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刚校本培训:跟我学书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走进书法孙志刚中国书法是关于汉字书写的艺术。汉字以象形为基本的成字方式,主要有六种,即所谓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虽然现在的汉字已经由于书写的书写的演变而离开了象形,但其原形还是以象形为基础,是从画变更为字的。因此,汉字和关于汉字的书写方法,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例如,汉字笔画的多少、疏密和形态,汉字结构的千姿百态,婀娜多姿,加之书写者的性情特征等,都构成了汉字书法艺术的内涵和要求。汉字的演变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商)→金文(大篆、石鼓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行书(魏晋)→草书隶书始于秦,兴盛于汉代,是汉代公文、立碑的正式文字。魏晋时代的书法艺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钟繇(yóu)等人使楷书初步定型,王羲之父子使行书、草书达到了成熟的高峰。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薛稷jì中国古代书法史上著名的楷书四大家: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元代的赵孟頫(fǔ)。欧阳询的楷书字体方正,笔势险劲,刚健峻拔,后人称为“欧体”。代表作有《九成宫醴lǐ泉铭》。唐朝颜真卿的楷书清劲丰肥,端庄雄伟,气势开张,刚健笃实,世称“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唐朝柳公权,其楷书骨力遒劲,结体严谨,方圆兼使,瘦硬疏朗,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元朝赵孟頫: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四平八稳,温和、典雅是他书法的主要特色,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胆巴碑》。唐代是楷书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在书法史上,是继魏晋之后又一个辉煌的时期。笔、墨、纸、砚是书法的基本工具,自古以来,就有“文房四宝”之称。毛笔当称为文房四宝之首。毛笔从笔锋原料来看,可分为三类:一是用兔毫、狼毫、鼠须、鹿毫为原料制作的毛笔称为硬毫笔。二是用羊毫、鸡毫为原料制作的毛笔称为软毫笔。三是软硬毫兼用的毛笔,如“七紫三羊”、“五紫五羊”、“三紫七羊”及各号称之为“白云”的毛笔即是。初学者宜选用软硬毫兼用的毛笔。1、挑选毛笔:肚子大,笔锋齐,对称2、新买毛笔怎么用(1)、先用温水泡开毛笔,小心洗掉上面的胶水。(2)、写字的第一次先让笔吸饱墨,往下写每次只要用笔锋醮一下就行了。3、如何保护毛笔写前、写后用清水洗,勿折,保护好笔毫。毛笔使用小知识墨从品种来看,可分为油烟墨和松烟墨两种。油烟墨质地优良,坚实细腻,乌黑发光;松烟墨色黑但缺少光泽,胶质较轻。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纸未发明之前,汉字被契刻在甲骨上,铭铸于青铜器上,书写于竹简、帛书上。我国古代造纸大抵从东汉蔡伦造纸开始,后经不断发展进步,到了隋唐五代,我国的造纸术已传播到国外,宣纸的大量出现在唐代就已经开始,一直沿用至今。今天的书法爱好者除选用宣纸和皮纸外,练习时常用竹纤维纸和用稻草纤维制作的元书纸,既经济又实用。砚是古人用来研磨墨和盛墨所用。座位:座位适当,姿势自然易于正确,大致是以身体各部安置舒适,且易于书写为准。其要点如下:座椅需正对桌面,不宜偏斜。座椅高度,约与膝同,作时能两脚及地踏稳,不至于悬脚虚浮。桌面高度,随人而定。太高太低皆不好。桌椅之距离,以能挺直体干为度,所谓桌椅零距离即桌椅之距离为零,乃最理想者。坐姿两脚张开与肩同宽,着地踏稳,上半身略为前倾。腰背伸直,稍向前俯,不可弯曲。胸部挺起,距桌缘约五公分。腹部微缩。左手按纸,稳定躯体。右手执笔,或枕腕、提腕、悬腕,各依执笔要领行之。头部正而略为前俯,两眼正视,不宜偏斜。此外,需放轻松、自然,全神贯注,然后完全发挥书写最大功能。姿势要领:部份较大之书法字乃需站立书写。姿势与坐姿相近,要领如下:站立书写不用座椅,桌之高度以使上半身微俯为标准,约在腰上下,过高过低均不宜。两脚张开,与肩同宽,不可平立,右脚需踏前一步站稳。右手执笔,左手按纸并稳定躯体。上半身略为前俯,不可弯曲,藉右脚左手,使其平稳。头部亦随上半身自然微俯,两眼正视,不可偏斜。心情轻松自然,精神尤须贯注。立姿:勾格抵掖yè执笔姿势执笔的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使笔管笔直,二是指实掌虚,三是切忌握笔过紧。大指食指笔上捏,中指随后紧钩贴,无名指头向外抵,小指帮忙不要歇。