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把脉目前中国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学术界,有一个声音时常游走在各大主流媒体的财经节目之间,他观点鲜明,针砭中国经济时局,质疑种种怪现象;他语不惊人死不休,“中国企业如要做大做强,只会造成悲剧!”、“人民币应该再贬值2%以打击进入中国市场的游资”之类的“郎言郎语”振聋发聩,引人深思,他就是郎咸平,被称为中国民营企业教父、中国经济的“铁榔头”、中国股市的“郎旋风”。应“东方一品”的邀请,7月27日下午13:50分,世界级的公司治理和金融专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博士、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世界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将在萧山开元名都开元厅举行高峰论坛,针对现今宏观大势下中国经济走势、国际环境急剧变化之下民营企业的应对与成长策略、全球产业链战争压力下中国民营企业的高效整合与发展、家族式企业治理与发展等问题进行讲解与探讨。时间:7月27日(星期日)13:50地点:开元名都大酒店开元厅主讲嘉宾:郎咸平以下是文字实录:主持人:尊敬的郎咸平教授,东方一品的徐董事长先生,以及各位来宾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冒着炎炎酷暑来到东方一品对话世界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把脉2008中国民营经济”峰会。昨天晚上从广州来到杭州,我就对东方一品的于总说杭州的天气和广州一样的热,而这个热可能跟当下的中国经济的现状有点像,不过这个热不是热火朝天的热,也是水深火热的热。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通胀的状态,全球的油价一路的走高,次贷危机波及中国,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我想这些话每个人心里都考虑过了,也都思量过,那么我们企业的前途在哪里?中国经济要走向何方?中国在金融全球化的闯关大赛中能否一约而过,我想这是我们每个企业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正是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我们请来了著名经济学家,号称中国民营企业教父的郎咸平教授,把脉民营经济。我和郎咸平教授已经认识五年时间了,这五年每一年他都是经济故事的主角之一。咸平教授是美国宾夕法尼亚的商学院博士,是世界级的公司治理和金融专家,主要致力于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从2003年以后,郎咸平教授把主要的经历转向了企业战略研究,2004年郎咸平教授提出,中国企业要做大做强只会造成悲剧,他痛斥国有资产的流失弊病,指出国进民退的国企改革之路,这一年的标志事件是把德隆系轰倒了。2006年是相对平静的一年,到了2007年,中国楼市最火热的时候,郎咸平教授提出了中国的八大危机,这八大危机今天大部分都应验了,他说宏观调控的方向错了,方式错了,GDP为纲是一个很大的误导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郎咸平教授也会提及。到了现在,问题一一的摆在面前,那么善于逆向思维的郎咸平教授,给我们杭州,给我们萧山到底带给了什么样的新的解决方案,我们拭目以待!掌声有请郎咸平教授!郎咸平: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到萧山和各位来宾朋友谈一谈2008年的经济形势的展望,如果各位朋友关切我的言论的话,应该知道我在去年股市和楼市最热的时候,我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中国经济的八大危机》,这篇文章的点击率超过1亿次。那么在当时我就已经认定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去年所看到的所谓的楼市和股市泡沫的本质,不是我们经济更好了,而是更坏了,简单的讲就是我国制造业衰退的回光返照现象。那么我想针对这个命题,和各位谈一谈到底中国经济出现了什么问题。