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政法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论《半生缘》中顾曼桢的悲剧成因人文学院院(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09级1班学号200951010133姓名文彤指导教师李凤双成绩完成时间2013年5月2论《半生缘》中顾曼桢的悲剧成因文彤【摘要】顾曼桢是张爱玲笔下的一位女性形象,为了坚守住人性之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里,她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但也正因为这种坚守才使得她的悲剧人生不那么暗淡,反而越加感人了。人性中的美好因子恰恰成就了其悲剧一种无与伦比的美。曼桢是个很知足的人,直爽、热情、乐观、善良。外表柔弱,内心坚强。几经磨难而愈发成熟、沉稳和坚强。她把自己的生命和感情一点点销蚀殆尽,她的所有悲剧几乎都是由爱的付出而造成的。曼桢的一生,是受尽命运摆布和拨弄的一生,也是最为苍凉和悲哀的一生。作品无论是主题意蕴、人物形象,还是艺术表现、特色成因都体现着无尽的苍凉之美,本文就试从写作背景、作者、作品分析、人物形象(顾曼桢、顾曼璐、沈世均)、悲剧成因等方面来展示这部作品的苍凉美学特色。【关键词】张爱玲半生缘顾曼桢悲剧命运OnHalflifefateGuManzhentragedycausesWenTongAbstract:GuManzhenisafemaleimages,zhangailing'sinordertoholdupthebeautyofhumannatureinthecomplicatedsocialreality,shehavepaidthecostofitishardtoimagine.Butdon'tbecauseofthisthatmadeherthetragedyoflifeisnotsodark,insteadofthemoretouching.Thegoodhumannaturefactorontheachievementsthetragedyisakindofincomparablebeauty.Frameisaveryhappyperson,outgoing,enthusiastic,optimistic,kind.Effeminate,theheartstrong.Downandincreasinglymature,stableandstrong.Shegaveherlifeandfeelingsalittleareeroding,almostallofhertragedyiscausedbylove.Mannframe'slife,itisbyfateandstiroflife,isalsothemostdesolateandsadlife.Worksbothinthemeconnotationandthecharacterimage,andartisticexpression,featurescauseallembodytheendlessdesolatebeauty,thisarticletriesfromthewritingbackground,theauthor,workanalysis,thecharacterimage(GuManzhenGuManluShenShijun),tragic,3etctoshowtheworkofthedesolateaestheticcharacteristics.Keywords:ZhangAiling;Halflifefate;GuManzhen;Tragedyinlife一、作品背景张爱玲的小说有一种苍凉的悲剧美,这种苍凉的悲剧美是一种回味悠长的富有人性的美,是一种参差对照的富有启发性的美,这种审美风格是她从个体生命的角度出发,并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半生缘》作为张爱玲的作品之一,也没有逃出这种审美风格的梦靥。《半生缘》为我们讲述了温婉凄迷的旧上海的爱情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曾经试图努力地相爱,或者希望相爱,然而,理想终归是理想,一切美好的东西终究都要被打破,故事的背后剩下的是无尽的悲哀与凄美。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张爱玲的作品大多以描写女性为主,对女性的剖析极为深刻。