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神经系统组成与神经元的基本活动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大体关系脑干背面观人脑有相当大的重量,但是人脑的绝对重量并不是最大的,海豚的脑重大于人脑。象脑比人脑大5倍,质量达8千克。人脑占身体质量2.33%,象脑仅占其身体质量的0.2%。但鼩(qu)鼠的脑占其身体质量的3.33%。人体的大脑皮层展开,抚平皱褶,可得到一张厚3毫米,面积为90×60平方厘米的“发面饼”。成年男子的大脑平均重1424克,老年萎缩到1395克。男子大脑的重量纪录是2049克。正常的、未萎缩的大脑最轻为1096克。二、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1、神经元神经细胞数量:人1011个,海兔2000多个.神经元形态和大小的多样性:3-155um,神经元的结构:胞体(soma)和突起(neurites)。神经元的突起:树突(dendrite)和轴突(axon)。神经元分类:据突起数目:单极、双极、多极据轴突长短:高尔基I型(轴突长)、高尔基II型据功能:感觉、运动、中间据作用的性质:兴奋性、抑制性据神经元释放的递质:胆碱能、肾上腺素能……2.突触1)、概述1897年英国生理学家谢灵顿提出突触的概念;西班牙神经解剖学家Cajal从形态结构的角度详细研究了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记载描述了神经终末大量分支形成的蓝状终末,奠定了突触形态学概念的基础;突触结构的确定是20世纪50年代。突触(synapase)的概念: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机能连接点。组成:突触前、突出间隙和突触后Numberofsynapsesforatypicalneuron=1,000to10,000突触的分类:按不同接触部位:轴-树、轴-胞、轴-轴、胞-胞、树-树等按结构和机制:化学突触和电突触按传递的性质: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2)、化学突触化学突触通过化学物质在细胞之间传递神经信息。分为突触前、突触后和突触间隙。特点:单向传递,神经信号通过这类突触时有明显的突触延搁存在。突触前成分常根据不同细胞类型的连接而有不同的术语,如在神经元之间、神经元和肌肉之间等,有突触前终末、终扣、终球、曲张体。突触前的主要结构:突触前栅栏结构和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前和下一个神经元接触的部分。从形态上看是指突触前的细胞质膜特别增厚的部分。20世纪初,有人提出神经连接处可能有一种化学物质作为神经细胞之间的信使;1950年,Fatt和Katz对神经肌肉接头终板电位的基础上提出了“量子释放”的概念;1954和1955年,又有人发现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一般是球状,直径约40~200nm。按内含物的电子密度不同分两类:*清亮小泡或电子透亮小泡(30-60nm,乙酰胆碱、谷氨酸、γ-氨基丁酸、甘氨酸等)*颗粒小泡或致密核心小泡(60-150nm、NE、5-HT、DA等)。突触间隙:中枢10-30um,神经-肌肉接头:50-60um。电镜下:间隙内有电子致密物质,是一种含糖基的物质,作用使前膜和后膜产生物理性的连接。突触后膜:电镜下:一层致密层。有多种特异蛋白质(受体、通道、酶)。3)、缝隙连接(gapjunction):电突触。特征:间隙小,2nm,每一侧的膜上都由6个蛋白质亚基组成的颗粒,颗粒的中心是一个亲水性的通道。电突触的信息传递依赖电信号的离子流,突触一侧的电位变化,直接通过动作电流的作用到达下一级神经元或靶细胞。功能:可能使一群神经元产生同步性放电。存在部位:胶质细胞、脑干中一些神经核。3、经胶质细胞(neuroglia):为神经细胞的10-50倍.1)神经胶质细胞的类型a.星形胶质细胞:包裹在脑毛细血管的表面,是血-脑脊液屏障的基础b.少突胶质细胞:形成髓鞘c.小胶质细胞:构成神经元和血管的卫星细胞d.室管膜细胞:衬在脑室系统及脊髓中央管上2)功能支持、绝缘、保护和修复作用营养和物质代谢作用对离子、递质的调节和免疫功能三、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和记录1、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RP)1)概念:指神经元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内外两侧的电位差。