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与协调艺术领导决策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张智勇教授一.什么是领导1.领导解读多重含义:领导者领导职位领导行为解读一:领导是在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有影响力的一种关系。解读二:领导是促使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来的影响力。解读三:领导是动员他人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综合:领导就是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特定的结构中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等途径,动员下属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2、领导与管理领导与管理相关联:领导源于管理,管理强化领导。领导离不开管理,否则领导的目标就不能实现。管理离不开领导,否则管理就没有行动方向。领导与管理相区别:领导侧重宏观与未来;管理重于微观与现在。领导驾驭全局与整体;管理关注局部与个体。领导谋事用人;管理做事管人。领导强调激励、授权和教练;管理强调指挥、控制和监督。领导是一种变革的力量;管理是一套规范和程序。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揭示领导者与管理者的两个经典命题:(1)、领导者做正确的事;管理者把事情做正确。(managersarepeoplewhodothingsrightandleaderswhodotherightthing)(2)、领导的对象是人;管理的对象是物。(youmanagethings;youleadpeople)二、领导与决策1、什么是决策?所谓“决策”,就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根据掌握的信息和对未来形势的分析,按照最优化的要求,从若干方案中比较选择,最终决定对策并加以实施的过程。狭义的决策:拍板或定夺。广义的决策:拟定、选择、实施。决策的四层含义:目标是决策的依据和准则;方案是决策的基本要求;择优是决策的核心;实施是决策的价值。2、决策的作用决策是领导工作的核心,是领导职能中最重要的职能。毛泽东说过,当干部的就是两件事: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好人。决策是履行领导职能的基础;决策是决定领导成败的关键;决策是衡量领导水平的尺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决策决定事业成败,决策反映领导水平。决策是战略,决策是大局,决策是关键。隆中对决策是企业领导者的首要与核心职能。决策是企业经营的神经元和生命线。正确决策是有效领导的本质。有了正确的决策,其他的就不那麽重要了;没有正确的决策,其他的一切都毫无意义。“巨人”史玉柱:中国“最著名的失败者”在20多年中国改革的浪潮中,史玉柱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1989年,以4000元借债起家,短短5年位居福布斯“大陆富豪排行榜”第8位,顷刻间财富又灰飞烟灭,沦落为负债2.5亿元的“中国首穷”。几年后卷土重来,还清巨债,又一次身家几亿,胜过当年的鼎盛时期。史玉柱像个谜团,诡异得让人疑窦顿生,他与脑白金、黄金搭档这些当红保健品的关系始终若明若暗。他的名片上只有一个头衔——巨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但在一串错综复杂而又布局缜密的公司链条背后,却始终闪动着史玉柱的身影。“用兵计为首”——《孙子兵法》“管理就是决策”——西蒙“不论管理者做什么,他都是通过决策进行的。”——杜拉克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修改后的党章,对党的基本路线在表述上增加了“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的提法。3、构成决策的五个要素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情报;决策方案;决策结果。4、决策的基本阶段第一、找出制定决策的理由;第二、找到可能的行动方案;第三、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抉择;第四、对于已实施的方案继续进行评价。5、决策的特点针对性(目标性)优化性(选择性)实施性(现实性)6、决策要素决策要素,是“决策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西蒙,为帮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决策过程而提出的概念。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事实要素,一类是价值要素。决策时所依据的理由,都包含在这两类要素之中。事实要素:是对企业的生存环境及环境的作用方式的某种描述,这种描述是否准确,可以凭经验进行观察、判断,或通过事实加以验证。价值要素:是关于决策者对某类事物具有特殊喜好的一种表述,通常表明决策者偏重于对该类事物的某种判断。这种判断不能以事实来评价对错、优劣的。西蒙提出的两种模式:“手段—目的”模式,就是首先依据某种价值标准来确定相应的目标,然后据此选择与之相适合的特定手段。“行为—选项”模式,主要是以事实为基础对决策的对象做出选择,然后在可以实施的多种行为中确定最恰当的行为。三、决策的类型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静态决策和动态决策;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常规决策和非常规决策。