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田园社区建设规范(2018.5.4)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01B00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XXXXX—2018田园社区建设规范Constructionspecificationforruralcommunity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报批稿)(本稿完成日期:2018年3月28日)2018-XX-XX发布2018-XX-XX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7/XXXXX—2018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原则..........................................................................25社区建设..........................................................................26田园生活..........................................................................37田园文化..........................................................................38田园风光..........................................................................4DB37/XXXXX—2018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本标准由山东省农村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DB37/XXXXX—20181田园社区建设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田园社区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社区建设、田园生活、田园文化、田园风光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指导田园社区的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1252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9379农村户厕卫生规范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9农村防火规范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2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T32000美丽乡村建设指南JGJ203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DB37/599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T2737.2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第2部分:基础设施与村容环境DB37/T2737.4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第4部分:公共服务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田园社区ruralcommunity依托乡土文化、自然基底和田园生态,从基础设施、建筑形态、公共服务、居民生活、社区文化、社区环境及社区管理等方面,塑造的生态宜居宜业的新型农村社区。DB37/XXXXX—201824基本原则4.1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尊重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维护和保障居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合法经济利益和社会生活权益。满足居民的全面需求,促进居民的全面发展。4.2宜居宜业,三生统筹突出生态理念,把生态作为田园社区的根本点,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发展,保持田园生态风光,保护好青山绿水,留住乡愁。4.3因地制宜,特色创意统筹考虑各地农村田园社区的经济发展条件、人口状况及变动趋势、自然地理状况、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合理规划社区建设,突出创新理念,创新建设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4.4共享共建,广泛受益突出共享理念,充分发挥村集体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民等建设主体的作用,建立科学健全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和共享共建机制。5社区建设5.1房屋建设5.1.1田园社区应以改建房屋为主,改建房屋应符合整体特色,宜与当地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相协调,可适当按照美学原理进行现代化改造,提升居住舒适度和建筑美感。5.1.2建筑材料应符合绿色、节能、环保要求,充分利用当地传统建筑技艺。5.1.3建筑质量应符合GB50011、GB50016、GB50034、GB50140、GB50222、GB50223、GB50352等标准的要求。5.1.4建筑设计中可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鼓励采用被动房技术,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5.2基础设施5.2.1道路应具有田园特色,并能满足会车需求。路面宜使用透水铺装,可选用透水砖、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沥青混凝土、嵌草砖、嵌砂砖、胶筑透水石、砾石、透水自然石块等材料,避免过度硬化。5.2.2饮用水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要求。5.2.3污水处理设施应稳定达标运行,生产生活污水全面净化处理。5.2.4应配备垃圾分类收集及转运设施。5.2.5消防、防盗、防自然灾害等安全设施应齐全,标识明确。消防设施应符合GB50039的要求。5.2.6太阳能集热器或光伏组件等新能源设施,应与建筑协调一致,保持统一和谐的外观。光伏安装应符合JGJ203的规定。5.2.7应安装燃气设施,并符合GB50028的要求。5.2.8应安装供暖设施,满足供暖需求。5.2.9宜选用新能源灯具且造型美观,在不干扰居民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创造舒适和谐的夜间光环境,并兼顾白天的视觉效果。DB37/XXXXX—201835.2.10应合理规划社区居民生态停车空间或设施。5.2.11生活设施应与产业设施衔接配套,其他基础设施应符合DB37/T2737.2的要求。