张爱玲受女权主义的影响,其小说充满女性主义观照,极具研究价值。她自觉地站在女性的生命遭际和人性嬗变的角度去分析造成女性命运悲剧的根源,挖掘女性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女性自身的心理误区与性格缺陷,从而警醒处于麻木状态中的女性,并促使她们突破自我,寻求一条自我救赎之路。她外表柔弱,内心坚强,几经磨难而愈发成熟、沉稳和坚强。她的一生是苍凉和悲哀的。二、作者简述张爱玲笔名梁京,出身于一个曾经显赫的阀阅门第,她家既有前朝的繁华,又较早的接受了西方文化,其父张廷重是一个典型的封建遗少,而母亲董逸梵则是一位受西方文化熏陶的女性,父母因性情不合而离异,父又续娶,正是这种家庭环境造成了张爱玲忧郁、冷漠而又极度敏感的性格,终于在一次被父亲毒打、囚禁后逃离了父亲的家,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因为生活苦闷,张爱玲读书很用功,同时幻想以写作成名。1943年——1945年是她创作的高峰期,在这一时期,她陆续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第二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等小说,同时也发表了多篇散文,在当时可谓盛极一时。此后,她出走香港,移居美国,终老于异国他乡。自出道后,其盛名至今不减。“张迷”遍布全球。古人云:传奇者,因奇而传。事无奇不传。对于传奇,张爱玲也有自己的看法:书名则传奇,目的是在传奇里寻找普遍人,在普遍人里寻找传奇。其实,传奇无需寻找,张爱玲其文其事便是了。都市千般繁华下的满目苍凉,温柔富贵中的凄清4哀婉,张爱玲的笔宛若金针,貌似漫不经心的描龙绣凤,实际上却将字字句句都刺在了你的心上。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张爱玲还是一位立身于现代中国文坛主流之外,也置身于中国民族战争边缘状态的小女子,但她却以一个女人悲凉彻骨的生命体验和一位惊世才女卓越超群的艺术风采翩然越上了乱世之中的现代中国文坛。从《沉香屑·第一炉香》到《倾城之恋》再到《金锁记》……作家张爱玲作为一个女人,她的艺术世界也主要是一个女人的世界,因此,我认为不论是带着先天优越的男性读者,还是置身于男性话语场中的女性读者,都有必要矫正自己的观照视角,真正介入到女性的生命情感中去。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张爱玲真正了解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女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受的内外压力:有来自旧家族内部的冷漠,有来自命运的捉弄,更有来自女性自身的精神重负……白流苏、葛薇龙、顾曼璐,顾曼桢等相当数量的女性也都只能在情爱中坠入“卑俗的不幸”。这“不幸”没有任何实在的发动者,每一个女性都同时成为“不幸”的承受人与内在动因。或无可奈何地匍匐在男性情欲大网之下,一生只配与人搭配家庭,使临时的组合婚姻成为女性的全部婚姻;或写女人的全人格,妻性、母性、情人性的难以统一。“生命是残酷的,看到我们缩小又缩小的怯怯的愿望,我总感到无限的惨伤。”①这类缓慢毁灭的过程,画下了现代女性痛苦挣扎的轨迹,取材范围虽嫌狭小,心理开掘却达到一定的深度。可以看出张爱玲小说对于女性的剖析极为深刻,她对女人的诠释令人叹为观止。自身的境遇增加了她的女人性,而且她本人又是极为聪颖的时代女性,没有政治因素瓜葛其中,仅以一种自然而又超脱的理智,站在女人的立场上很客观地谈及女人。她毫不掩饰地道出女人自身的种种性格、心理等的弱点,她并不把女人的命运悲剧全部归咎于男性,而是从女人自身寻找原因。在张爱玲的众多作品中,《半生缘》对女性的剖析极为深刻,作者客观而又毫不留情地揭示出女性自身的性格弱点和心理误区等,从女性的视角分析女性,所以选此作为论文选题。三、作品简析文章开始于抗日战争时期,地点是在温婉、凄迷的旧上海。作者以第三人称开头①小思《苍凉的手势,张爱玲的悲剧意识》[M]中国友谊出版社2005(47)5介绍:“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算起来倒已经有十四年了”,然后写道:“他和曼桢从认识到分手,不过几年的工夫,这几年里面却经过这么许多事情,彷佛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乐都经历到了。”