握笔歌一、永字八法关于汉字基本笔画的写法古代有“永字八法”的说法“侧、勒、策、掠、趯tì努、磔zhé、啄”“点、横、竖、撇、捺、钩、挑、折”•1、逆锋起笔•2、向下顿笔•3、提笔右上行•4、中锋行笔•5、稍向上提笔•6、顿笔向右下回锋1、长横•运笔方法如前述2、短横•1、向左逆锋起笔•2、向右下顿笔•3、提笔折锋向右•4、蓄势后向右行笔•5、提笔向右下顿笔•6、提笔回锋收笔3、凸横•1、向左逆锋起笔•2、向右下顿笔•3、向右行笔,中间向上凸•4、末端转锋向右下顿笔•5、提笔回锋收笔4、细腰横•1、向左逆锋起笔•2、向右下顿笔•3、向右行笔,中间稍提锋•4、末端转锋向右下顿笔•5、提笔回锋收笔5、左尖横•1、顺锋起笔•2、力量逐渐增大,向右中锋行笔•4、末端提笔向右下顿笔•5、提笔回锋收笔6、右尖横•1、逆锋向左起笔•2、折锋向右下顿笔•3、挫笔后向右偏上边提边行笔7、横钩•1、向左逆锋起笔•2、折锋右下顿笔•3、折锋向右中锋行笔•4、作钩时提笔向左下重顿•5、转锋回收至画中后挫笔向左下出钩•1、垂露竖•1、逆锋向左上起笔•2、折锋微向右上再折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中锋行笔•5、向右下稍顿转笔作圆角•6、回锋向上收笔2、悬针竖•1、逆锋向左上起笔•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中锋行笔•5、行至三分之二处驻笔后行笔出锋,写出针尖状3、右弧竖•1、逆锋向左上起笔•2、转笔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中锋行笔•5、末端处向右下稍顿笔•6、提笔回锋向上收笔4、左弧竖•1、逆锋向左上起笔•2、折锋微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呈左弧状中锋行笔•5、末端处向右下稍顿笔•6、提笔回锋向上收笔5、细腰竖•1、逆锋向左上起笔•2、折锋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中锋行笔,行笔过程中要捉笔敛锋•5、向右下稍顿笔•6、回锋向上收笔6、粗腰竖•1、逆锋向左上起笔,起笔稍重•2、折锋微向右上,再折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中锋用力行笔•5、向右下顿笔•6、回锋向上收笔7、上尖竖•1、自左上方逆锋起笔•2、转笔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偏右中锋行笔•5、向右下轻顿•6、回锋向上收笔8、竖弯•1、逆锋向左上起笔•2、折锋微向右上再折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偏左中锋行笔•5、底端处向右圆转•6、末端处提笔向右下顿笔向回锋收笔1、上点•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2、折笔向右稍顿•3、转笔向左下顿笔•4、提笔回锋收笔2、下点(杏仁点)•1、逆锋向上起笔•2、折笔向左下稍顿•3、转笔向右下稍驻•4、提笔向上回锋收笔3、左点•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2、折笔向下作顿,再转向右下稍驻•3、微提笔向右上回笔•4、回锋至中部后稍驻•5、向右上出锋4、右点•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2、折笔向右作顿•3、转笔向右下行笔•4、微微提笔向左上方回锋收笔5、右上点•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2、折笔向右下顿笔•3、转锋蓄势向左下方写撇出锋,力至笔端6、左上点•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2、折笔向右作顿•3、转笔向右下行稍驻•4、微微提笔,向左上方回锋收笔7、左下点•1、逆锋向右上角起笔•2、折笔向左下顿笔•3、提笔折向右下作顿•4、微微提笔回锋收笔8、右下点•1、顺锋起笔•2、向右下顿笔•3、提笔折锋向下顿笔•4、微微提笔向左上回锋收笔41、竖弧撇•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笔后向右下顿笔•3、转笔蓄势向下中锋行笔后再向左下方写弧状的撇,力至笔端。2、细腰撇•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笔后向右下顿笔•3、转笔蓄势向左下方写撇出锋,力至笔端。3、兰叶撇•1、自上方向左下顺锋起笔•2、边行笔边按笔•3、至中部后边行笔边提笔至左下出锋,力至笔端。4、弯头撇•1、自左上方逆锋起笔•2、向右上方转笔作围后折笔向右下方顿笔•3、转笔蓄势后向左下写撇出锋,力至笔端。5、弧钩撇•1、自左上方逆锋起笔•2、折笔后向右下顿笔•3、转笔蓄势向下中锋写弧•4、末端处向左下挫笔后提笔蓄势向左上出钩6、长曲撇•1、将横画与长斜撇连在一起书写•2、起笔写横•3、然后提笔、顿笔写折•4、然后行笔写长斜撇7、短曲撇•1、将短横与短斜撇连在一起书写•2、起笔写短横•3、然后提笔、顿笔写折•4、然后行笔写撇柳公权的笔法欧阳询的笔法1、直捺•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锋向右顿笔•3、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4、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2、弧捺•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