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924)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生物膜的组成成分材料一1、19世纪末(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生物膜不易观察)科学家通过上万次的实验,发现:凡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溶于脂质的物质细胞膜得出结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科学家将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的膜进行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得出结论: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得出结论: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材料二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电子显微镜诞生。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蛋白质显得灰暗,磷脂分子显得光亮。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蛋白质分子为单层片状,两侧的蛋白质分子不相同。生物膜为静态的统一结构。质壁分离说明细胞膜不是静态的结构30%蔗糖溶液30%蔗糖溶液材料四随着新的技术手段不断运用于生物膜的研究,一些学者使用了更加先进的技术,运用红外光谱等技术证明,膜蛋白主要为球形结构。冰冻蚀刻电镜技术又证明,脂双层中分布有蛋白质颗粒.标本用干冰等冰冻。后用冷刀断开,升温后暴露断裂面。蛋白质镶在、嵌入、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对称的1970年,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发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小鼠细胞与人细胞的融合实验证明:膜蛋白的流动性这一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又有学者提出了一些关于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模型。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的糖类。2、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3、蛋白质分子的位置: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巩固练习1、细胞膜与其完成各种生理功能极为重要的结构特点是()A、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B、两侧膜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C、球蛋白分子覆盖或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D、膜物质分子的运动使其具有流动性D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下列实例中不能反映该特点的是()A、吞噬细胞吞噬病菌B、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C、变形虫能伸出伪足D、精子和卵细胞经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B3、如图所示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化学成分上看,图中的①是,②是,③是。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2)据图分析,哪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判断的依据是。(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这种特点表现为图中的[]和[]大都可以。(4)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这种特性的生理意义是。糖蛋白磷脂双分子层膜蛋白磷脂双分子层a侧具有流动性②③控制物质进出细胞选择透过性运动a侧b侧①②③细胞膜外侧有糖蛋白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