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牙周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一.定义1.牙周病学(periodontology):研究牙周组织的结构、生理和病理变化的一门学科。Periodontics是指研究牙周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临床学科。牙周医学(Periodontalmedicine):是研究牙周病与全身健康或疾病的双向关系的学科。2.牙周病(periodontaldisease):广义的牙周病泛指发生于牙周组织的各种病理情况,主要包括牙龈病、牙周炎;狭义的牙周病指破坏性牙周病,指造成牙齿支持组织破坏的牙周炎。二.WHO对口腔健康的标准1.WHO提出人体的十项健康标准中,第8条为“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不流血”。第二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牙周组织由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组成,合称为牙周支持组织或牙齿附着装置。第一节牙龈一.正常牙龈的临床解剖:牙龈包括游离龈、附着龈和龈乳头。(一)游离龈(freegingiva):粉红,菲薄而紧贴牙面1.龈沟(gingivalsulcusor/gingivalcrevice):游离龈与牙面之间形成的间隙,临床健康的牙龈龈沟的组织学深度平均为1.8mm。龈沟液(gingivalcrevicularfluid,GCF)系指通过龈沟内上皮和结合上皮从牙龈结缔组织渗入到龈沟内的液体。成分主要来自血清,其他成分则分别来自血清、邻近的牙周组织(上皮、结缔组织)及细菌。2.牙周探诊深度:临床上常用一个带有刻度的牙周探针来探查龈沟的深度,称为牙周探诊深度,正常探诊深度不超过3mm。(二)附着龈(attachedgingiva):粉红、坚韧、不能移动1.点彩(stippling):附着龈表面的橘皮样点状凹陷,为健康牙龈的特征,牙龈炎症时点彩减少或消失。2.附着龈宽度:指从膜龈联合(附着龈和其根方的牙槽粘膜无界限,谓之膜龈联合)至正常龈沟底的距离。范围为1-9mm。(三)龈乳头(gingivapapilla)1.龈乳头:亦称牙间乳头(interdentalpapilla),呈锥形充满于相邻牙接触区的根方的楔状隙中。2.龈谷(gingivalcol):每个牙的颊舌侧龈乳头在邻面的接触区下方汇合处略凹下,称为龈谷,此处上皮无角化、无钉突。抵抗力较低,牙周炎易始发与此。二.正常牙龈的组织学(一)牙龈上皮的结构与代谢特征1.牙龈上皮分为3个区:口腔上皮;沟内上皮;结合上皮。2.结合上皮(junctionalepithelium):来源于缩余釉上皮,呈领圈状附着于牙冠或牙根的上皮为结合上皮。特点:①牙初萌时,结合上皮附着于牙冠;牙完全萌出后,结合上皮的位置应在釉牙骨质界处,冠端构成龈沟底;牙龈发生退缩使牙根暴露或有牙周附着丧失时,结合上皮则位于牙根;②通过基底板和半桥粒与釉质相附着,这种有机的附着结构又称上皮性附着(epithelialattachment)。3.生物学宽度(biologicalwidth):指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约2mm的恒定距离。它包括结合上皮(宽约0.97mm)及结合上皮的根方和牙槽嵴顶之间的纤维结缔组织(宽约1.07mm)。即使随年龄的增长或病变情况下,上皮附着向根方迁移,牙槽嵴顶亦随之下降,但沟(袋)底与嵴顶间的生物学宽度仍保持不变。4.龈牙结合部(dento-gingivaljunction):牙龈组织藉结合上皮与牙面相连接,良好地封闭了软硬组织交界处。防御屏障:①易被机械力所穿透或撕裂;②结合上皮的连接可被白细胞或酶等细菌代谢产物所削弱,外来刺激更易通过结合上皮而进入结缔组织;③活跃的防御系统。是牙周病的始发部位。【考-牙周组织中牙周病发生的薄弱环节有龈谷、结合上皮。】(二)牙龈的结缔组织1.牙龈的胶原纤维:龈牙纤维、牙骨膜纤维、环形纤维、越隔纤维2.细胞成分:成纤维细胞、炎症细胞等第二节牙周膜一.牙周膜纤维(一)据牙周膜主纤维束的位置和排列方向分为:牙槽嵴纤维、横纤维、斜纤维、根尖纤维、根间纤维(二)牙周膜的宽度随年龄及功能状态而异,一般为0.15-0.38mm。二.