1950年10月7日,美军开始越过三八线,进入北朝鲜1950年10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威克岛同“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举行会谈,决定执行全面占领北朝鲜的计划。朝鲜战争淮海战役四、怎样决策1.决策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目的性原则;预测性原则;信息性原则;优选性原则;果断性原则;调控性原则。客观性原则1957年6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马寅初提出了他的《新人口理论》。根据对50年代早期的人口发展趋势的统计,他判断高速人口增长不利于将来中国的发展。因此,他建议政府控制生育率。在之后的三年内,马的理论遭到两轮批判,他本人也结束了政治生涯。政府对他的指控是:马寅初的新理论,源于马尔萨斯人口论,企图怀疑社会主义优越性,以及蔑视人民大众。1979年7月26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马寅初做出了形式上的道歉,承认事实证明了他的理论。[5]同年9月任北京大学名誉校长;1980年出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及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1982年5月10日病逝,享年100岁。目的性原则预测性原则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信息性原则优选性原则果断性原则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调控性原则张平介绍说,这4万亿的构成实际上也是一个安排的过程,根据形势发展的变化,也会有一些变化。到目前为止,这4万亿的构成,大体是这样的:民生工程,主要是保障性住房,包括廉租房、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改造,大体总的规模是4000亿左右;农村的民生工程包括水、电、路、气、房,就是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沼气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大体上是3700亿;基础设施的建设,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等,大体上是15000亿左右;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方面,大体上是1500亿;节能减排、生态工程大体上是2100亿;调整结构和技术改造,大体上是3700亿左右。这样加在一块,是30000亿。再加上汶川大地震重点灾区的灾后恢复重建10000亿,总的构成就是这样4万亿。2.决策的程序(1)、提出问题(2)、确定目标(3)、掌握情况(4)、设计方案(5)、比较评估及选择(6)、实施方案并跟踪(1)、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在哪里;确定问题——什么问题是必须解决的;分析原因——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2)、确定目标决策目标的三个特点:可以计算目标的成果;可以规定目标的时间;可以明确目标的责任。(3)、掌握情况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内部环境。4、设计方案多样性和可行性;尽量将所有可行性方案都作为备选方案;不同备选方案之间应是互相排斥的;每一方案尽量以定量数据反映成果;说明本方案的特点、不足及实施条件;“一个方案不决策”原则。拟定决策方案的思路:先从过去熟悉的经验方案中寻找;先找简单的方案,后找复杂的方案;先找最有把握控制行动后果的方案;先找可以较快解决问题的方案敢于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满意原则”代替“最优化原则”。5、比较评估与选择比较方案的针对性、可行性、风险性、经济性。经验判断法;实验法;数学分析法;排队归类法。6、实施方案并跟踪根据决策目标和决策方案,制定实施计划;将实施计划具体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人员;跟踪实施过程,随时掌握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反馈和调整,将实施过程始终保持在控制的状态中。3.决策的方法(1)、头脑风暴法(2)、德尔菲法(3)、抽象提喻法(4)、竞赛式决策制定法(AHP)(5)、回归分析法(6)、模型决策法(7)、系统工程法4.决策的评估(1)、预评估(2)、过程评估(3)、结果评估(4)、评估指标5.提高决策能力(1)、培养决策意识(2)、锻炼创新能力(3)、提升理论素养(4)、善于听谏纳言(5)、学会借脑借力6.决策的诀窍(1)、先“策”后“决”(2)、多“策”少“决”(3)、又“策”又“决”(4)、重在善“断”决策之前应做到的“四知”法则:知信息——成功的决策,来源于准确、即使、可靠的信息;知时机——审时度势;知实情——决策的正确度,取决于决策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知变化——善于驾驭瞬息万变的形势,灵活应变,是决策成功的重要保证。成功决策的“三大法宝”敢想:开阔了思路,创造了点子。慢定:使决策准确,可减少失误。快做:保证了决策的良好运作。协调艺术1、协调的作用(1)、理顺关系;(2)、化解矛盾;(3)、平衡利益;(4)、解决纠纷;(5)、提高效率;(6)、减少成本。2、协调的内容(1)、班子内部的协调——和为贵;(2)、与下级的协调——接好地线;(3)、与上级的协调——挂好天线;(4)、与同级的协调——左右逢源;(5)、与社会的协调——广交朋友。3、协调的方法(1)、尊重;(2)、理解;(3)、沟通;(4)、帮扶;(5)、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