切事物所赖以生起的因缘。佛教缘起论的实质也就是关于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的理论,其目的是论证任何事物都不能脱离其他事物而存在,因此都没有自性而是空。观念论:是把观念作为认识对象加以研究的认识论理论。它实际上是一种研究关于认识者与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理论。在哲学史上,观念论有多种理论形态,如:理念论、绝对观念。观念论的基本观点是:没有主体就没有客体,没有关于存在或对象的意识就谈不上有所谓的存在或对象。笛卡尔:近代唯理论哲学的第一个代表。他的“天赋观念”说认为单凭思维中的普遍性概念就可以把握最高真理;他的怀疑主义方法,主张消除成见完全运用思维以达到客观真理。他所提出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