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芳华》读书交流唯有善良才是世间最美芳华市五中牛晓华作者简介:严歌苓,享誉世界文坛的华人作家,是海外华人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57年出生于中国上海,自小生活在书香世家。祖父留学美国并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在厦门大学教书,是当时著名的翻译家。严歌苓以中、英双语创作小说,是中国少数多产、高质、涉猎度广泛的作家。其作品无论是对于东、西方文化魅力的独特阐释,还是对社会底层人物、边缘人物的关怀以及对历史的重新评价,都折射出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识等。她的作品常被翻译成法、荷、西、日等多国文字,代表作品有《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赴宴者》、《扶桑》、《穗子物语》、《陆犯焉识》、《天浴》、《寄居者》、《金陵十三钗》《人寰》、《白蛇》等。[2]2016年1月22日,严歌苓入选2015“当当年度影响力作家”评选小说家榜前五名。内容简介:《芳华》透过故事的讲述者萧穗子的眼睛,读者可以望见上世纪七十年代,一群从大江南北招募而来进入部队文工团的少男少女,望见刘峰、何小曼、萧穗子、林丁丁、郝淑雯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他们所经历的残酷的青春、隐忍的爱情和坎坷的人生。几点思考:一、刘峰:上帝为什么不奖励善良的人刘峰是个不折不扣的活雷锋。坐长途火车跑腿接人,帮战友捎带物件;一农村战友结婚,想着给战友省钱,自掏腰包买材料,花了几个月时间给他打了一对沙发;何小曼被朱克嫌弃不肯合作跳舞,他带着腰伤主动请缨,……他竭尽全力地帮助所有人,大家也热情地叫他活雷锋。他喜欢文工团的女独唱,那个叫林丁丁的姑娘。在一次“冲动”的告白后,刘峰尝试拥抱林丁丁,却被林丁丁的一声“救命”害惨了。而这次不大不小的“触摸事件”却成了刘峰人生的分水岭:他被下放连队,随即参加战争,战争中一心寻死却落到终身残疾,之后的他,退伍还乡,生活潦倒。下放连队前,之前受他帮助的战友,一个都没来相送。转业后的刘峰来到海口,不再是战斗英雄,也不再是雷锋楷模,他只是底层一个最不起眼谁都可以欺负的残疾人。岁月漫漫,芳华刹那,特殊的年代,刘峰的善良只剩下卑微个体的苟延残喘。即使如此,他在自己最潦倒的时候也不惜倾其所有甚至向战友借钱去帮助那个失足女孩惠子。当得知自己得了绝症后依然不想去打扰任何人,用左手给何晓曼做放钥匙的红木箱子,用左手给“我”削苹果.......他,看起来那么知足,那么平静。也许这就是上帝为什么不奖励善良的人,因为给他善良的本性,让他平静、知足地活着就是上帝对善良的人的最好奖励。于是作者有了那句发人深省的话:“一个从来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由此,我又想起于丹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越炫耀什么,就越缺什么。”这句话放在当下四处弘扬的“你要善良”的大旗帜下,显得是那么地贴切而又悲凉,因为在这样的正能量背后,善良却成了不折不扣的稀缺品。二、一个可怕的事实:善念正在沦丧(一)622杭州保姆纵火案嗜赌成性的保姆莫焕晶,欠下一屁股债后,为了向雇主借钱打算在主人家纵火后再灭火以此来邀功借钱。这场火灾最终导致妈妈和三个可爱的孩子全部死亡,无一幸免。其中最大的孩子只有11岁,最小的只有5岁。一场大火一夜之间,让林先生家破人亡。林先生的太太会经常给保姆买书。之前保姆说老家要盖房子,林太太也拿了10万给她,后来才知道是还赌债而已。警方更是在莫焕晶的住处搜到一些金银细软和名贵手表,据林先生指证,都是自己家的。保姆(莫焕晶)也对这些偷盗行为供认不讳。我想,愿意这样对保姆的中国家庭实在不多。可惜,好人在承受哀莫大于心死,坏人至多一死了之。(二)陈世峰杀人案最近开庭审理的江歌被杀案,更是将“好人没好报”演绎到极致。江歌,善良地收留了处于感情纠葛期的刘鑫,却在发生争执时被迫独自面对闺蜜暴戾的前男友;刘鑫,江歌最好的朋友,却在事发时将江歌和歹徒独自留在室外,事后也并不体恤死者妈妈,如今在法庭上更是说着可能是谎话的证词;陈世峰,那个穷凶极恶的凶手,死在他十二刀下的江歌尸骨未寒,他就已经迫不及待般去极力脱罪。近来,新闻媒体报道了许多这样的案例,让太多善良的人们寒心!《罪恶》里有一句话说:“人性沉沦的表现,不是这世界上每天有多少起罪恶的案件告发,而是告发的人,逐渐走向沉默。”这是个令人颤栗的结论,也许出于自保,也许处于群众观望的好奇心态,但正是因为这样的迟疑和观念,人们对于显而易见的恶行变得不敢制止,甚至是直接参与,这就是平庸之恶。平庸之恶让善良的人性悄悄泯灭!令人多么痛心!我看到过一篇文章评论刘峰和江歌,说道:善良必须带着锋芒,否则与傻瓜无异。我不敢说这样的观点不对,只是觉得很痛心!残酷的现实让我们不敢善良!三、人们不自然地就习惯了用恶意去揣测人。知乎一网友Jay讲了一个故事:坐高铁上厕所时,他不小心将手机遗落在了位置的木桌上,当初自己根本没发现,后来回到座位也没找着,急得焦头烂额,急忙借了隔壁乘客的手机打电话。