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普世价值,实现科学发展——兼驳冯虞章先生的“普世价值虚无论”008年09月17日00:05:36来源:新华网李民内容提要序言:普世价值深入人心是30年思想解放的伟大成就之一一、普世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核心精神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一致的二、普世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关系辨误三、尊重和提倡普世价值有益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四、“没有普世价值”咋成了“普世价值”?批驳“普世价值虚无论”===冯虞章:怎样认识所谓“普世价值”===序言:普世价值深入人心是30年思想解放的伟大成就之一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过了30年不平凡的峥嵘岁月。中国从一个贫穷的、封闭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富于生机和活力的初步现代化的国家。中国的发展成就,受到了世界人民的普遍钦佩。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总结的:“改革开放不是一蹴而就的”,改革开放不是一次轻松浪漫的旅行,而是一次决定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伟大远航,它有风平浪静的时刻,也时常充满惊涛骇浪。改革开放的过程,是无数次不断解放思想、无数次不断与时俱进、无数次不断开拓进取的艰辛历程。从1978年开始,我国发生了三次思想大解放的浪潮。第一次思想大解放,以真理标准大讨论为标志,它澄清了解决中国的问题到底是从实际出发还是从经典作家的本本出发,检验真理的标准到底是实践还是经典作家的本本的大是大非问题。这场大讨论,把中华民族从蒙昧主义、唯心主义和形形色色的迷信桎梏中解放出来,开辟了新的历史纪元;第二次思想大解放,以邓小平南巡讲话为标志,它澄清了是计划经济优越还是市场经济优越的问题,开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三次思想大解放,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标志,它澄清了中国的发展是以人为本还是以其他的东西为本,要不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不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不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的大是大非问题。这其中包括了关于普世价值的讨论。这场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大讨论,需要在党的领导下,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其健康进行。普世价值观,是指世界各地的人们普遍赞成,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宗教、各个民族普遍赞成的价值观念。普遍赞成,就是多数人赞成,不是人人赞成,没有人人赞成的东西。普世价值观并不玄奥,是很朴素的道理。它无非就是引导教化人们,以人为本比以其他的东西为本好,人要有尊严地活着,自由比奴役好,法治比人治好,公正比歧视好,平等比特权好,尊重比歧视好,宽容比狭隘好,和谐比争斗好,理性比极端好,仁爱比冷漠好,多彩比单调好。普世价值观是人类在深刻总结两次世界大战和专制制度的教训后形成的。普世价值观有没有基本的文字规范?有。首先就是《世界人权宣言》。这是不同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开会达成的共识。宣言颁布后,大会要求所有会员国广为宣传,并且“不分国家或领土的政治地位,主要在各级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加以传播、展示、阅读和阐述。”联合国人权宪章所倡导的基本人权原则,是普世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赞同。2007年11月,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李保东大使在人权理事会第六次会议纪念《世界人权宣言》通过60周年仪式上发言指出:“和平、自由、平等、公平与正义,是我们的前辈们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确立的最朴素的普世人权价值,直到21世纪的今天,依然散发着不朽的文明之光、人性之光和理想之光。”[1]30年来,我们社会的每一个进步,往往都与普世价值息息相关。正是由于实践了普遍价值,我们才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世界的尊重。以人为本,尊重生命,追求公正,实现自由,这些人类基本价值观已经深深熔铸到中华民族的灵魂中,成为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财富。有没有普世价值,本不需要太多讨论,但在一些理论研究者那里却成了问题。这不奇怪,有些思潮惯于“唯我独真”,喜欢压制他人思想,有暴戾和极端的倾向,正好与普世价值观所倡导的自由、公正、平等、宽容等精神相对立。对于那些它存在别人就无法存在下去的极端主义思潮而言,当然是不能容忍的。博客中国2008年7—9月做了一个调查,题目是:“你认为是否应当提倡普世价值观?”截至9月12日,有1424人投票认为“应该”,占93%;有115人投票认为“不应该”,占7%。民间对这一问题的态度可见一斑。否定和攻击普世价值,试图把“没有普世价值”的谬论当成普世价值,其实质是对人类文明基本价值观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其目的是维护极少数人的政治、经济、文化、话语特权,阻碍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是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的反改革思潮,根本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四人帮主义”,是思想领域里的假冒伪劣产品,对此必须明辨是非。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应当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原则,正确认识普世价值,批驳种种似是而非的错误认识,把普世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有机融合起来,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发展服务。一、普世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核心精神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一致的有理论研究者把普世价值观说成西方独有的东西,或美国独有的东西,或者某个阶级所独有的,还有的把它和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华文化对立起来。这些,都是对普世价值观的误读和贬低,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核心精神、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误读和贬低,同时也否认了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对普世价值形成所做的重要贡献,是错误的、有害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精神与普世价值观是统一的而不是抵触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精神具有普世性。马克思主义、共产党人为普世价值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马克思主义倡导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先人后己”、“以人为本”等都具有普世性,是共产党人对普世价值的重要贡献。自由、公正、平等、正义等普世价值观蕴含在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精神之内,为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普遍认可,也是无数革命前辈浴血奋战的目标。马克思说:“自由确实是人的本质,因此就连自由的反对者在反对自由的现实的同时也实现着自由。”[2]“没有一个人反对自由,如果有的话,最多也只是反对别人的自由。