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姓名学生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执教老师执教科目地理2017年7月6日2一、教学辅导理念与提高学生成绩的的思路(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大纲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准绳,以高考为导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一对一的辅导,使得学生熟练掌握高考考点,培养高考地理解题思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成绩。(二)学情分析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解答问题的能力需要加强。2、高考考点不熟悉,高考真题训练不够。3、地理思维能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综合题解答要么不准确,要么要点不完整,失分很多。4、地图、区域定位比较陌生,做题过程中容易因为定位不准而丢分。(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形成地理思维和解题方法2、培养学生掌握高考考点和知识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稳步提高学生成绩(四)提高学生成绩的思路1、激发学生学习信心结合每次上课,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共同分析出错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指出改进措施。鼓励较好的学生用更高的目标要求自己,积极给予学生肯定,从多层次、多角度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2、巩固基础,加强学生对高考考点的理解和掌握根据教材章节,引导学生完成一轮复习。以高考考纲为标准,扎实掌握必考的知识和考点,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性记忆。清楚各知识点的考试要求,准确把握识记、了解、理解、应用、综合的界限,对高考中降低要求的、新教材删除的、非主干知识,坚决不拔高;对重点内容,保证时间重点投入,并进行必要的拓宽深化,联系实际,举一反三,融会贯通。3、突出重点,适度拓宽讲题过程中对有些试题只需“点到为止”,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解剖”。对那些涉及重难点及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讲题前,对每道题进行细致地分析,对错误原因进行准确地分析,对每道题的讲评思路精心地设计。每次考试后,及时要求学生整理“错题集”,3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反思和探索。4、传授方法,梳理知识网络,提高学习效率指导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复习方法。复习时可用以下一些方法:借助地图记忆、通过理解记忆、通过比较进行记忆、通过列表进行记忆、通过缩略进行记忆、通过编织知识框架结构网进行记忆、通过图像进行记忆、通过对某些地理内容赋予特殊的意义进行记忆、抓住特征进行记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书本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把握。帮助学生揭示规律,总结方法,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时精讲精练,做到“少、精、活、度”,一般以中档题为主,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5、分类化归,培养地理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地理的学习需要用地理的知识和思维去解决问题。讲评考点,采取分类化归、集中讲评的方法。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目,集中讲评,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的分归意识,使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印象更强烈。形异质同的题目,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形同质异的题目,要引导学生比较异同,防止思维定势产生的迁移。6、加强区域定位,加强地图记忆指导学生从经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地图形状等方面对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进行综合的定位和记忆,巩固洋流、气候、植被带等的知识图的综合记忆。7、落实好课后训练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及时在网上收集各地的试题,根据教学进度和高考的命题趋势,精心选题出好每周的课后练习题,并对周练的错题进行及时评讲,使学生及时发现知识缺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地球的运动2地方时和区时计算3气压带和风带4常见天气系统5气候分布6洋流分布7背斜向斜8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9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0人口时空分布11城市化12农业的区位选择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13工业的区位选择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工业区14交通运输方式的评价及合理选择45二、具体教学计划周次教学内容课课时重点第1周1.行星地球测试题5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2.地球上的大气51.热力环流2.气压带和风带及对气候影响第2周3.1自然界的水循环11.水圈的特点2.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31.洋流的形成及表层洋流的分布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3周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2.水资源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内外力能量的来源和表现形式。三大岩石圈的互相转化过程。4.2山地的形成2了解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以及基本特征,山地地貌对交通运输的影响。4.3河流地貌的发育2河流的侵蚀作用和流水的沉积作用。第4周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21、自然地理整体性的理解。2、地域分异的含义和空间尺度的大小,自然带及其分布。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21.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判断2.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人口的空间变化2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人口迁移及影响第5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1.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和布局2.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原因城市化11.城市化的进程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21.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农业区位选择第6周农业地域的形成3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2.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31.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及特点3.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及特点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31.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及特点2.乳畜业分布及特点工业的区位选择21.工业的区位因素2.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6第7周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工业区31.工业地域的形成2.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及特点3.新工业区的分布及特点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2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2.交通运输方式的评价及合理选择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第8周必修一和必须二复习和测试41.必修一自然地理规律(主要考点:地球运动、.气压带和风带、气候、洋流、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2.必修二人文地理分布及特点(主要考点:人口金字塔、城市化、农业的区位选择、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工业的区位选择、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工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