牙周膜的细胞和基质(一)牙周膜中有4种类型的细胞:结缔组织细胞、Malassez上皮剩余细胞、防御细胞以及神经、血管相关的细胞。第三节牙骨质一.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junction,CEJ)釉牙骨质界:牙颈部的牙骨质与釉质交界处,有3种形式:①牙骨质覆盖釉质(60%-65%)②牙骨质与牙釉质端端相接(少30%)③二者不相连接,其间牙本质暴露(5%-10%)。第四节牙槽骨第三章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第一节牙周病的分类一.分类的原则和发展(一)按病理学分:按炎症、退行性变、萎缩、创伤等(二)按病因分:内因(全身疾病、营养、药物等)和外因(感染、创伤)(三)按临床表现分:如急性、慢性、快速进展性;单纯性、复合性、复杂性;局限性、广泛性等。二.1999年新分类法的简介(一)1999年分类法的大纲Ⅰ.牙龈疾病(gingivadiseases)A.菌斑性牙龈病:发生在没有附着丧失或附着丧失呈静止态的牙周组织。1.仅与牙菌斑有关的牙龈炎,伴或不伴局部促进因素2.受全身因素影响的牙龈病①与内分泌系统有关:青春期龈炎;妊娠性龈炎;伴糖尿病的龈炎②与血液病有关:伴白血病的龈炎;其他3.受药物影响的牙龈病:药物性牙龈肥大;药物性牙龈炎4.受营养不良影响的牙龈病:维生素C缺乏性龈炎B.非菌斑性牙龈病•特异性细菌引起的牙龈病•病毒引起的牙龈病•真菌引起的牙龈病Ⅱ.慢性牙周炎(chronicperiodontitis)A.局限型(localized);B.广泛型(generalized)Ⅲ.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periodontitis)A.局限型(localized);B.广泛型(generalized)Ⅳ.反应全身疾病的牙周炎A.血液疾病(后天性白细胞缺乏、白血病等)B.遗传性疾病(Down综合征、Cohen综合征)Ⅴ.坏死性牙周炎(necrotizingperiodontaldiseases)A.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necrotizingulcerativegingivitis)B.坏死性溃疡性牙周炎(necrotizingulcerativeperiodontitis)Ⅵ.牙周组织脓肿(abscessesoftheperiodontium)A.牙龈脓肿(gingivalabscess):累及游离龈或龈乳头的局限性化脓性感染。B.牙周脓肿(periodontalabscess):发生在牙周袋邻近组织的局限性化脓性感染,可导致牙周膜和牙槽骨的破坏。C.冠周脓肿(pericoronalabscess):发生在不全萌出的牙冠周围组织内的局限性化脓性感染。Ⅶ.伴牙髓病变的牙周炎(periodontitisassociatedwithendodonticlesions)牙周-牙髓联合病损Ⅷ.发育性或后天性(获得性)异常(developmentaloracquireddeformitiesandconditions)A.促进菌斑性牙龈病或牙周炎的局部牙齿因素B.牙齿周围的膜龈异常;C.无牙区的膜龈异常D.咬合创伤(二)新分类法的主要变动1.增加了牙龈病的分类;2.用“慢性牙周炎”取代了“成人牙周炎”;3.用“侵袭性牙周炎”取代“早发性牙周炎”;4.取消“快速进展性牙周炎”,牙周炎患有某种全身疾病归为“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5.因其不能算独立疾病,故取消顽固性牙周炎;6.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与坏死性溃疡性牙周炎合称为坏死性溃疡性牙周病;7.将牙周脓肿、牙周-牙髓联合病变、软硬组织的先天或后天形态异常等单独列出。第二节牙周病的流行情况一.牙周病流行病学常用指数1.GI(GingivalIndex)2.PLI(PlaqueIndex)3.CPITN(CommunityPeriodontalIndexofTreatmentNeeds)4.PD(ProbingDepth)5.CAL(ClinicalAttachmentLoss)二.患病率牙龈炎:儿童和青少年较普遍,70%~90%牙周炎约40%,且牙周炎的患病率和严重性随年龄升高而增加。三.部位特异性不同牙的牙周组织对牙周病破坏的敏感性不同,如局限性侵袭性牙周炎主要损及第一磨牙和切牙,慢性牙周炎易侵及上颌磨牙和下颌切牙,其次是下颌磨牙。