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讲义】侦探小说中常见诡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侦探小说中常见诡计按杀法,则分砍、刺、射、砸、扼、溺、烧、重击、投毒、斩首、通电甚至吓死。按手段,最常见的有四类:一类是不在场证明,历史最悠久,最传统,如《尼罗河上的惨案》;一类是不可能犯罪,花样最多,想像力最丰富,其中包括密室杀人、密室蒸发、足迹消失、诅咒杀人、亡灵复活、读心术等等,可行性一般不高,因为经典密室一般都要有巧合或者是一次性诡计,(而且密室等杀人法多数是为了伪装自杀或事故,凶手一般不会或难以在不在场证明或动机下功夫)。如《三口棺材》;一类是角色互换(或一人多角),如《人性记录》;一类是模拟杀人,模仿某个名著或诗歌或传说的场景布置杀人现场,一般都是连续杀人,如《ABC谋杀案》Ps:如果想了解创作手法,可以看看东野圭吾的《名侦探的守则》,《神探伽利略》。暴风雪山庄就是个密闭空间,由于人为或自然作用什么的使人们与外界隔离,发生凶案后现代刑侦技术无法介入.像孤岛什么的都算作是暴风雪山庄.在这里会有一群该死的人聚到一起,接受某人的裁决.对于凶手最意外的情况有下面几种(个人琢磨,很不全面)1.本不应该出现在此的人犯案(与暴风雪山庄分隔两地)2.模仿杀人(在证明自己不是第一起案子的犯人后,借机杀死自己所恨之人)3.依次被杀的人装死,逼死最后一人.或是全部是凶手,集体作伪证4.侦探就是凶手5.本应已死的人犯案(会小小牵扯到无头[面]尸)6.交换杀人的凶手暴风雪山庄还常常与杀人童谣连在一起,杀人童谣是比拟杀人的一种,由于种种原因(不得已或是恰巧附和抑或是刻意模仿)案犯们会如此为之.密室是诡计的王道,在暴风雪山庄一定不能少.还有毒药也少不了,这些毒药对于犯人可是居家旅行必备之物,还有像什么死前留言,消失的尸体等等诡计都可以用到这里,当然心理性诡计也不可或缺.我想任何这些trick的交集,都会是精彩万分的作品.暴风雪山庄(对凶手)的优势。一、警察无法介入二、不必担心对方会逃跑。。三、可以压迫对方的心理,让对方产生恐惧暴风雪山庄(对凶手)的障碍。一、凶手自己也逃不出去,当孤立状态解除,警察进来搜查时,凶手自己也会被限定在活着的人当中二、在封闭空间中发生连续凶杀案,每死一个人嫌疑犯的范围就更加缩小,被困的人也会提高警觉并努力寻找凶手利用暴风雪山庄优势并减低障碍的方法。除了“杀死所有人”的方法之外,还有△不进入网中可能方法有:a、一开始就让大家认为他没有进入暴风雪山庄b、让大家以为他中途离开c、偷偷往来于外面和暴风雪山庄之间。。△从网中逃逸当内部开始搜查时,尽量让自己进入非凶手的那一团人中,可能方法有:a、假装自己也是被害人。b、用某种伎俩证明自己不可能是凶手△第三种方法搭便车杀人,亦即“不是凶手的人,在被确定不可能犯案后,再趁机犯下新的案子。时刻表诡计为不在场证明诡计中的一支。为犯罪者以组合各式交通工具的搭乘方式,以制造出不在场证明的手法。此手法的首度出现,是在欧美推理小说中,后则因日本交通工具的准确性,而于该地发扬光大。使用时刻表诡计的推理小说,其阅读的趣味不仅在于观赏侦探如何破获诡计,另亦在于这些诡计大致上皆是以现实的时刻表作为背景,属于可体验的交通方式,故亦受到部份铁道迷的欢迎。着名作品有克劳夫兹(FreemanWillsCrofts)《桶子》与西村京太郎的铁道推理系列。不可能犯罪1.最典型模式是“密室”密室,推荐《三口棺材》。2.另一种不可能犯罪是“足迹消失”被害人死于非命,但尸体四周却不见任何痕迹。卡尔在许多作品中都曾使用这一手法,如《WhitePrioryMurders》等。3.不可能嫌疑犯真凶是谁不可知晓,但却有迹象表明某人不可能是罪犯。奎因的《九尾怪猫》、克里斯蒂的《ABC谋杀案》是杰出的代表作。4.不在场证明英国人克劳夫兹的《桶子》是揭开黄金时代的伟大作品之一;在日本,有栖川有栖的《魔镜》中列出了一份“不在场证明讲义”,可以媲美卡尔的“密室讲义”。5.不可能消失也是这一类型的小说,指嫌疑人或受害者不可能消失,例如,岛田庄司的《消失的“水晶特快”》。交换杀人相互杀掉对方的目标,也就是我想杀A你想杀D,然后我俩约定好,我杀掉D而你杀了A。