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的急救及护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心脏骤停的急救及护理目录CONTENTS定义Part1诊断要点Part2心跳停止造成的损害Part3急救的原则及成功率Part4心肺脑复苏的三个阶段及生存链Part5基础生命支持Part6高级生命支持Part7持续生命支持复苏后的预防Part8Part9一、定义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引起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是心室纤维颤动和室速。二、诊断要点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暂抽搐大动脉波动消失呼吸呈叹息样或断断续续,常发生在心脏骤停后的30″内,随后即呼吸停止。心音消失瞳孔散大皮肤灰白、发绀心电图心室颤动或扑动,约占91%心电—机械分离,有宽而畸形,低振幅的QRS波,频率20-30次/min不产生心肌机械性收缩.心室静止,呈无电波的一条直线,心室颤动超过4分钟仍未复率,几乎均转为心室静止.三、心跳停止造成的损害3秒钟时病人感;10~20秒即发生昏厥,30秒后进入昏迷20~30秒内呼吸不规则,呈叹息样;30~40秒瞳孔散大40秒左右出现抽搐60秒后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4~6分钟后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损害;心肌耐缺氧30分钟1分钟之内4分钟以内4~6分钟6分钟以后成功率达到90%成功率达到50%成功率10%成功率4%四、急救的原则及成功率争分夺秒,就地抢救。立即建立和维护有效的循环和呼吸,保证脑组织的氧和血流灌注,要尽可能早地进行CPCR,不要因为任何原因而延误复苏时间抢救越早成功率越高10分钟以后成功率几乎为0五、心肺脑复苏的三个阶段及其救治的生存链结构图心、肺、脑复苏的三个阶段现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二期心肺复苏高级生命支持后期复苏持续生命支持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用急救系统尽早进行心肺复苏,重点心脏按压快速除颤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一判断病人神志是否清楚,检查有无自主呼吸高声呼救使病人处于去枕仰卧位,放置在质地较硬的平台、地面或床面上检查是否呼吸道通畅,如不通畅迅速清理解开病人衣服,检查有无大动脉搏动首先行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二继之开放气道再行人工呼吸有条件时进行电除颤、气管插管后人工呼吸头部降温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药物复苏在进行抢救的同时转送至医院或重症监护室,继续复苏。六、基础生命支持一旦确诊立即立即行心肺复苏(CPR)迅速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和气体交换,并在心脏恢复搏动后巩固和稳定复苏后的节律,以及防止心脏骤停后的造成的后果根据复苏的三个阶段首先给予基础生命支持(CAB)胸外心脏按压C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B(一)胸外心脏按压-C按压的部位: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沿肋缘至剑突向上两横指按压姿势:掌根平行胸骨,肘固定、臂伸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深度:成人≥5cm,儿童和婴儿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儿童大约5cm,婴儿大约为4cm)按压频率:≥100次按压比例为:30:2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胸外心脏按压的常见并发症及注意事项主要并发症:肋骨骨折其它并发症:胸骨骨折、肋骨胸骨分离、气胸、血胸、肺挫伤、肝脾穿孔、脂肪栓塞正确的心肺复苏可减少并发症,但也不能完全避免不可因为害怕并发症而不进行胸外按压,如发生不可停止。尽量避免8秒以上的间断,压迫与松弛时间各半,不宜猛然加压。紧贴胸骨之手掌根不可移开伤员胸部或改变位置以免失去手的正确位置。(二)开放气道-A开放气道的三种方法:仰头举颏法、托下颌法、仰头抬颈法将患者将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及异物三种方法任选一种开放气道可解除昏迷病人舌后坠微弱或喘息样呼吸得到改善确保人工呼吸、人工循环有效(三)人工呼吸-B常用的有:简易呼吸器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口腔有阻碍)口对口鼻呼吸(婴幼儿)按压与吹气均为30:2七、高级生命支持在初级复苏的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特殊技术等建立更有效的通气和血运循环,使患者恢复自主心率。主要措施有:除颤建立静脉通道药物的应用除颤一心肺复苏后符合除颤指证的应立即除颤,除颤是基础生命支持后最重要的部分,成功除颤提倡越早越好。适应症:室颤和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选择模式:非同步模式电极位置:胸骨右缘2-3肋间左腋前线第五肋间(心尖部)能量选择:双相波成人首选200J单相波成人首选360J儿童能量选择2~4J/kg除颤二心脏骤停患者80%~90%为室颤,如采用双相波或单相波电击一次无效后应继续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5个周期的CPR后(2分钟)再次分析心率,必要时再行除颤(一分钟内可连续除颤三次)。