第四章牙周病微生物学第一节概述一.口腔共栖菌和口腔正常菌群(一)口腔正常菌群1.作为生物屏障,抑制外源性微生物;2.维持口腔或全身微生物的生态平衡;3.刺激宿主免疫系统;4.发挥营养功能。(二)口腔微生物间关系【选/填】:共生(symbiosis)、竞争(competition)、拮抗(antagonism)二.牙周生态系(一)牙周生态系(periodontalecosystem):牙周正常菌群之间以及它们与宿主牙周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牙周生态系。{口腔微生物间关系为共生、竞争、拮抗,细菌侵袭和宿主防御之间维持动态的生态平衡(dynamicequilibrium)}三.牙周病的致病因子【选/填-牙周病的病因包括:牙菌斑始动因子、局部促进因素、全身促进因素】第二节牙菌斑生物膜一.牙周病的始动因子——牙菌斑生物膜(一)牙菌斑生物膜的新概念1.牙菌斑(dentalplaque):指口腔细菌性的积物牢固地粘附于牙面和修复体表面,由粘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构成的微生态环境,细菌在此环境中生长、发育、繁殖和衰亡,并在其中进行复杂的代谢活动,当平衡一旦打破可导致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2.牙菌斑生物膜(dentalplaquebiofilm):牙菌斑生物膜是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黏附或黏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它们构成较多相互有序生长的建筑式样生态群体,是口腔细菌生存、代谢和致病的基础。(二)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1.获得性薄膜(acquiredpellicle)的形成2.细菌黏附(adhesion)和共聚(coaggregation)3.菌斑生物膜的成熟(三)牙菌斑生物膜的结构1.菌斑牙界面(基底层);2.中间层;3.菌斑表层(四)牙菌斑微生物作为牙周病始动因子的证据1.实验性龈炎观察:1965年,Loe等选择12名牙周健康的牙科学生,停止口腔卫生措施,10-21天内均发生了试验性龈炎。恢复口腔卫生措施后,牙龈在1-8天内全部恢复健康,证明了菌斑的堆积可直接引起牙龈炎症。2.流行病学调查:牙周病的分布、患病率和严重程度与该人群的口腔卫生情况、菌斑堆积多少相关。口腔卫生差、菌斑堆积多者,牙周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口腔卫生好者。3.机械除菌或抗菌治疗效果:机械除菌使牙周袋内的细菌数量明显减少,牙龈炎症和肿胀消退,出血或溢脓停止,对阻止牙周破坏有效。抗菌疗法治疗牙龈炎和牙周炎有一定疗效,能缓解症状。抗菌药物对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有效,是明确支持细菌病因的直接例子。4.动物实验研究:无菌动物实验证明仅有牙石或丝线结扎等异物刺激,如无细菌,不会引起龈炎;用加有细菌的食物饲养,可造成实验动物牙周炎症。5.宿主免疫反应:牙周病患者血清或龈沟液内可检测到对牙周致病菌的高滴度特异抗体,这种抗体反应在牙周治疗后下降。抗体形成不足或抗体的亲和性过低易发生严重、广泛的牙周炎。二.牙菌斑生物膜的分类(一)龈上菌斑生物膜(supragingivalplaquebiofilm)位于龈缘冠方的牙菌斑称为龈上菌斑生物膜,主要分布在近牙龈1/3牙冠处和牙其他不易清洁的窝沟、裂隙、邻接面和龋洞表面等部位,以革兰阳性兼性球菌占优势。呈“玉米状”或“谷穗状”。(二)龈下菌斑生物膜(subgingivalplaquebiofilm)1.龈下菌斑生物膜:位于龈缘根方的牙菌斑称为龈下菌斑生物膜,分布在龈沟或牙周袋内,分为附着性龈下菌斑生物膜和非附着性龈下菌斑生物膜两种。2.附着性龈下菌斑生物膜(attachedsubgingivalplaquebiofilm):龈缘根方附着于牙根面的龈下菌斑,由龈上菌斑延伸入龈沟或牙周袋内。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杆菌及丝状菌,还可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