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期末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总结绪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三个角度:a、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b、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性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讲,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分别对应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形成经历的三个阶段:及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意识。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体)和实践的手段(工具等)。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实践是人的存在的特有方式:一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二实践是人的自觉能动的集中体现三实践是人的现实社会关系的基础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事物的普遍联系:首先,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其次,联系具有客观性条件性;最后,联系具有系统性。发展、新事物、旧事物: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世界的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存在方式。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物质不能离开运动而存在另一方面,运动时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一,偶然之中有必然,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二,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离开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回相互转化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的原因:第一,对立统一规律解释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钥匙”;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1、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特性。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2、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3、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促进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特殊性:一是不同的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一,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二,二者相互连接,不可分割。共性离不开个性,个别总是与一般相联系三,二者相互转化,讲究条件,矛盾普遍性的最高层次,就是矛盾存在的绝对性质量互变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必然需要,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换的规律性。否定之否定关系: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矛盾分析法作为把握世界的根本方法:一,坚持一分为二二,坚持在矛盾的统一中把握对立,对立中把握统一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重点论:两点论;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法。在研究复杂事物矛盾发展过程中,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不可偏废。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统一:在研究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时,特别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坚持两点论的前提下,坚持重点论。这是唯物辩证法必须牢固坚守的一个基本的理论阵地。规律及其客观性: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属性,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活动要受规律的支配。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自然与社会都具有客观物质性,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联系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社会规律存在的基础区别表现在:1.各自存在的领域和作用不同2.各自期作用的方式和条件不同意识的作用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和选择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通过对自身的反思和实践活动,指导、控制、改造人自身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要做到: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第二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是认识的检验标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主体的能动性表现在:1,主体反映的主动性2,主体反映的目的性3,主体反映的创造性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生动的直观,具有直接性和表面性的特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感谢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2,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3,感性认识和理想认识相互渗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想认识不可能自发的实现,需要认识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一是必须在实践中占有丰富的、真实的感性材料二是必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思维中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加工真理的客观性: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即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另外的标准。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即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一,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是实践的基本原则二,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包容、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军事实践的特点:1,对抗性和暴烈性2,主客体间的双向能动性3,多变性和不确定性4,间断性和连续性5,鲜明的社会历史性军事认识的特点:1,军事认识的隐蔽性2,军事认识的不确定性3,军事认识的时效性4,军事认识的超长性5,军事认识检验的残酷性第三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社会的反映。它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二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三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四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3,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就能有力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历史可以划分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基础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它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社会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2.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与发展3.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表现形式与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阶级斗争,革命与改革1.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一切阶级斗争,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着经济利益这个核心展开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战争的社会历史作用:1,战争的直接后果表现为残酷的破坏性2,战争在社会历史作用中表现为二重性3,战争在社会发展中具有突出的进步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总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其表现:1,有些杰出人物是重大历史事件的策划者和指挥者2,有些杰出人物是社会变革和稳定发展的理论创新者3,有些杰出人物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开创者4,有些杰出人物是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的领导者第四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