锋后向右顿笔•3、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4、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3、方头捺•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锋向右顿笔•3、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4、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4、长捺•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锋向右顿笔•3、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4、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5、尖头捺•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2、顺势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3、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6、短捺•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2、顺势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3、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7、反捺•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2、起笔后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3、捺脚处向右下顿笔•4、提笔回锋收笔8、曲反捺•1、曲反捺是由短斜撇和反捺连接而成•2、先逆锋写撇•3、撇的末端处驻笔后写反捺•4、角度应大于90度1、竖钩•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3、转锋蓄势向下中锋行笔•4、末端处向左下挫笔后。转笔蓄势向左上挑笔出锋2、弯弧钩•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3、转锋蓄势向下中锋写弯弧•4、末端处向左下挫笔后。转笔蓄势向左上挑笔出锋3、横折钩•1、横折钩是由横和竖钩组成•2、先逆锋写横•3、横的末端处提笔、顿笔后,再转笔蓄势写竖钩•4、出钩的方向指向起笔点4、横折弯钩•1、横折弯钩是由横和弯钩组成•2、先逆锋写横•3、横的末端处提笔、顿笔后,再转笔蓄势写弯钩•4、出钩的方向指向起笔点5、横折斜钩•1、横折钩是由横和斜钩组成•2、先逆锋写横•3、横的末端处提笔、顿笔后•4、再转锋写斜,再写钩6、竖钩(向右)•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3、转锋蓄势后中锋行笔写竖•4、提笔转锋再向右下挫笔•5、提笔转锋挫笔蓄势向右上挑笔出锋7、弧钩•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3、转锋蓄势向右下写弯弧•4、末端处向右下挫笔后提笔转锋,蓄势向左上挑笔出锋8、浮鹅钩•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3、转锋蓄势向下偏左中锋行笔•4、转笔写弯弧,出锋处挫笔转笔蓄势向上出锋9、卧钩•1、自左上方顺锋起笔•2、顺势向右下中锋行笔,边行边按写弧•3、末端处向挫笔转锋后,蓄势向左上出锋10、右弯弧钩•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3、转锋蓄势后中锋向右偏上行笔•4、再提笔、顿笔,蓄势写弧弯钩1、右向挑•1、左下方逆锋起笔•2、右下顿笔•3、稍提折锋后向右上挫笔•4、蓄势向右上边提边行出锋,力至笔端2、上向挑•1、自左上方逆锋起笔•2、折笔向下偏右顿笔•3、转笔回锋后扭锋挫笔,蓄势后向右上方挑出,力至笔端•横折时,竖画粗重有力,折部形方,大而外突。•竖折时,竖画宜轻,折部较小,可方可圆。“日”字外形方正,右竖微弯,短横粗壮。“自”字,窄长,两竖微弯成“()”形。1、横折斜•1、横折斜是由横和斜组成•2、先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写横,•3、提笔、顿笔后,转锋蓄势写斜,力至笔端2、横折折撇•1、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写横•2、提笔轻顿,转笔写小撇,•3、再折锋边行边按,后转锋写撇3、横折撇弯钩•1、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写上挑横•2、提笔、顿笔后,转锋蓄势写撇•3、提笔折锋顺势写弯钩4、撇折提•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3、转锋蓄势向左下写撇•4、提笔向下顿笔转锋后,挫笔蓄势向右下写提,力至笔端笔画的

1 / 16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