6田园生活6.1公共服务6.1.1应规划建设社区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公共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公共安全、便民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并应符合GB/T32000、DB37/T2737.4的要求。6.1.2应配套幸福院,为老年人提供一体化的居住设施和服务。有条件的宜设置田园生态休闲区,结合休闲农场、农耕劳作等活动,实现田园养老。6.1.3应建设停车场、公厕、分类垃圾箱、农副土特产品商店和旅游标识标牌等游客服务设施,提升特色田园乡村品牌形象。6.1.4宜建立公共服务事项全程委托代理机制,引导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到社区开展服务。6.1.5宜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实现社区信息资源交互共享。6.2社区治理6.2.1建立健全社区建设、运行管理、服务等制度,落实资金保障措施,明确责任主体、实施主体。6.2.2建立户籍居民和非户籍居民共同参与的社区协调议事机制。6.2.3壮大“村庄利益相关者”群体,建立原住民、新住民、游客连接纽带。健全利益相关方参与决策机制,采取会议表决、代表议事、远程咨询等决策方式,参与社区事务决策咨询活动。6.2.4建立健全社区公共安全体系,建立覆盖社区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机制。6.2.5建立人民调解工作机构和制度,调解社区居民矛盾纠纷。6.2.6建立火灾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防范与处理机制,组织居民开展应急演练,保障居民安全。7田园文化7.1基本要求7.1.1传承保持乡村民俗,移风易俗,倡导树立民俗新风。7.1.2深入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开展各具特色的田园社区文化活动,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7.2文化建设7.2.1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等各类文化人才。7.2.2组建业余文化队伍,开展邻里文化节、庙会歌会、花会灯会、文艺演出、运动会等文体活动。7.2.3举办创意年集、农产品博览会、民俗博览会等田园特色文化活动。7.2.4设置文体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7.3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7.3.1应建立乡村传统文化管护制度,编制历史文化遗存资源清单,制定科学的保护办法,落实管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7.3.2应对传统村落、古遗址、古树名木及祠堂、牌坊、书院等单体传统建筑遗存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并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与修缮。DB37/XXXXX—201847.3.3应对民间或民族表演艺术、传统戏剧和曲艺、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族服饰、民俗活动、农业文化、口头语言等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7.3.4编制村史,建设民俗生态博物馆、乡村社区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展示社区发展历程、生活变迁、历史名人、祖训家规、典故传说、农耕活动、生产用具、乡村土物等。7.4居民素养7.4.1应采取举办讲座、入户宣传等形式开展乡村记忆、和谐社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健康向上、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的社会风尚。7.4.2应广泛动员社区组织和居民群众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对内(社区)和对外(游客)的志愿服务活动。8田园风光8.1环境绿化8.1.1绿化覆盖率应≥35%。8.1.2应建设1处以上涵盖观赏苗木、花卉展示、山水风光等自然景观的公共绿地或社区公园,每处最小面积≥200㎡,累计面积≥1000㎡。8.1.3房前屋后应合理绿化美化。以乡土树种为主,应做到树种丰富、乔灌草合理搭配。8.1.4主要街道、河道两侧及住宅之间应合理布局绿化,绿化应有层次。8.1.5宜林山地绿化率≥95%,宜林山地绿化应采用近自然的理念,优化树种结构,多树种混交,尽量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8.2环境卫生8.2.1应建立生活垃圾、生产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促进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和循环利用。8.2.2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应达到100%,并应符合GB19379的要求。8.2.3应定期对鼠、蝇、蚊、蟑螂等病媒生物进行综合防治,宜使用生态物理措施开展防治。8.2.4宣传栏、广告牌等设置规范,展示内容符合社区特色、整洁有序。8.3环境保护8.3.1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减少化肥、农(兽)药、抗生素等投入品用量,宜使用可降解地膜。8.3.2废气排放应符合GBl6297要求,废水排放应符合DB37/599要求,噪声应符合GB12523的要求。8.3.3应减少木、草、秸秆等传统燃料的直接使用,推广使用清洁能源。8.3.4应对山体、森林、湿地、湖泊等自然资源进行生态保育,保持原生态自然环境。8.3.5应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生态保护和修复,构建生态廊道,促进“山水田林人居”和谐共生。8.4景观要求8.4.1基本要求应考虑地域特色、景观特色,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8.4.2公共空间8.4.2.1应最大限度保持自然景观的原真性,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B37/XXXXX—201858.4.2.2应保护基本农田和水域,不得随意占用或改变其性质。8.4.2.3应统筹考虑生产性、生态性和美学性。8.4.2.4宜设置喷泉、涌泉、假山、回廊、亭台等人造景观。8.4.2.5墙角、路边等宜栽植灌木,水边、边坡地段等宜栽植特型乔木。8.4.2.6阳台、窗台、棚架、墙壁等处宜栽种绿化植物,改善环境景观。8.4.3庭院8.4.3.1地面宜采用铺装与种植相结合的方式。8.4.3.2铺装宜采用地方天然材料、地方传统材料,以及透水、透气的环保铺地材料。8.4.3.3种植宜选用乡土植物,可选择瓜果蔬菜或药用植物,也可选择具有传统美好寓意的植物。8.4.3.4院墙宜具有美观和安全双重作用,可分为砌筑的实墙和通透的栅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