①书中的男主角沈世钧是南京人,与许叔惠同学,得到叔惠的介绍来工厂任实习工程师。女主角顾曼桢,原籍安徽六安,父亲早逝,随着母亲、姐弟住在上海,在叔惠任职的工厂做打字员。顾曼桢、许叔惠、沈世均三人同在一个工厂工作,曼桢个性温柔坚强,叔惠开朗活泼,在相处中,曼桢与温和敦厚的世钧相爱了。曼桢的姐姐曼璐为全家的生计着想,十七岁时毅然离开初恋情人张豫瑾开始了舞女生涯,但家人并不能真正理解曼璐,认为她丢尽了家人颜面。如今曼璐年华老去,为了后半生有所依靠,决定嫁一个靠得住的人,这个人就是祝鸿才。从此,维护“祝太太”这个名分成了她最重要的生活支柱。世钧与曼桢的爱情也受到了来自家庭的压力,加上两人的互相猜疑,后又有姐姐、姐夫的算计、陷害,他两人之间的感情也是曲曲折折,不那么顺利。后来,祝鸿才发了不义之财,原形毕露,在外花天酒地。曼璐为保住自己的名分,决定生一个孩子来拴住祝鸿才,然而自己以往的几次堕胎使她有心无力。她一心想要拢络丈夫,知道丈夫有意染指二妹,不惜装病设计,让丈夫强奸得逞,将妹妹幽禁一年,生下一个男孩。唯恐沈世钧来找曼桢,还将母亲全家迁往苏州,沈世钧找到她时,她假说妹妹已嫁人,并且代妹妹退还他订婚戒指。后来,生产后,曼桢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逃离医院,找到教书的工作,不幸又被她母亲找到,劝她和鸿才结婚。曼璐也抱来她的儿子相求,她仍不为所动。后来遇见曼璐的女佣阿宝,知道曼璐病死,祝鸿才经商失败,就住在附近。出于母性,她常常留意年龄相近的小孩。后来,儿子得了猩红热,祝鸿才又常常不回家,她为了救小孩,留在祝家中照顾小孩。最终,为了孩子,她抱着自杀的心理嫁给了她平生最恨的男人——祝鸿才。婚后祝鸿才发了国难财,又花天酒地,曼桢决心离婚,独力工作扶养孩子。沈世钧婚后也搬到上海,始终难以忘记曼桢。由于共同的朋友许叔惠,二人得以再次见面。沈世钧说曾去找她,她姐姐告诉他曼桢已嫁给张豫瑾。曼桢告诉了他中间发生的曲曲折折,他没有想到她姐姐竟做出这样的事来!两人见面,对望半晌,曼桢说:“世钧,我们回不去了.”他知道这是真话,听见了也还是一样震动。没有爱的人①张爱玲《半生缘》[M]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1)6偏偏结合在一起,而相爱的人却又咫尺天涯。故事应该在这里结束了,张爱玲借沈世钧的口吻在想:“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日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半生缘》中写的是都市中几个平凡的众生男女,世钧、曼桢、叔惠、翠芝,一群随处可见的都市年轻人,把那一点点并不离奇的痴爱怨情,缠来绞去地在一张翻不出去的网里演了那么多年,也就不年轻了。而同时中国近代社会发生的种种大的变革,只是作为背景,为他们的故事抹上一笔动乱的底色。让读者荡气回肠为之嗟叹的,只是乱世里这几个男女的故事,一点点的痴,一缕缕的怨,脆弱的爱,捂住面孔的无奈。《半生缘》把张爱玲那种精妙绝伦,回味无穷的语言表露无疑,就象一窗精巧细致的窗棂格纹,少了每一格都不成,只是放在眼里便透着美,但到底美在哪里却又一时道不明。洗尽铅华、略带感伤的笔调,正好用来缓缓叙述这一段漫长的不了情。曼桢与世钧注定的情深缘浅,世钧与翠芝两个不相爱的人结了婚。叔惠去了后方,翠芝对叔惠情深几许,却是“汉之广矣,谁可泳之?”曼桢怀着自杀般的心情嫁了祝鸿才……流年似水滔滔逝去,那些曾经刻骨铭心的爱,慢慢淡去;那些曾经撕心裂肺的痛,已然远去;而那些曾经摧肝裂胆的恨,也变得轻如飞絮……正如电视剧《半生缘》的主题曲中所唱:“就这样擦身而过,如果是注定的结果,何苦非要遇到你,遇到又为何爱我?就这样擦身而过,难道我爱你不够多?喉咙都快要喊破,有些话来不及对你说。”嘶哑的声音,忧伤的旋律,仿佛在诉说着曼璐曼桢那不幸而又无可奈何的悲剧命运。四、悲剧成因(一)现实人生的差距“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①学生时代的张爱玲这样描述生活的本质。在《半生缘》里,爱情对于人们并不是全部,没了爱情,人们照样得生活。虽然爱情的创伤也让他们悲伤,但只是心伤而已,并不影响他们的行为。曼桢不在了,世钧就与翠芝结婚了;豫瑾追求曼桢不成,也找人结婚了;叔惠虽然喜欢翠芝,可是考虑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