2)记录方法:细胞内记录,-30~-90mV.3)静息膜电位的形成Bernstein的膜假说(先存学说):k+的平衡电位(equilibriumpotential)膜假说的实验证明:1939年,Hodgkin利用枪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测定了静息细胞两侧的电位差,测定值与根据Nernst方程计算所得的K+平衡电位接近,后来又做了改变外液K+浓度的实验。静息膜电位产生的三个基本因素: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平衡;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差异;生电性钠泵(Na+-K+-ATP酶)的作用:泵出3个Na+,泵入2个K+。IonConcentration(mM)-SQUIDNEURONIntracellularExtracellularPotassium40020Sodium50440Chloride40-150560Calcium0.000110IonConcentration(mM)-MAMMALIANNEURONIntracellularExtracellularPotassium1405Sodium5-15145Chloride4-30110Calcium0.00011-2DatafromPurvesetal.,Neuroscience,Sunderland:SinauerAssociates,1997.2、动作电位1)、概念:当直流电刺激强度达到某个阈值时,神经细胞就会产生一个不衰减的“全和无”式的沿神经纤维传导的神经冲动。这就叫动作电位(Actionpotiential)。2)离子学说及其实验依据Hodgkin等人的实验发现动作电位大于静息电位,出现了超射。Bernstein膜学说的局限:不能解释动作电位的超射现象.RP:-90mV,AP:+50mV1949年,Hodgkin和Katz“钠离子对动作电位影响”的实验。3)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1950—1952年,Hodgkin,Huxley和Katz提出了著名的钠学说,即离子学说。认为:膜静息时,膜对K+的通透性大,即PkPNa,PkPCl;膜兴奋时,膜对Na+通透性(PNa)急剧增加,Na+大量内流,PNaPk,PNaPCl;这时的膜电位由静息时的EK变成为兴奋时的ENa,,形成Ap的上升相.紧接着Na+通道失活,使内向INa下降。Na+通道失活的同时,K+通道活化,钾电导大大增加,PkPNa,PkPCl;钾外流形成很大的外向Ik,构成动作电位的下降相.3、离子电流的分离方法1)电压钳原理固定膜电位不变,使膜电容电流为零,则膜电流等于离子电流。2)离子电流的分离方法离子置换法:用别的不可通透的离子在细胞外或细胞内来代替钠离子和钾离子。逆向电位法离子电流Iion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膜的净电荷,通透性P是指膜对某种物质(包括离子)的通透能力。驱动力是指决定离子跨膜移动方向的力,用膜电位与离子平衡电位之差(Vm-Eion)来表示.离子电导gion用离子移动时电阻得到数来表示,即gion=1/RionIion=gion(Vm-Eion)离子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驱动力。在电压钳位实验中,不断改变Vm,Na电流的方向有以下三种情况:VmENa内向INaVm=ENa内向INa=0VmENa外向INa药理学方法阻断钠通道活化的药物:TTX、STX阻遏钠通道失活化的药物:海葵毒素(Seaanemonevenom),蝎毒素(scorpiontoxin)激活钠通道的药物:箭毒(batrachotoxin)阻遏钾通道的药物:四乙胺(tetraethylammonium,TEA)表1、一些离子通道及其常用的工具药物电流符号通道名称功能工具药物INa钠通道快速去极化阻断剂:TTX,STX动作电位上升相IK延迟整流钾通道锋电位复极化相阻断剂:TEA,4-AP调节动作电位波形IA早钾通道延缓动作电位上升速率阻断剂:4-AP减慢爆发性高频放电IK(Ca)钙激活钾通道正后电位阻断剂:CIX,蜂毒明肽IM毒蕈碱敏感钾通道维持静息电位阻断剂:M胆碱能受体阻断药物Is血清素敏感钾通道维持静息电位阻断剂:5-HTICa钙通道长程动作电位平台期阻断剂:异博定,DHP,D600某些细胞的动作电位上升相激动剂:Bay-K8644注:TTX:河豚毒素;STX:石房蛤毒素;TEA:四乙胺;4-AP:4-氨基吡啶;CIX:charybdotoxin;5-HT:5-羟色胺;DHP:1,4-二氢吡啶;D600:甲氧衍生物;Bay-K8644:双氢吡啶类;四、神经电信号的传递--突触电位和突触整合1.