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互动”与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邓玲教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之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___党的“十八大”报告四化同步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_____党的“十八大”报告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___党的“十八大”报告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___党的“十八大”报告内容一、“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概述二、现代产业体系与四川省“十二五”规划三、国内外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启示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路径探索一、“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概述(一)“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的提出(二)“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的科学内涵(一)“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的提出1.“两化”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经阶段,是四川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的必由之路。2.“两化”互动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3.“两化”互动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是重塑“四川经济版图”的战略选择。1.“两化”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经阶段,是四川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的必由之路。人类现代化进程的两条清晰脉路:一是产业的扩张与升级,即工业化过程,工业生产方式和社会化生产方式逐步取代传统手工业和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二是空间的聚集与拓展,即城镇化过程。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聚集,农村经济、农业社会向城市经济、工业社会转化。2.“两化”互动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按国际通行标准,工业社会和城镇化率在30%-70%之间,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时期。目前,四川工业化化率达到43.8%,城镇化率达到40.18%。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时期。“双加速”时期是现代化进程的“拐点期”,只有走“两化”互动发展的道路,才能避免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同步、不协调所造成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顺利实现现代化的目标。3.“两化”互动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是重塑“四川经济版图”的战略选择。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必将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并带动与之相适应的城镇化加快发展。中央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必将推动城镇化加快发展,释放巨大的有效需求,促进工业化进程加快。从国家战略高度把成渝经济区定位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规划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发示范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是西川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独特机遇。(二)“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的科学内涵1.基本取向是加快发展,增强发展的持久动力。2.内在要求是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关键之举是改革突破,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障碍。4.核心是创新驱动,提高发展竞争力和质量效益。5.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1.“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基本取向是加快发展,增强发展的持久动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把大量农村人口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不仅会带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投资需求,还将带来分配关系的调整,把蕴藏在城乡特别是农村的巨大内需潜力激活释放出来,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长远性、支撑性的作用。2.“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内在要求是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四川作为后发地区,在发展模式上不能重复粗放增长的老路,必须高点起步、高端切入,以较小的资源消耗、环境代价支撑和推动发展,走出一条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3.“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关键之举是改革突破,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障碍。“三农”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二元体制壁垒导致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资源在城乡之间不能自由流动。统筹城乡就是要把农村和城镇发展作为统一的整体,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的体制机制,解开“三农”问题最核心的症结。这是一场意义深远的社会变革。4.“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核心是创新驱动,提高发展竞争力和质量效益。“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要在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大胆探索和突破。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必须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第一推动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改变低端低效的粗放增长,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5.“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涵盖城市与农村两大领域,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局。要突出“互动”、“统筹”、“协调”的理念,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产业与城市、城镇与农村、经济与社会、开发与保护等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有效解决工业化城镇化不同步、城镇与农村发展不协调带来的突出问题。二、现代产业体系与四川省“十二五”规划(一)现代产业体系(二)四川省情的基本判断(三)四川省“十二五”产业发展重点(一)现代产业体系1、现代产业体系的提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十二五规划纲要又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国际背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融合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的国际化进程加快,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可能在封闭的环境下建立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发达国家通过全球价值链模式占据价值链高端,将价值链的低端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核心技术和品牌为基础,主导了全球产业结构整合,不断强化其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竞争优势,使发展中国家难以实现从“依附发展”向“自主发展”的转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孕育深刻转型,全球经济将进入一个结构性调整过程,世界经济的复苏可能要经历缓慢曲折而又艰难复杂的过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科技不断进步、国际资源价格上升等情况使得我国现行产业体系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劣势更加凸显,加快产业体系转型刻不容缓。国内背景我国长期形成的重国际市场、轻国内需求,重成本优势、轻自主创新能力,重物质投入、轻资源环境,重财富增长,轻社会福利水平提高的传统增长方式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迫在眉睫。同时,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全球化背景下,避免本国经济被国外力量控制,保持本国产业体系的相对完整性和安全性,使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2、传统产业体系及其演进(1)传统产业及其特征传统产业是指发展时间相对较长,技术已经较为稳定、成熟,对投入要素有较强的依赖性,成长趋于缓慢的产业。传统产业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基础,为现代产业的发展提供产品供给和要素积累。传统产业具有传统性和相对性的特点传统性:主要依靠劳动力的增量投入、自然资源的扩大利用生产产品,要素依赖强,技术含量低,市场需求相对饱和,从长期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下降的。相对性:一个产业内部可能同时包括具有传统性质和现代性质的子产业。传统产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技术、产业的生命周期而变化。(2)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关系如何将传统产业纳入现代产业体系框架并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建设中的重大问题1、一定范围内存在矛盾。传统产业粗放的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不可持续,固守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的发展背道而驰。2、传统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传统产业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基础,为现代产业的发展提供产品供给和要素积累。3、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能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依靠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品牌打造、产业融合等方式,现代产业可与传统产业有机衔接(3)传统产业的演进产业体系的变动受供给与需求、制度与技术、政府与市场、经济与社会、人文与地理等诸多因素和外在环境的影响。不同的产业体系包括了不同的产业间关联与产业内部合作竞争的关系,反映的是产业体系内部各产业之间的联系方式。传统产业体系——特色优势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特色优势产业体系的形成是传统产业体系向现代产业体系跃迁的重要环节。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又称传统优势产业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区域在长期发展中,依托特有的资源、技术、文化等优势形成的,具有一国或区域特色的产业体系。地域性和比较优势是其区别于传统产业体系的显著特征。在经济总体水平相对偏低的情况下,特色优势产业体系的发展能够强化比较优势,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奠定基础。从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向现代产业体系的转变途径主要有:特色优势产业自身质的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3、现代产业体系概述(1)内涵(2)特征(3)建设路径(基于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劣势)(4)区域现代产业体系(1)内涵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历史的区域的概念,是指现代元素较为突出,具有当代领先的竞争优势而又面向未来发展趋势的产业体系。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其内涵是不一样的。就我国现阶段而言,现代产业体系主要是指由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相互协调,互动发展的主体产业群和相应支撑体系共同构成的有机系统,是转换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产业载体。准确理解其科学内涵:国际产业分工上,处于价值链高端环节产业结构上,高新技术为先导,三次产业全面、协调发展的格局产业类型的选择上,正确处理几组关系:1、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关系。重视技术进步,但产业选择要符合劳动者就业的需要,与其就业能力匹配。2、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关系,二者不可偏废。3、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健康的虚拟经济必须依托于扎实的实体经济基础。所有制结构上,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国有经济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有力武器。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就业、搞活经济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特征创新性。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开放系统,开放意味着竞争,只有在创新基础上才有竞争力。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融合性。融合发展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体现在几个层面:三次产业间的融合渗透;信息技术对各产业的渗透和嵌入、使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间的边界变得模糊;各产业内部部门间的融合。开放性。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已形成互相依赖的整体,一国或地区只有更深、更广的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才能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可持续性。产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3)建设路径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培育和发展应该坚持政府引导下的市场演进,内源式发展和外源式发展相结合的路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占据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形成阻碍,发展中国家难以通过市场自我演进的方式实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政府必须加强对经济活动的指导、支持,获取国家整体竞争优势。同时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应坚持自力更生,但也要充分利用外部力量(如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等)。(二)四川省情的基本判断“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