大约过了5秒,电话那边接通了,是一个陌生男人接的,因为就在高铁里,他就直说了:你在哪?陌生男人说明了位置,当时他态度非常强硬,拿回手机后,潦草地说了句谢了便回到座位。当他回到座位冷静下来时,才觉得人家凭什么接通这个电话,凭什么告诉你自己的位置?他完全可以不这么做。如果换作自己,有可能等失主电话,也有可能交给列车员,同时,也有可能在某个刹那直接将这部手机据为己有。想完这些,网友拿了一包饼干和一个大桃子,穿过车厢,找到了刚刚的陌生男人,郑重道谢,陌生男人还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接受了。网友想的是,下次如果他再遇到这样的事,也许还是会选择把东西归还失主吧。有句话说:成年人眼里,至少35%的被认为来自他人的恶意,往往都是自我揣度出的误会一场。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成了大众社交的一种隐性规则——有人对我好,脑子里想的是“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街上看到一个穿花哨立领衬衫,戴大金链子,配大墨镜的人就是社会不良分子;那个爱讲粗口的人,人品一定很差……很多时候,我们带着这样的恶意去揣测身边的人,同事、朋友甚至我们最亲近的人,爱人、亲人........,我们不相信一切善言善行,总觉得别人对自己都图谋不轨,每天感慨着:唉,人心隔肚皮啊!然而,很多情况事实却在打你的脸——感恩节那天,999感冒灵推出的感恩节短片,全部改编自真人真事,有几幕让我印象深刻:·一个心事重重的女白领被报刊老板无故恶语相向,我们想到的是这报刊老板什么德性,杂志不卖就不卖,凶什么凶?·因为赶时间,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被交警截住的司机,我们想到的是这司机完了,肯定又得被逮着狠狠扣一笔……·雪夜街头独自买醉的失意女子碰上一个陌生男人,我们想到的是十个男人九个坏,大半夜的这男的一定会起邪念;·一个剐蹭豪车后,面对土豪气打扮的车主不知所措的三轮车老伯,我们想到的是这回摊上大事了,不被打个半死残废就算好运了。然而故事在最终都迎来了反转——书报亭大叔的恶言恶语,是为了吓住伺机偷女白领钱包的小偷;交警叫住司机只是为了帮他盖上油箱盖;陌生男子拍照存证,立马报警,不是所有陌生人都那么心思龌蹉;豪车车主从后备箱拿出一根铁棍,蹭了一下大伯的三轮车以示扯平,不再追究,不是所有有钱人都那么蛮不讲理。就像影片里刘峰被林丁丁落井下石遭打审判人员的拷问,他竭斯底里地反抗出那句“我没有!”时,那是一种好人被诬陷后的无奈之感,一旦让事情被主观恶意判定,真正的正义就会示威,那才是人世最恐怖的模样。严歌苓在小说的最后说道:“我有自己的一份忏悔,因为当年欺负战友的经历,也有我的一份罪恶。写这个故事也在幻想我当年的角色,给出一份忏悔,给出一份批判。”不去用恶念揣度别人,就是最大的善,但值得你我反思的是,大多数人早已被恶念上脑,对什么事什么人都拉起了巨高的心理防线。四、善良应当是一种本能前段时间在四川成都,一位乘客坐轮椅进入地铁。这时候地铁上的人有些多,一名座位上的男孩,一只手玩手机,另一只手很自然地拉住了晃动的轮椅,又把脚卡在轮子下固定住轮椅,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几站过去他一直没松手。他说,“拉了20分钟左右吧,就是希望轮椅不要晃走”。我相信人最本质的特性,就是善,而且,这应该是一种不需要被时刻褒扬来维持保鲜的品质。善良的人做事是不需要被提醒的,当他无意间做了一件好事的时候,你会发现即使平时很讨厌的一个人,那些美好的善意都在不自觉流露。想起作家恒河说的一句话:“世间一切的冷漠是因为所有人都冷漠,我们才会感觉会冷漠;而善良是只要有一个人善良,我们就能感受到善良。”所以,在你感叹这个社会冷漠的时候,请不要忘了,善良其实是我们的一种本能。这和胡适在《道德和规则》里说的那句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空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反之,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同样,一个堕落的社会,如果人人讲善良,反而越是彰显着这个社会缺乏善良,反而,当不再有人大谈善良的时候,善良已经自然回归到每个人的内心里,不需要被提起、被褒扬,因为,善良是一件太正常不过的事了,你是如此,我是如此,大家都如此。五、善良是老师最美的芳华尽管看到太多的世态炎凉,鲍方老师被学生杀害的事件,新闻报道老师责骂学生,学生跳楼等等......我们站在讲台上战战兢兢,只害怕那句话说错了,学生想不开或者家长来找茬,或者领导找咱们谈话......但是,一旦走进教室站上讲台,我们不由自主的就想多给学生讲一点、多说几句,甚至不由自主恨铁不成钢拍打学生几下..........人们说:教师是个良心活。也许这就是我们根植于心底的善良,是我们做教师的本能驱使着自己不遗余力地在三尺讲坛上奉献着我们的青春芳华。愿我们每一位善良的老师芳华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