神经电信号传递1)神经电信号的传播方式:传导(在同一细胞上)和传递(不同细胞间)2)神经电信号传递方式依据相对关系:突触传递:非突触传递:神经激素传递方式依据作用:兴奋性传递和抑制性传递2.化学突触传递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EPSP):指兴奋从突触前传到突触后,引起突触后膜的去极化,并扩布到整个神经元细胞的电紧张电位。过程:神经冲动,轴突终末去极化→钙离子进入突触前终末→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裂开→递质释放→作用于后膜受体→后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大→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产生动作电位→整个神经元兴奋。与Ap的区别:EPSP通道是配基门控,而Ap是电压门控;EPSP有时间和空间的总和,而没有“全和无”现象。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IPSP):突触后膜超极化,神经递质是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GABA等),氯离子进入或钾离子流出3)、突触整合:不同突触的冲动传入在神经元内相互作用的过程称为突触整合(integration)。五、神经递质和调质1、神经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引起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如Ach,NA……2递质的鉴定标准:突触前神经元应具有合成该物质的前体和酶系;贮存于突触小泡内,冲动到达末梢时,能从小泡内释放到间隙;后膜上有特异性受体有失活该物质的酶或有其他失活方式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3、调质:在神经系统中,一些化学物质虽由神经元产生,也作用于特定的受体,但不是在神经元之间起直接传递信息的作用,不过能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削弱递质的效应。要通过第二信使的作用。如神经肽。4、递质和调质的分类:根据化学结构胆碱类:ACh(第一个发现的神经递质,德国的科学家奥托.洛伊维——Loewi于1920-1926年期间发现)。分布:很广,中枢和外周(植物性神经节前以及躯体运动神经纤维)胺类:多巴胺、NA(瑞典冯.阿勒尔-Uif.Svante.vonEuler于1946年分离)、肾上腺素(Ad)、5-羟色胺、组胺氨基酸类: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GABA肽类:加压素、催产素、阿片肽、脑-肠肽、血管紧张素等60余种嘌呤类:腺甘、ATP(胃肠道的壁内神经丛)气体:NO(分子量小,其作用方式不同于经典生物活性物质或神经递质,不储存于小泡中,也不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它是脂溶性的物质,可穿过细胞膜,通过化学/自由基反应发挥作用并灭活;作用:在突触可塑性变化、长时程增强效应中起逆行信使作用)、CO脂类:花生四烯酸5、递质的代谢1)乙酰胆碱的代谢过程:由胆碱和乙酰辅酶A在胞质由胆碱乙酰移位酶的催化合成,存储在小泡中。小泡在钙离子的作用下胞吐。钙离子的作用:降低轴浆的黏度,降低前膜内负电位。从胞吐到小泡膜的恢复可以分为6个时期“突触小泡靠近突触前膜活性带→靠近突触栅栏结构→小泡与前膜接触和两膜融合→融合膜裂开释放神经递质→小泡膜并入突触前膜→小泡膜回收并重新恢复应用。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由后膜胆碱酯酶水解失活。神经递质转运体:膜上将递质重新摄取到突触前神经末梢或周围胶质细胞中储存起来的功能蛋白。分类:H+依赖性突触囊泡转运体(转运单胺、甘氨酸、GABA、谷氨酸、ACh等)Na+/K+依赖性突触囊泡转运体(谷氨酸和天冬氨酸)Na+/Cl-依赖性膜

1 / 10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