这样的手法,很难找到直接动机证明凶手,只能通过现场留下的证据和疑点,细节,推断出凶手后再寻找动机(就可以找到交换杀人。)代表作:《金田一少年事件薄》叙述性诡计所谓叙述性诡计,是作者利用文章结构或文字技巧,把某些事实刻意地对读者隐瞒或误导,直到最后才揭露出真相,让读者感受难以形容的惊愕感。那些被隐瞒的真相并不一定是什么“凶手的名字”和“行凶的动机”,也可能只是“凶手的真正性别”,“被害者的真正职业”等等,甚至故事描写的可能不是“罪案”而是其它事情,虽然较常见的还是以杀人事件为主题的故事。叙述性诡计,较为概括的说法,可说是一种玩弄文字的欺骗读者。实际上更为正式的说法是,叙述性诡计为作者利用读者先入为主的观念,使读者「相信」某件事情或某种状况,最后造成读者大吃一惊的一种结果。此为一种不易掌控的技巧,太过超过易造成读者的反弹或两极化批评——感到被骗了,或有人形容想摔书。但是使用得当、并且读者可以接受的话,是一种很能造成意外性的技巧。一般的推理小说,重点总是放在“谁是凶手”或“怎样犯案”等情节上,虽然谜团的设计各有不同,难易的程度也各异,但整体来说,读者的推理进程基本与故事中的侦探同步,然而,以叙述性诡计为主的推理小说,作者于字里行间安排伏线欺骗读者,把真相巧妙地隐藏起来,诡计并非甚么凶手为了逃避侦探的追查而出现,也并不是与读者毫无关连的设计,那是作者与读者之间一场真正的对决,而即使读者果然被骗倒的话,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把故事重新再读一遍,那也是一种独特的享受。然而,以叙述性诡计为主的推理小说还是有其先天性的缺点。首先,由于诡计重点并不在于案情推理,所以有部份作品的故事编排较为平铺直叙,读起来可能会稍觉沉闷,或许在到达终点之前,便早已错误地把它看成是一部无聊的劣等作品而丢掉。其次,由于诡计的性质特殊,一般来说“叙述性诡计的使用”本身也是一项不能让读者预先知道的秘密,所以对于这类型小说的推介,也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要在书海中找到这类佳作还真困难,唯一的例外,便可能只有日本新本格派作家“折原一”的小说,会公然说明了诡计的使用,那是因为他早已把叙述性诡计运用得出神入化,即使让读者事先知道也完全不会减低阅读的乐趣。代表作:《十角馆杀人预告》绫辻行人侦探就是凶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捕鼠器》唯一被英国版和国内旧版选集遗漏,国内从未授权翻译出版的推理名作,凶手算得上是冒充的侦探或者警察。东野圭吾的《名侦探的规条》埃勒里奎因的《希腊棺材之谜》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罗杰疑案》和《悬崖山庄奇案》。照片的手段将照片的底片翻过来洗,是伪造不在现场证明的常用手段。最简单的例子是,以时针指向三点的大钟表作背景,用自拍将自己拍进去,再将底片翻过来冲洗,假如是字盘没有数字的钟表,看起来指针指的就是九点。因此九点的不在现场的证明就成立了。但是这种情况,只要一查底片,他的证据就会推翻。那么,用大镜子映出的景物,再用相机拍下来,这样底片本身也就左右颠倒了,所以即便查底片,也无需担心伪造的手段败露。定时炸弹的手段因新干线的下行特别专列警戒森严,所以罪犯无法靠近。于是便在上行列车上安装了定时炸弹,计算好在与特别专列错车的一瞬间爆炸。——选自森村城一《浜名湖东方15公里处》将钢笔型的定时炸弹别在盗贼的衣服口袋上,赶上一偶然的恶作剧,不知什么时候炸弹竟又回到罪犯手上,由于恐俱过度,罪犯跳窗身亡。——选自柯内尔·沃尔里奇《钢笔》在足球内装上定时炸弹,暴力团的小喽罗在搬运途中,与正在广场上踢足球的孩子们的球调换。——诺艾尔·卡雷夫《不要杀那个小孩》盗窃名画的手段以盗窃美术馆的名画为题材的杰作,堪称托马斯·查斯庭的长篇小说《潘朵拉的盒子》。罪犯化装成工作人员,混入了正在改建的美术馆,而且闭馆后仍潜藏在馆内,等到夜深人静时窃得名画,并藏于馆内的秘密场所。接着,在第二天点燃发烟筒伪装失火,当消防车赶到时,他又化装成消防人员趁乱抢夺了一辆消防车逃走.