大家想想,为什么去年股市、楼市会有这样现象出来?按照我们一般的经济学的理论,总是认为社会更赋予了,老百姓钱更多了,因此去买楼,楼价涨,买股票股价涨,但是我国的现象不是。相反的是,由于我国的经济情况更严峻,企业家面临的投资环境更恶化,因此从制造业拿出应该投资而不投资的钱,打到股市和楼市去炒楼、炒股,所以这就是一种泡沫现象。大家看到这种现象的时候,所以无异味中国经济更好了。所以去年大量的投资者今年会遇到更多的麻烦,因为经济放缓了。到今年上半年为止,按照去年预料的,我们江浙企业提供的占到了10%左右,广东企业达到了20%,在这个时刻,我们政府还不出来帮助企业脱离困境,那么我们可以这样预测:只要这样的倒闭现象持续出现,到了年底就很有可能到达30%、40%,甚至50%的水平。如果制造业到了那一天,那就是真正的冬天的开始,目前只是秋天。今天的演讲我就和各位谈一谈秋天和冬天为什么会来。大家想一想,你感觉到中国经济是过热的吗?尤其是你们做制造业的企业家,我相信你的感觉刚好相反,从06天开始你所面临的投资环境是不断的恶化,利润率不断的下跌,05年还有10%,06年5%,07年2%,所以制造业的感受的是逐渐的箫条,可是政府为什么说经济过热,所以中央经济工作方法,使适度紧缩变成真正意义上的紧缩,面对这个情况,我呼吁政府千万不能这么做。你只要持续的紧缩,我国的民营企业将面临重大的危机。很不幸,宏观调控持续,各位企业家的日子举步维艰,再加上汇率的上升,以及新《劳动合同法》的出现,都使情况不断的恶化,所以就不投资了,拿去炒楼、炒股去了,这就是中国目前的状况。其实我们过去对于我们经济的理解都是错的,中国经济根本不是过热,而不是所说的过冷,而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二元经济环境,也就是过热和过冷同时存在。哪些部门过冷呢?民营制造业基本过冷,哪些部门过热?是和地方政府推动GDP增长的部门是过热的,比如钢铁、水泥、政绩工程等等,这些部门是过热的,民营制造业基本过冷。这种畸形的奇怪二元经济形成了我国的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所以当你们看到我国每年增长10%的时候,不要高兴,因为这是一个畸形的产物,这就是地方政府拉动的中国经济这十几年的成长。我们以大家熟悉的GDP为例,这是非常畸形的GDP,是欧美相比非常奇怪的。我们以日本为例,他们的GDP组成是以消费为主的,为什么以消费为主?我想喝矿泉水就生产矿泉水,我穿衣服你生产衣服,这就很正常,因此他们GDP当中消费的比重是70%,而我们不是,我们的消费只有别人的一半,只有35%。那么我们的GDP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我告诉各位的,二元经济当中过热的基础建设工程拉动的经济发展,因此我们GDP几乎超过一半都是你们看到的高楼大厦、桥梁高架等等,叫做固定资产投资,而消费只有35%,因此我们是一个消费力严重不足的国家。这就使我们浙江的做出口的企业要转内销更困难,因为我们国内的消费太少。那么消费有没有可能增加呢?目前没有可能。为什么没有可能,因为我们这么多年来,地方政府只是关心GDP工程,除了少数地方的政府会关心到老百姓的上学、就医、住房、环境污染等等之外,很多地方政府就是简单的以拉动GDP为最重要的施政原则。但是一个缺乏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的经济,比如说生命怎么办?住房怎么办?退休怎么办,当这些安全体系不建立的时候,老百姓不会增加消费的。你们的父母如此的年迈,你担心不担心他会生病,在今天的这种医疗制度之下,你父母生病这可能是一个无底洞?因为你担心,因此就不看消费。所以我国消费低的原因就两个,第一是政府把资源都花在GDP的工程上去,消费少,另外一个我们缺乏一个好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两者都不是短期可以改变的。因此大家不要有任何的幻想,我们的消费会不会突然的增加,我告诉大家,这是不会,只有缓慢的增加。你只有35%的消费,我们江浙两省这么多的工厂,生产这么多的产品,你卖给谁?自己消费太少,消费不了,因此不得不出口,变成出口创汇,实际上就是整个经济发展扭曲导致的。出口过多,使得我国出口减掉进口的贸易顺差惊人,而日本比,他已经够惊人了,他们的比例占到了4.5%,我们更可怕,我们几乎是日本的两倍。大家大家知不知道造成深入结果?那就是外汇大量的积累,07年12月突破1.5万亿美元,现在已经超过1.8万亿美元,过几天可能就达到2万亿,这一切都是流血的出口创造的必定积累的美元外汇。