各种自由向来就是存在的,不过有时表现为特权,有时表现为普遍的权利而已。”[3]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85年的历史,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4]我国宪法:“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党的十七大报告:“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人权具有普遍性。各国应尊重《世界人权宣言》中规定的人权和基本自由,根据本国国情和传统促进保障和维护人权,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分歧。”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国家长远利益出发,以放眼世界和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利用他们的崇高政治威望,在多个讲话中对普世价值精神进行了融会贯通的精辟解释,澄清了长期以来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功绩不可磨灭。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前沿内容,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无疑具有鲜明的普世性,与普世价值高度契合。中国人赞成,西方人赞成;古人赞成,今人也赞成。哪个地方以人为本,哪个地方就发展得好,就比较和谐。但是,也应看到,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后期,我国社会主流价值观不幸发生了重大偏差,极左思潮大行其道,人的尊严和权利受到漠视,法治遭到破坏,出现了严重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法治和自由得以逐渐恢复,波澜壮阔的30年改革开放,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其实在向普世价值观理性回归。这是个无法否认的基本事实。但是,极左思潮的流毒至今犹存,且时而沉渣泛起,应当加以警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普世价值观是统一的而不是抵触的。中华文化尊崇仁爱、宽容、和谐、诚信、正义、民本、“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理念,和普世价值观是一致的。老子在《道德经》中倡导政治宽容,对暴政进行了严厉的批挞,提出了朴素的民主主义政治哲学,为世人所推崇。老子认为统治者只有奉行“无为而治”才有利于人民的富裕和安宁。孔子崇尚仁爱,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孟子则崇尚“义”。他们所倡导的基本道德理念今天仍然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无论儒家文化,还是道教、佛教的基本精神,都是与普世价值观一致的,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精神文明的独特贡献。同时也应看到,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官(权力)本位的社会,而现代社会则是一个民(权利)本位的社会。在权力本位社会中,强调官府权威,强调被统治者对官府的服从义务,法律思想重管制、轻民权;而在现代社会中,则强调政府必须服从公民意志,其权力的合法性来自被统治者的授权和同意,人权处于核心位置。普世价值是权利社会的意识形态,它旗帜鲜明地否定官(权力)本位思想。显然,官(权力)本位的观念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到传统文化中。为此,就需要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视角来解释普世价值,或用普世价值来诠释优秀传统文化,克服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容,使对传统文化基本价值的解释不与普世价值相冲突,不与社会发展需要相抵触,这也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二、普世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关系辨误普世价值观是人类和谐生存的基本价值观。普世价值观是人类和谐生存的基本信仰,是各种价值观念和精神体系的最大公约数。普世价值观和其他意识形态、其他宗教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水和各种饮料的关系,各种饮料无论配方口感如何,都以水为基础原料。离开了水的饮料,是不可想象的。任何宗教都有温和与极端的因素,当其宗旨与普世价值观相适应的时候,就会温良而促进社会团结;当其宗旨脱离普世价值观的时候,就会极端而滑向原教旨主义而有害社会进步。概言之,任何宗教信仰都应当首先教育信众认同普世价值观。有了基本价值基石,才可以建设自己特色的东西。通常,一种意识形态的兼容性、普世性越强,它的市场就越大,吸引的人就越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凝聚了党和人民的智慧,适合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既有民族性,又有兼容性、普世性,其价值基础不可能脱离普世价值。“普世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关系辨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这里,应当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否则又会引起新一轮“姓资姓社”的无谓争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回答。一是用邓小平理论来回答。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邓小平还说:“我们过去固守成规,关起门来搞建设,导致的结果不好。‘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更荒谬地提出,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还有道理,难道能够讲什么贫穷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吗?结果中国停滞了。”[6]由此不难得出结论,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阻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不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利于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意识形态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利于实现公民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平等和自由,客观上加剧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理念都不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二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回答。能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意识形态,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能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能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意识形态,不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三是用科学发展观来回答。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能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普世价值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例如,《世界人权宣言》主张,初等教育应当免费,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应尽量免费。宣言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