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现代化的文献综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教育的现代化的文献综述[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即什么是现代化、什么是教育的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的特征对教育的现代化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和综述。[关键词]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特征一、什么是现代化1、是利维的定义:“一个或多或少现代化了的社会应该达到这样一个程度:它的成员能够利用无生命的动力源泉并且(或者)利用工具来成倍地增加他们的努力所产生的效果.”这基本上是“工业化”的同义语。在现代化的研究中,这个概念被广泛引用,同时它也是支持者最多的关于“现代化”最受各界学者认可的界定。2、罗兹曼对现代化的定义宽广一些他认为现代化的特质应该包括:国际依存的加强,非农业生产尤其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相对增长,出生率和死亡率由高向低的转变,持续的经济增长,更加公平的收人分配,各种组织和技能的增生及专门化,科学化制度,政治参与大众化,以及各级水平上的教育扩展。60年代后期以来,与把现代化的进程着眼于工业化相对,不少学者把现代化理解为或者强调了整个社会生活的全面变化。3、美国的著名政治学家享廷顿认为,现代化是一个包含了人类思想和行为各个领域变化的多方面进程,他特别强调并研究了制度变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笔者认为,现代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常被用在科学技术、工业、农业、国家发展、教育等各个领域,常被用来描述现代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我们大众更多的将它理解为更加先进、更加进步。二、什么是教育的现代化1、顾明远认为“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是指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化的过程”。这个界定指出,教育现代化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状态,是“传统”到“现代”的转换而不是完全西化,其目标是指向现代教育。这也是多数相关学者所认同的关于教育现代化的界定。2、褚宏启从“教育现代性”角度进行界定。他认为,“教育现代化是指与教育形态的变迁相伴的教育现代性不断增长的历史过程”,并指明只有教育现代性的增长才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木特征。此界定将教育现代性的增长与教育形态的变迁区分开来,分清楚“形”和“质”,有助于理解教育现代化的实质。3、赵同森、侯菊英注重教育现代化的社会属性,认为教育现代化是使教育与社会变迁相适应,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更好地使教育为社会变迁服务。这是一种社会价值取向的界定,注重教育的社会属性和功能,是一种典型的工具性价值取向。4、邬志辉认为,“教育现代化的实质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实质则是人的现代性及其实现。这是个体发展取向的界定,意欲通过教育使个体的生活更有意义和价值,是一种典型的人道主义的价值追求。这与与强调教育现代化的社会属性不同,也有很多研究者都认为教育现代化在木质上是人的现代化。5、袁本涛提出从时间”和“价值”两方面理解教育现代化。从时间维度看,广义的教育现代化是指从与传统的封闭的农业社会相适应的教育向与现代的开放的工业社会相适应的教育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始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狭义是指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由于外部力量的作用而启动的,由本国工业化需要而推动的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化的过程,即教育迅速获得现代性的过程;从价值维度看,教育现代化是指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演进过程中所获得的新的时代精神和特征。6、周稽裘认为,从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和终极水平来看,教育发展的各个方面趋向和逼近“现代化”的程度;从教育发展的动态过程来看,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以后,为了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这个目标,积极地投入到实施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去,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建立起现代化的教育体系。7、段作章则把教育现代化视为动态与静态的复合体。既是与世界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发展和变化,一个动态的赶超工业化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的过程,也是与它所处的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发展和变化;作为一种“状态”的现代化,则是指教育所具有的能够体现当代教育发展的高度或现代水平的形态,主要反映在全民教育水准、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教育设施和办学条件、教育手段和教育技术、终身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教育管理水平等方面。8、杨明把教育现代化看成是一个深化过程。“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的全球性的不断变革发展过程,是教育的整体转型,是教育获得和深化现代化的过程”。教育现代化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教育现代化,及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教育现代化。第一个阶段教育获取了现代性,第二个阶段教育完成了现代性的深化。9、冯增俊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看待教育现代化:“在广义上,教育现代化是指从适应宗法社会的封建的旧教育转向适应大工业民主社会的现代新教育的历史过程,是一切有关进行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总称。在狭义上,教育现代化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比较教育学家积极倡导的一种运动及理论。主要指新独立的落后国家如何学习发达国家,推动本国教育现代化,从而赶上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运动”。10、褚宏启认为“教育现代化是指与教育形态的变迁相伴的教育现代性不断增长的历史过程”,“教育形态的变迁是指教育各个层面的变化、演进过程化和教育功能增生、改变的过程”主要指教育结构分化和教育功能增生、改变的过程”。