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课题《陋室铭》教学设计方案(人教版第五单元22课)作者及工作单位临漳县兴凯学校王双平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这篇81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在设计时,我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七大环节分别为:您好刘梦得、轻叩陋室门、吟咏陋室前、触摸陋室景、体悟室外情、涂鸦陋室阶、回望陋室影。在其中安排了吟读活动、歌咏活动、仿写训练等,力图使学生在课上学得生动活泼,学得有滋有味,学得扎实有效。教材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久为流传,本文是作者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陋室铭》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第二课的《短文两篇》中的其中一篇。本单元是一个文言文单元。此单元所选的文言文,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有夹叙夹议的,有说明事物特征的,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有些文章还寄托了作者的情怀。本文是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学习本课文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文字的优美以及意味的深长,并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产生这种情怀的社会背景。学情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由于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有着比较大的区别,理解文言文的难度也较白话文大,学生学习可能会有一定困难。文言文的学习很多时候会比较枯燥,学生学习此课文时积极性可能会相对减弱。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掌握相关的文言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二、过程与方法:疏通文意以学生翻译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分解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教学难点: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教学流程示意(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轻叩陋室门触摸陋室景涂鸦陋室阶回望陋室影吟咏陋室前体悟室外情您好刘梦得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课堂教学过程:一、您好刘梦得:1、“紫陌红尘扶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的陌字是什么意思?本句的意思你能说出来吗?2、齐读《元和十一年戏赠看花诸君》3、齐读《再游都观》4、齐读《秋词》5、欣赏动画《司空见惯》二、轻叩陋室门:初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读音、停顿等。2.学生自由读。3.指名读(注意正音、句读)。4.齐读。三、吟咏陋室前1、吟2、唱播放下载的视频播放我班学生佳雪的演唱四、触摸陋室景1.自由读课文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遇到疑难,互相讨论。时间:5分钟。(教师巡视,解决疑难。)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3.指名粗译课文(告诉学生:中国语言具有含蓄美,许多意思和意境都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所以大家在翻译时,不求十分精确,只求大致理解。)4.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学习课文,你触摸到陋室哪些景观?备选答案:走进陋室,我看到了:苔藓慢慢的一点一点长到了台阶上,此时,作者好象就在那陋室门口用欣喜的眼睛看着那小苔藓成长的过程。感觉真是美妙极了。青青碧草把自己青翠摇曳的身影映进门帘里,邀请主人欣赏。•走进陋室,我看到了:来拜访他的竟全,而且是知书达理,学识渊博的人,是人人景仰的君子。也感到“有朋自远方来”的乐趣。•走进陋室,我看到了:好朋友在一起,食可以没有鱼肉,居可以没有竹兰梅菊,但是音乐是陶冶灵魂的,绝对不可以没有。不用豪华的琴来装饰陋室,只要有音乐就足已。大家自娱自乐,何其惬意也!•五、体悟室外情:1.陋室,陋室,陋在何处?明确:空间小、景致少、人来少、摆设少:房子很小,一个人坐着弹琴,室内就觉得拥挤,可见其小;文章内所提到的景致,只有“苔痕”、“草色”,可见其少;自古读书的穷人就少,能成为鸿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阶绿”了,更见来客少;室内陈设历历在目,其“少”一目了然。2.陋室,陋室,真的陋吗?(换角度想:同样一篇文章,刚才读,读出陋室简陋,现在却要读出不简陋。这不是自相矛盾,这需要换角度想。思维角度:主人、环境、客人、生活。)•陋室,陋室,真的陋吗?•请用:“陋室不陋,因为”•说话。备选答案:陋室不陋,因为陋室之景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陋室不陋,因为交往谈笑风生,纵情畅怀陋室不陋,因为主人情趣高雅不俗陋室不陋,因为主人生活怡然自得高雅脱俗陋室不陋,因为主人情操高洁伟岸陋室不陋,因为主人甘于安贫乐道3.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联系点:“铭”这种文体的特点。)①(陋室简陋狭小,陈设简单,确实简陋,而斯是陋室,有景可观,安静清幽,有鸿儒谈笑来往,可抚琴读书,无乐音乱耳,无公文劳累身心,因此,作者身在陋室,却不觉陋室之陋。②联系“铭”这种文体,一是警戒自己,二是称述功德。(启发:抓住“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等句子,体会作者不愿追逐名利,光宗耀祖,扬名立万;不愿高官厚禄,安贫乐道的思想境界。)中心意思:这篇铭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德美皆美德没皆没③小结写法:托物言志4.齐读,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六、涂鸦陋室阶:1.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称颂的是:人品(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是高尚的。批评的是:逃避世俗,脱离劳动人民,缺少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抵制腐败,不能培养自己的意志,这种人在现代生活中,简直不能生存。小结:阅读古人的作品,要择其善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因此,阅读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地学习和接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2.师:请大家来看这样一则材料: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这则材料是针对我们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什么问题而言的?3.师:同学们,你一定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吧!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一下刘禹锡,为你的居室描上一笔,无平地之高楼,无断根之木草无平地之高楼,无断根之木草可以浇浇花,散散心。无纷争之乱耳,无病痛之劳形。别人声声叹,我却笑吟吟。旁人云:童心未泯。房不在大,能住就行。人不在多,热闹则行。家虽简单,却很温馨。走进小书房,书本入眼睛。听首流行歌,看部好电影。可以聊聊天,谈谈心。没有痛苦哀愁,只有快乐开心,天天笑嘻嘻,年年喜盈盈。众人云:欢乐家庭!七、回望陋室影:1、穿越时空,你会对梦得先生说:“”2、如果你是刘禹锡你会对今天的中学生说:“”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撰写应避免对教学设计思路、指导思想的再次重复。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本课的设计我很自得,但上完课以后我很自责。突然发现邯郸市第十中学的孩子和自己的学生真的很不一样。我用尽我的方法去调动课堂的气氛依然不尽如意。如果在上这节课,我觉得环节可以少些,把其中的几个环节学好,其他的大胆舍去,也许会好的。哎。读准字音德馨苔痕鸿儒案牍西蜀xīnhénrúdúshǔ陋室铭1、以“走进陋室,我看到了。”说话•2、请用:“陋室不陋,因为”说话3、穿越时空,你会对梦得先生说:“”4、如果你是刘禹锡你会对今天的中学生说:“”德美皆美德没皆没这篇铭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