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拨动你的心弦,我亲爱的学生——浅谈班主任工作艺术摘要:作为一名班主任,就要掌握班主任工作的艺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使班集体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对学生的热爱,赞赏、激励与尊重是对班主任最起码的要求。关键词:班主任;爱生;欣赏;激励;尊重;心弦“班主任工作也是一门艺术。在班主任的教育过程中,形象可感的语言,人格风范的感化,教育情境的熏染,师生间心灵的交流、撞击和融合,‘弹钢琴’般的巧妙点拨,‘灵机一动’的创造性发挥等,无不显示着艺术的特性。”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就要讲究艺术性,用心去弹奏出一曲曲动人心弦的乐章,使学生在享受美的过程中健康快乐的成长。一、有颗爱生之心,使学生在爱中健康成长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石。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这也是在我担任班主任中的最大感受。作为一名教师,我渴望用自己的双手为孩子构筑一个爱的池塘。爱是鞭策,爱是投入,爱是力量,只有对学生有爱,才会有信任,有尊重。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它不仅是语言,更是行动,在与学生交往的细微之中,处处可见班主任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与体贴:它是在学生没吃早饭时的一块面包;它是学生伤心时的一块纸巾和一句暖人心田的话语;它是学生成功时的一句真心祝福;它是学生迷失方向时的一盏指路明灯;它是学生一蹶不振时的一剂良药;它是学生骄傲自满时的一杯清脑茶……将颗颗充溢着爱的种子植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再用爱凝成营养丰富的水肥,用心浇灌,颗颗爱心之种必将在片片沃土中生根发芽,形成生机勃勃的无限葱笼。二、有颗欣赏之心,去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心理学家威廉姆斯说:“人类最深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对于学生来说,欣赏是一种“认可”,班主任对学生的欣赏能使学生获得巨大的驱动力,产生强烈的教育效应。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能吝啬对学生的欣赏,即便是在批评教育中,也应给予适当的欣赏,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只是星星之火,也要及时鼓励与表扬,以促其形成燎原之势。“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象许多小眼睛……”多么美妙的歌呀!哪个孩子不幻想有一天自己能在那浩瀚夜空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做一颗独一无二的小星星,放射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光辉!哪一颗小草能没有绿色?哪一朵鲜花能没有芳香?哪一颗星星能没有光辉?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就是那遥遥夜空里不可或缺的一个,他们渴望着被发现,渴望着被点燃,而我们班主任的神圣职责就是:去发现每颗星星的闪光点,让每颗星星在夜空发出自己的光和热,让他们的生命因能够发光而神奇!有一位女生,课上老师提问她一言不发,做作业时不是找不到笔就是没有本子。但是她很爱劳动,人长得有又漂亮,每天穿着整齐。一次我找她谈心,对她说:“你不但长得漂亮,还爱劳动,真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女孩儿。如果课上能大声回答老师的提问,更好的完成作业,一定会更招人喜爱的。”我发现她的眼神因被老师肯定和赞赏而神采飞扬。这以后她坐得更端正了,胸挺得更直了,回答提问的声音也响亮了,我明白,她比以前更自信了。这就是赞赏的力量。因此“我们要用从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去发现孩子们的优点。”三、有颗激励之心,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态,树立一个人的自尊与自信,甚至会改变人的命运。作为一名班主任,就要激励学生所取得的每一个哪怕是极其细小的成功,使他们产生向上的动力,为他们点亮心灵的灯盏。2004年接任三年级班主任时,班里有这样一名学生:课上老师讲课他听不进去,写字很慢,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同学们都叫他“废物”、“大肉牛”。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老师讲的例题他都能心领神会,较难的应用题在老师读题的情况下他也能准确无误的解答,在语文课上他也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原来他很聪明,并不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废物,他之所以成为同学们心目中的“废物”、“大肉牛”,是因为他语文基础太差,几乎不识字。于是,我经常在课上提问他,每当他回答正确后,我都会要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并激励他学好语文。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他比以前爱学习了,数学语文成绩都有了明显提高。正如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利用激励性语言,给学生指出更高的目标,鼓励他们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实现超越自我的飞跃。四、有颗尊重之心,使学生在平等中成长人人皆有自尊,人人皆有人格之尊严,处在成长时期的小学生的自尊心更是敏感和脆弱,更需要教师的呵护与关怀。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从其身份上看,首先是一个“人”,师生关系从根本上说,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在英国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在FortunePark儿童中心的操场上,有一圈高高低低的木桩。老师们曾想拆除它,可最终还是留了下来。原因就是在一次活动中,老师请孩子记录下在儿童中心里自己最喜欢和不喜欢的地方。从中发现,这囤木桩居然有很多人喜欢。可见,尊重是对学生的肯定与承认,是对学生的意愿、要求、意见给予的善意理解与帮助。这个故事值得我深思:教师的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独断专行,抑或一句不经意的挖苦之言,都有可能深深伤害一颗颗稚嫩的心灵。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顺应学生的天性,因为尊重是教育学生最基本的前提,有了尊重,才有师生间的平等相待,才能使师生关系步入和谐发展的轨道。以上几点中,“爱生”是核心,没有一颗爱生之心,何来对学生的赞赏与激励,更谈不上尊重学生。只有在师生感情共振的磁场中,在享受生活的舞台上,才能真正拨动学生的那颗动听的心弦,奏出美妙和谐的交响曲。参考文献:〔1〕高谦民,黄正平.小学班主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