由于我们经济成长的扭曲,使外汇大量积累的必然结果,就是给欧美各国一个极好的借口,压迫人民币升值,越升越快。这个利率升值的现象,会来就打击二元经济里面过冷的制造业,尤其是出口制造业,使他们的日子更加艰难。这就是这个时刻,政府推出了新《劳动合同法》。这个新《劳动合同法》的本身意义是非常重大,所以你问我是否赞成新《劳动合同法》,我认为我们帮助弱势群体是非常应该的,所以我个人非常主张新《劳动合同法》,但是新《劳动合同法》的通过太仓促:第一没有大面积的反响论证,第二影响这么大的法令既然没有做过试点。我个人感到不可思议,这种政策的措施造成了企业和工人双输的局面,而这一切本来都可以避免的。如果我们可以公开公正的讨论这个法案,我相信全中国的企业家都会支持这个法案的,劳动者当然也会支持。我们再从一个企业,一个县的企业,一个市的企业,一个省的企业逐步的推行,碰到问题,解决问题,务必达到双赢的局面才能铺开。但是很不幸,仓促决策的效果是立刻大面积的铺开,造成不好的影响。目前是不是被有效的执行,只要这个新《劳动合同法》推出,企业家就会开始做详细计算,他就会考虑成本,考虑效益,当他认为成本过大之后,他们的决策就是关闭企业。所以新《劳动合同法》推出不推出,这已经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只要法案在,企业家就会做成本效益分析,就会影响他的决策,甚至做出关厂的决定。所以这么好的法令,精神上全国老百姓都会支持的法令,就是因为一个仓促的推出,形成双输的局面。所以在这个场合,我也希望我们政府能够对新《劳动合同法》进行一个更深入的思考论证,希望能够把我的意见能够形成一个政策,我们非常希望能够达到双赢的局面,可是我们就是要面对现实,立即推出了。这个新《劳动合同法》的推出,配合上面的汇率的上升,进一步的打击了二元经济里面过冷民营企业部门,更不想干了。第三就是我一直反对的宏观调控政策。我们的宏观调控到底是以什么为目的呢?我相信各位看到的报纸杂志的报道都是这样说的,就是我们的社会流动性过剩,套用我们老百姓的语言就是“钱太多了。”这个钱多买股票就是股市泡沫,买楼房就是楼市泡沫,所以这样做一个简单的判断的话,发现我们中国经济很简单了。因为我们的宏调所作的,就是调整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这样你手上的钱不多了,你就不能炒股了,也不能炒楼了,也不买那么多的产品了,因此就没有通货膨胀了。如果我们的经济真的是因为钱太多而导致的这个现象的话,这个宏观调控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宏观调控。我还记得南方人物周刊七八年前采访我的时候,我说今天中国的问题不是流动性过剩,宏观调控都是错的。他们说当全国专家都认为是流动性过剩的时候,郎咸平认为不是,那么到底是谁的对错?现在数据证明,我是唯一对的。那么宏观调控出了什么问题?宏观调控问题非常严重,那就是跟随着汇率上升,新《劳动合同法》的推出以后,宏观调控对于二元经济的打击是不可想象的。宏观调控什么意思?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问题不是这样的。在二元经济环境之下,宏观调控的推出将透过三个管道,使得我国经济进一步恶化:第一管道,我相信大家非常熟悉的,那就是在宏观调控的压力之下,银行从民营企业部门大量收回流动性,然后打给过热的部门,比如地方政府,去搞开发去,去修桥铺路。这就是四年宏观调控下来,我国的信贷规模增长率和广义货币增长率依然维持在16%到18%的水平,而没有因为宏观调控下降。这是第一个管道无可避免的,使得资金从过冷的部门转到过热的部门,因此使得过冷的部门更冷,过热的部门更热。第二个管道,那就是在汇率、新《劳动合同法》、宏观调控的压力之下,江浙、广东的企业家更做不下去了,尤其是出口导向型的,他们也不想干了,把很多应该投资而不投资的钱抽出来,从过冷的部门拿出,去打到过热的部门,去炒楼、炒股。这个行为使得过冷的部门更缺资金,过热的部门资金更多,所以更热。第三个管道,简称海尔现象,就是原先在过冷的部门做家电制造的工厂做不下去了,因为萧条,因此从过冷的部门拿出大量的资金到过热部门自己做开发商,这种现象非常明显。第三个管道也同样的使得资金从过冷的部门流到过热的部门。各位来宾想一想,第一个管道通过银行,第二、三管道是企业家自己的行为,这三个管道都不可避免的使得资金从过冷的部门转到过热的部门,所以过冷的部门更冷,更热的部门更热,而使得的四年宏观调控失败,就是这个原因。所以这个股市、楼市的泡沫,就是敲响了制造业的警钟,回光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