如果室颤波细小,可先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使细颤变为粗颤后,再行除颤,可提高除颤成功率。在反复除颤的同时应立即开放气道,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药物治疗首先要建立静脉通道建立静脉通道的途径有:(1)外周静脉途径:技术简单并发症少,不中断心肺复苏。(2)中心静脉输液:药物很快达到作用部位(3)气管内给药:给药次数有限现不提倡使用(4)心内给药:需中断心肺复苏并有严重的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穿孔、心包填塞、气胸等一般不主张应用。药物的应用(一)盐酸肾上腺素1mg;用法:1mg/次,静脉注射,3~5分钟可重复使用。多巴胺20mg;用法:20mg/次,静脉注射,10ug/分/kg阿托品0.5mg;用法:心室停搏1mg/次,静脉注射,3~5分钟后重复心动过缓0.5~1.0mg/次,静脉注射药物的应用(二)利多卡因100mg:用法;1.0~1.5mg/kg,静脉注射,3~5分钟可重复使用。总量3mg/kg起效后1~4mg/分钟维持。胺碘酮150mg:用法;首次注射3~5mg/kg,室颤抢救时可给予300mg用葡萄糖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大约十分钟),如无效可重复给药总量不得超过500mg,达疗效后静脉点滴维持(0.5~2mg/min)碳酸氢钠250ml;用法:5%碳酸氢钠40~60ml,静脉注射,每隔10分钟可重复使用;随后根据血气分析应用碳酸氢钠。药物的应用注:(1)不要过早,过多的使用碳酸氢钠。“宁酸勿碱”(2)每次给药后静脉注射0.9%的生理盐水20ml,抬高注射肢体20°~30°数秒,以加快药液到达中心循环,并不间断心脏按压终止心肺复苏的指标一复苏成功;有效指征:能触及大动脉搏动,有呼吸改善或出现呼吸,散大的瞳孔再缩小;面色口唇、甲床及皮肤由青紫转为红润。昏迷变浅或出现反射。心脏有效供血;停止心脏按压下,心音基本正常,收缩压80mmHg以上心电图表现:窦性心率,异位,心电不稳定终止心肺复苏的指标二复苏失败:CPR已历时1h,心或脑死亡证据依然存在心脏死亡:持续性心脏静止脑死亡标准:①昏迷伴反射消失②15分钟无呼吸③瞳孔散大④脑反射活动消失⑤静止型脑电图在开始CPR前循环呼吸停止已15min八、持续生命支持维持有效循环:抗休克(根据病因对症处理)防止脑缺氧和脑水肿;降温、镇静、抗癫痫、脱水、人工冬眠、激素防止急性肾衰竭防止即发感染复苏后的处理一心肺复苏后的处理原则;维持有效的循环和呼吸功能,预防再次心脏骤停,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防治脑水肿,急性肾衰竭和继发感染等。1、防治脑水肿和脑缺氧1)降温:32~34℃为宜;可用冰袋冰帽等物理降温也可用药物进行人工冬眠。2)脱水:临床常用的脱水药物为20%甘露醇(1~2g/kg)联合呋塞米(首次20~40mg,必要时增加至100~200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每6~12小时静脉注射)复苏后的处理二或者20%白蛋白(20~40ml静脉滴注)有助于避免出现“反跳现象”在脱水治疗中应注意防止过度脱水。3)防治抽搐:常用异丙嗪50mg稀释在5%葡萄糖100ml内静脉滴注,也可用安定10mg静脉注射。4)高压氧治疗:通过增加血氧含量及弥散提高脑组织氧分压,改善脑缺氧,降低颅内压。(早期治疗疗效好)5)促进早期脑血流灌注:抗凝以疏通微循环,用钙拮抗剂解除脑血管痉挛。复苏后的处理三防治肾衰竭:如果心脏骤停时间较长或复苏后持续低血压和有肾脏病变病史的老年患者容易发生急性肾衰竭,心肺复苏早期出现的肾衰竭多数为急性肾缺血所致,其恢复时间较长由于通常已使用大剂量脱水剂和利尿剂,临床上可表现为尿量正常甚至增多,但血肌酐升高(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心肺复苏后应注意维持有效的心脏和循环功能,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监测记录尿量,如心功能和血压正常,但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除外血容量不足所致,可试用呋塞米40~100mg静脉注射。如注射后仍无尿或少尿,则提示急性肾功能衰竭,应按急性肾衰给予处理。复苏后的处理四及时发现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防治继发感染。对于肠鸣音消失和机械通气伴有意识障碍患者,应该留置胃管,并尽早应用胃肠道营养。九、复苏后的预防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的患者,及时地评估左心室的功能非常重要。和左心室功能正常的患者相比,左心室功能减退的患者心脏骤停复发的可能性较大,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反应较差,死亡率较高。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原发性心室颤动,为非血流动力学异常引起者,经及时除颤易获复律成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所致的心脏骤停,预后良好。相反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或室内阻滞引起的心脏骤停,预后往往不良。继发于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心脏骤停,即时死亡率高达59%~89%,心脏复苏往往不易成功。即使复苏成功,亦难以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谢谢聆听THANKYOUFORYOURATTENTION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