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山西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为实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到2020年的目标,进一步安排“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阶段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特制订本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自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党委和政府工作大局,联合协作、务实进取,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较好地实现了“十一五”全民科学素质目标,为“十二五”开局和实现2020年长远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建设创新型山西、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到2010年,我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2.9%,高于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但距离东部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了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有力促进了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教育培训与科普活动广泛开展,科普设施不断发展,科普资源逐步丰富,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显著增强,科学素质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联合协作的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2良好的制度保障。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我省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我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和建设创新型山西的要求。面向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工作亟待强化,科学基础教育与大众传媒科技传播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普资源整合力度还不够,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科普事业投入不足,科普产业培育和发展不够,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科学素质工作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好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迫切需要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进一步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二、方针和目标指导方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面向基层、关注民生,完善机制、提升能力,加强领导、开拓创新,推动科3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目标:到2015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显著发展,基本形成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我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5%,接近或达到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平均水平。——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深入贯彻落实。突出工作主题,更加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宣传普及低碳生活、创新创造、公共安全、身心健康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为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人力资源的坚实基础。——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我省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持续提升。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水平有显著提升,城乡居民之间、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居民之间科学素质差距逐步缩小。——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不断完善,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和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科普资源更加丰富,科普人才队伍发展壮大,促进基本科普服务的公平普惠,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不断创新。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完善,4资源集成和有效利用得到加强,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初步建立。动员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社会各方面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社会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科普工作与科研、教育、文化等事业紧密结合,联合协作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合力不断增强。三、重点任务根据指导方针和目标,“十二五”时期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任务:——宣传科学发展观,结合国情省情,重点宣传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等内容,使未成年人不断提高科学认知水平,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着力提高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使中小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与兴趣。——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的成果,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为农村未成年人特别是女童和留守儿童提供更多接受科学教育和参加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引导未成年人对科学5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树立科学意识、崇尚科学精神,养成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措施:——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科学启蒙教育。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科学素质教育。总结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改革经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和评价、考试制度,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实施科学等课程标准,提高科学课程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加强数字技能学习教育,培养学生通过互联网参与学习、培训、获取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推广“做中学”活动的经验和成果,创新科学教育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实践和动手制作等方式提高科学素质。——推进高中阶段的科学教育。鼓励普通高中开设科学教育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支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丰富校外和课外科学教育活动。动员科技和教育工作者组织开展与青少年面对面的科技交流活动。充分发挥科技场馆等科普教育6基地的作用,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走进科学殿堂等活动。鼓励学生进实验室、动手做科研、参加科学调查体验。办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活动,提高各类科技竞赛的质量。积极鼓励地方和民间公益组织开展普及性科技活动,扩大参与面和影响力。面向乡村学生、农民工子女组织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等各类志愿服务,帮助他们提高科学素质、丰富生活阅历、增长见识。——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活动过程中,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自救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开展学校科技节、科技周等常规教育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活动,组织开展防灾避险应急演练,设立科普教育长廊、板报,营造师生自由讨论的文化氛围。——建立完善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总结推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科普教育共建共享试点工作经验,分步骤扩大试点范围。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工作,鼓励中小学校利用科技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科普活动。——发挥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鼓励中小学校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系会议等形式,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育儿观念、方法给予指导,提高其科学育儿水平。鼓励父母或其7他监护人为未成年人进行科学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引导未成年人广泛接触自然、社会,培养亲近自然的情感。分工:由省教育厅、团省委牵头,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环保厅、省文化厅、省卫生厅、省广电局、省气象局、省农科院、省社科院、省妇联、省科协参加。(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任务:——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保护耕地、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生态家园等内容的宣传教育,推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掌握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发展生产、增产增收致富的能力,引导农民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普及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以及适应现代科学文明生活的能力。——提高农村妇女、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措施:——建立农村科学教育培训体系。落实《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发挥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村成人文化教育机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8化活动室等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面向农民大力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科技培训。结合农民创业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星火科技培训、双学双比、技能竞赛、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百万新型女农民教育培训等活动,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创业、创新和创造能力。——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面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人员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水平。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企业岗位实际要求,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开展订单式培训或定岗培训,使其掌握初级以上职业技能或达到上岗要求。鼓励农村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参加1-2个学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组织有技术、资金和创业意愿的农民开展创业培训,加强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小额贷款、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帮助其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支持鼓励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农村科普活动,提高农民健康生活能力。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科技入户、科技110、科普之冬(春)、科普大集、专家大院、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技专家和致富能手下乡、科教兴村、科技之光青年专家服务团、“三农”网络书屋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常下乡,常在乡”的长效机制。9继续实施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节约资源和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等宣传,开展反对封建迷信、反对邪教、远离“黄赌毒”等科普活动。——加强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建设。继续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项目、农村清洁工程、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等惠农工程。加强农村基层科普队伍和科普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带头人等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建立科普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和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乡(镇)、村等创建活动,推广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先进经验。——健全完善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建设农村基本科普公共服务体系。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乡镇企业等发展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继续加强“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对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骨干农民、科技示范户、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以及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开展科普工作培训,重点加强对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机构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发挥乡镇科协、村科普小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机构在农技服务中的作用,组织专家咨询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发挥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科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