而名画并未带出,只是事后以此做交易,索要巨额赎金.另外,三好撤的《蒙嫁利莎的赎金》,描写了在东京展出的世界名画《蒙娜利莎》展出之后,在用防弹卡车向下一个展出地点京都运送时,在高速公路的隧道中被抢劫,罪犯向日本政府索要20亿日元。化装手段一人扮两人的手段,按类划分:1.凶手化装成被害人。(有作案前化装和作案后化装两种情形)2.同案犯化装成被害人。3.凶手化装成欲嫁祸他人的第三者。4.凶手化装成虚构的人物,逃避嫌疑。5.替身。(譬如孪生子互换)冰的手段1.膨胀力水一冻体积就增大,其膨胀力足可以使水管破裂,所以利用这种膨胀力可使手枪发射子弹,可以使锁自动锁上。相反,冰一溶化体积就减少,所以也有将此应用力学原理加以运用。例如在水桶中放入冰块,再在冰块上面放上板,这样随着冰块溶化,板就往下沉,就能够靠这种力量带动手枪的扳机击发。2.溶解性冰溶化后变成液体,进而又挥发变成气体,若被用于凶器,可消灭证据而不会留下痕迹。例如,用大冰块从高处砸下去击中受害人头部致死,以及在煤气软管中塞上冰块,待冰一溶化,煤气就会喷出,造成被害人中毒死亡。利用鹦鹉的作案手段因鹦鹉会模仿人的声音说话,所以在录音机普及之前,它们被广泛使用于不在犯罪现场的伪装工作。譬如,隔着问或通过装在门上的内线自动电话,让第三者听鹦鹉模仿的声音,造成如同当时被害人还在家中一样的错觉,以便在作案时间上搞鬼。在日下圭介的短篇小说《会笑的鸟》中,就有巧妙利用鹦哥作案的描写。凶手让两只鹦哥记住了各自的话后,替换下了被害人饲养的鹦哥。如果是同种类的鹦哥,看上去都一样,所以被害人没留意鹦哥被替换,而对自己饲养的鹦哥常常突然冒出几句莫名其妙的话感到疑惑,甚而对鹦哥的话感到恐惧,以致得了神经官能症,在外出兜风时出了交通事故。这就是罪犯的心理战。不在现场的伪证法所谓不在观场的证明,就是证明案件发生时罪犯没有在作案现场。因此,只要有了不在现场的证明,不管有多少疑点,那个嫌疑犯也只能被认为无罪。为什么呢?因为人只有一个身体,不可能同一时间出现在两个不同的地方。策划完美犯罪的罪犯,总是绞尽罪恶的脑汁,煞费苦心地巧妙地伪造不在现场的证明。伪造不在现场证明的手法有以下几种。①伪造声音。罪犯杀人后,让第三者听到用磁带录音机录下来的被害者的声音,以混淆作案时间,伪造自己那一时间的不在现场。②二人合作。罪犯A作案杀人的时候,B装扮成A在另外一个地方出现,以证明A的不在现场。③时刻表。象赛跑那样巧妙地换乘各种交通工具,利用时刻表上时间的差异来作不在现场的证明。④时间的错觉。罪犯使第三者服用安眠药后长时间地睡去,使之产生时间的错觉,然后利用他作为不在现场的证人。⑤伪装尸体。罪犯对尸体精心进行各种巧妙的修整,使对死亡时间的判断出现错误,伪造不在现场的证明。⑥修整照片。罪犯将非作案时照的照片巧妙地加以修整,作为不在现场的证据。电话的诡计电话是目前快速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在侦探推理这个神秘世界里,电话也是使用最频繁的小道具。打电话时,双方无需见面,远距离也可以进行联系,而且对方还不知道电话是从什么地方打来的。由于有以上好处,电话就常常被用来作为不在现场的证明。电话诡计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A处有两台电话机,B和C同时挂来电话,A把两个受话器颠倒过来紧挨着,这样B和C就可以通过A的中继,互相直接通话。见安德鲁·加尔布的《圈套》。②使用自动拨号电话,只要发话人不挂断,就可以一直保持通话状态,而使受话人无法向别处另挂他用。③听准电话拨号音的间隔,就能够推断出它的号码。见都筑道夫的《纸的圈套》。④在电话受话器上作些手脚,电话铃声一响,受话器就会产生强电流。这样就可以从远距离拨动电话号码,使之着火。⑤利用火车上的电话,伪造不在现场的证明。见森村诚一的《新干线杀人案》。⑥一个男子进入电话亭后,突然消失了。见克莱顿·罗森的《天外消失》。⑦挂断110时,即使挂断电话之后,仍然可以被追号查知,所以不能乱挂。这一点是必须注意的。密室的诡计在推理小说的各种诡计中,最有趣味的就是密室诡计,特别是其中的密室谋杀案: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