还有许多学者给予了关于教育现代化更多的内涵,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鉴于以上分析,可见,对教育现代化概念内涵的界定,需要把握住几个关键要素,即“是社会现代化的一部分”,“是一种新旧的转化过程”,“目的是达到现代性的状态”。三、教育现代化的特征1、南京师范大学的马苗苗在其《近十年来我国教育现代化研究综述》中写道:研究者对教育现代化特征的表述主要有目标和过程两个维度。目标维度的研究以顾明远的观点为代表,他指出教育现代化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化的过程,而现代教育的特征为受教育者的)‘一泛性和平等性、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民性、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教育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教育的变革性和开放性以及教育的科学性和法制性。蒋伟胜则认为在教育现代化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必然会体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主要有教育发展的受动性、能动性、继承性、开放性;教育活动的生产性、终身性;教育目标的多样性。尽管对教育现代化的特征有诸多表述,但其实质都认同以卜几点:开放性、民主性、科学化、终身性和个性化。2、顾明远对教育现代化的特征有自己着深入的理解,并且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理论,具体有以下几点:(1)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教育平等或称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教育公平包含教育机会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等几个层次:、教育公平主要指教育机会的公平。(2)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终身教育强调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主张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终身教育不是只搞一个单独的系统,而是把一切教育都纳入终身教育体系。这也是教育现代化最基本的特征。所谓教育的全时空性,是指教育已经不限于学校,也没有年龄的限制,逐步做到全民学习,时时能学,处处可学。(3)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4)教育的个性性和创造性。(5)教育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教育的多样性表现在教育目标的复杂性和多样化、教育结构的多样性、办学模式的多样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6)教育的信息化和创新性。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教育信息化就是教育现代化的特征之一。教育要不断变革和创新,社会在变革,教育也必须不断革新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7)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教育本来是一种国际现象,现代教育制度就是国际化的产物,全球化更是带来了教育国际化的加强。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表现在国际间的人员交流、财力支援、信息交换(包括教育观念和教育内容)、学分学历互认、教育机构的国际合作和跨国的教育活动等方面。只有坚持开放,才能更好地吸收一切优秀文化,充实和丰富我国的教育。(8)教育的科学性和法制性。教育的科学性是指教育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依赖性。以上是大部分学者都比较认同的关于教育现代化的一些特征。笔者认为,教育规划要根据以上的教育现代化的特征来制定,这样才会符合教育规律,从而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教育效果。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和宽泛的概念,它所包含的内容也很多,包括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育制度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设备和手段的现代化、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的现代化等。关于教育现代化的每一个部分都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探索其规律,从而能够更好的为教育事业的现代化而作出他应该有的贡献。教育现代化仍然是需要我们不断追求和实践的目标,它作为现代化研究的分支学科,自身仍旧在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深入,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将不断深化。[参考文献]:[1]顾明远.关于教育现代化的几个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1997(3).[2]李继业.关于教育现代化定义的研究综述[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6).[3]杨明.中国教育离现代化口标有多远[J].教育发展研究,2000(8).[4]冯增俊.试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任务及主要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1995(4).[5]褚宏启.教育现代化的路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6]段作章.关于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1997(2).[7]袁本涛.教育现代化及其基本特征浅论[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2).[8]马苗苗.近十年来我国教育现代化研究综述[J].江苏教育研究(理论版),2008(1).[9]顾明远.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及实施策略[J].人民教育,2007(13-14):8-11.[10]褚宏启.教育现代化的性质与分析框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3):9-13.[11]赵同森,侯菊英.试论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及其对教育的客观要求[J]河南社会科学,1998(2):106-109.[12]郭志辉.教育现代化的实质及其启动点的选择[J].教育评论,1998(3):8-10.[13]袁振国.走向现代化——教育改革的历史趋势[J].上海教育科研,1993:2(总68)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