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盖注塑模设计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班级:机制08学生:学号:指导老师:第一章产品分析•1.1塑件工艺性分析•1.2初步拟定总体设计方案1.1塑件工艺性分析塑料件如下图所示塑料件为一盒盖塑件,材料采用ABS。ABS密度为1.06g/cm³,收缩率在0.4%~0.7%之间,常用收缩率为0.5%。耐热可达90℃。ABS材料具有优越的综合性能,制品强度硬度高、刚性好、抗冲击、制品表面光泽性好,耐磨性好。并且ABS材料有优良的成型加工性,尺寸稳定性好,着色性能、电镀性能都好1.2初步拟定总体设计方案•方案一:制件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外侧可发现有点浇口痕迹,因此需采用点浇口三板模生产。由于制品尺寸较大,排样时采用一模一腔。•方案二:制件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外侧可发现有点浇口痕迹,因此需采用点浇口三板模生产。制件排样采用一模两腔,沿宽度方向排列。方案二型腔排列不合理,型腔布置不够紧凑;方案一模具生产效率高,型腔布置合理,塑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为了使模具与注射机的生产能力相匹配,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性,并保证塑件精度,经综合考虑,采用方案一为佳。•2.1材料选择•2.2计算型腔的壁厚第二章模仁的选择适合于ABS材料成型的钢材有40Cr,供货硬度为40HRC,易于切削加工。而后在真空环境下经500C550C,以510h时效处理,钢材弥散析出复合合金化合物,使刚才硬度具有HRC4045的硬度,耐磨性好且变形小。由于材质纯净,可做镜面抛光,并能光腐蚀精细图案,有较好的电加工及抗锈蚀性能。故这里选取40Cr作为成型零件材料。2.1材料选择2.2计算型腔的壁厚型腔深度/mm型腔至内模镶件边数值/mm≤2015~2520~3025~3030~4030~35>4035~50根据经验,型腔至内膜镶件边之间的钢厚可取15~50mm,数值可参考下表所列经验数值选定。2.2计算型腔的壁厚由于本制品投影面积大于200,所以凹模厚度在型腔深度基础上加30mm.2.2计算型腔的壁厚内模镶件的长×宽凸模厚度≤50×5015~2050×50~100×10020~25100×100~150×15025~30150×150~200×20030~40≥200×20040×60根据经验,凸模无型腔,数值可参考下表所列经验数值选定。2.2计算型腔的壁厚由于内模镶件的长×宽为230×278mm,所以凸模厚度选取为40mm。第三章注塑模结构件的设计3.1模架的设计3.2三板模定距分型机构的设计3.3定位圈和浇口套的设计3.4模架中其他结构件的设计3.4.1支撑柱的设计3.4.2顶棍孔3.4.3限位钉3.4.4紧固螺钉3.1模架的设计三板模模架又称细水口模架,需要采用点浇口进料的投影面积较大制品,桶形、盒形、壳形制品都采用三板模模架。本制品为面积较大的盒盖类制品,且产品质量要求较高,故采用三板模模架3.1模架的设计3.2三板模定距分型机构的设计保证模具的开模顺序和开模距离的结构,叫定距分型机构。定距分型机构有很多种,主要可分成内置式定距分型机构和外置式定距分型机构两种,本设计采用内置式定距分型机构,3.3定位圈和浇口套的设计定位圈又称法兰,将模具安装在注射机上时,它起初定位作用,保证注射机料筒喷嘴与模具浇口套同轴。同时定位圈还有压住浇口套的作用。本模架定位圈直径选为100mm,常用规格为φ35xφ100x15,连接螺钉选为:M6x20.0mm,直径对称位置安装两个由于采用三板模模架,所以直接采用三板模浇口套3.3定位圈和浇口套的设计3.4模架中其他结构件的设计3.4.1支撑柱的设计撑头必须螺丝和管针与底板固定,撑头直径一般在25~50mm之间,撑头孔需大于撑头2mm左右。撑头用高碳钢制成。3.4模架中其他结构件的设计3.4.2顶棍孔顶棍孔的作用是:模具注射完毕,经冷却,固化后开模,注射机顶棍通过顶棍孔,推动推杆固定板,将制品推离模具。顶棍孔加工在模具底板上,当注射机有推杆固定板拉回功能时,在拉杆底板上还要加工连接螺孔。本模架选用一个直径为38mm的顶棍孔。3.4模架中其他结构件的设计3.4.3限位钉在推杆固定板和模具底板之间按模架大小或高度加设小圆形支承柱,作用是减少推杆底板和模具底板的接触面积,防止因掉入垃圾或模具变形,导致推杆复位不良。这些小圆形支承柱称限位钉。限位钉通过过盈配合固定于模具底板上。本模架限位钉大端直径取φ16mm,个数取4个3.4模架中其他结构件的设计3.4.3限位钉3.4模架中其他结构件的设计3.4.4紧固螺钉本模架中凹凸模仁与AB板之间,定位圈、唧嘴与面板之间采用了内六角螺钉,且分别采用了M10和M6的螺钉进行紧固第四章浇注系统设计本次毕设所涉及的塑料材料为ABS,流动性中等,要求模具温度50摄氏度至60摄氏度,料筒温度为180摄氏度至230摄氏度。本设计通过设计合理的冷却回路来提高模具的冷却效果第五章总结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我的毕业设计题目是收音机后壳精密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刚开始拿到课题我感觉到很茫然,因为我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所以很被动很消极,但是在指导老师孜孜不倦的指导下,我开始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并且借了相关的技术手册,慢慢的开始介入了课题,通过老师的指导,周围同学的帮助,终于走到了今天的这一步。欢迎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