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的几点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城市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的几点思考省民防局办公室张琦【摘要】城市重要经济目标是国民经济体系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家战争潜力的重要源泉和战时国家机器运转的重要支柱。加快推进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的实质性进程,对于维护国家安全,赢得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关键词】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思考重要经济目标,是指维系国家(地区)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国计民生和战争潜力影响较大的目标。近几场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表明,打击、摧毁重要经济目标,不仅可以破坏敌方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基础,削弱战争潜力,而且能够造成社会混乱和民心动摇,是达成战争目的的一种重要手段。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空袭与反空袭作战,包括世界范围内恐怖活动的加剧,使得重要经济目标的防护问题更为突击。加强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的研究,积极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提高重要经济目标在敌空袭和恐怖袭击之下的生存能力,是摆在各级人民防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一、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人类战争的历史,不仅充分揭示了对重要经济目标实施大规模空袭的残酷性,同时也雄辩地证明了保护重要经济目标的可能2性。透过近几场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滚滚硝烟,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的重要性更加清晰可见。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忽视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的一方,必将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加强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由此更显重要和紧迫。1、付出惨重代价下历史的告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对德国的战略轰炸持续了5年,共出动飞机144万架次,投弹270万吨,其中有45.5%投在经济目标。到1944年底,德国的工业产量已减少70%,石油的月产量减少94.6%,最后一轮大轰炸又彻底摧毁了德国的全国电力网。如此高强度、大规模针对城市和重要经济目标的战略轰炸,使得德国的战争潜力遭到重创。美国对日本的战略轰炸从1944年夏开始,首先是轰炸日本的八幡、佐世保等钢铁基地,继而对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横滨等八大工业城市进行毁灭性的空中打击。仅发动战略空袭一年的时间,美军对日本后方城市的空袭就出动飞机3.3万架次,投弹16万吨,使日本工业产量减少67%,最后还投了两枚原子弹,日本的战争潜力严重削弱,最后不得不宣布无条件投降。朝鲜战争期间,美军于1951年8月制订了“绞杀战”计划,妄图从空中切断我志愿军的作战物资供应。为此,美军动用19个航空联队,1.4万架飞机,对朝鲜北方全境直到我国东北边境的铁路干线、枢纽、桥梁、公路、仓库以及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进3行狂轰滥炸。一个月内铁路桥梁遭受破坏165座,线路破坏459处次。对铁路与公路交汇的一个“三角地带”,每天出动飞机5批100余架次进行重点轰炸,“力图达到深度破坏使之无法修复”。仅此铁路“咽喉”就受弹3.8万吨,平均每2米就受弹一枚,使得志愿军的物资补给一度形势十分严峻。科索沃战争期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袭了南联盟52个城市,摧毁了直接关系军队作战和国计民生的众多经济目标,如汽车制造厂、飞机制造厂、钢铁厂、化工厂等;摧毁了南联盟炼油能力的100%,库存油料的70%;摧毁了发电能力占全国70%的两个大型发电厂,还首次使用石墨炸弹切断了输配电网,城市生命线工程严重被毁;铁路和公路干线被破坏十余条,多瑙河上的31座桥梁被炸断29座。致使南联盟军民的抵抗意志严重削弱,军心民心产生动摇,最后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2、成功防护典范下闪耀的启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前苏联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防卫措施。比如,1941年7月至11月,把5230个工业企业,其中包括1360个大型企业,从西部地区搬迁到西伯利亚、中亚细亚等东部地区;对一些重要城市和生产基地加强了防空力量,建立比较完备的防空体系;向战争后方疏散了1000多万人口等,较好地保存了战争潜力。4二战中德国的经济目标遭到美英毁灭性轰炸,尽管如此,直到1944年底,德国的军火生产仍在继续上升。这是因为德国早在发动侵略战争之前就大量修建地下工厂、建立全国电力网和建立严格的空袭抢险抢修机制。史料记载,德国有一工厂受弹500吨,炸毁厂房30多幢,贮存的生产物料被毁70%,生产机器、工具被毁1/3,生产能力下降35%,但经过一个月抢修,工厂就恢复了生产。日本是目前为止唯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关于广岛的情况,在美国“战争轰炸调查团”的报告中这样记述:“作为轰炸目标的桥梁当天就恢复了交通;轰炸次日,火车就开到广岛;第三天,有几条有轨电车驶入市区;第四天,市内电话全部恢复;地下管网基本未遭破坏,两个月后居民已返回家园开始重建”。另据资料表明,长崎市郊一座山体内有7条坑道,是一个生产军舰的造船厂,该市遭到原子弹袭击时,这个工厂仍一直坚持生产。美军在朝鲜战争期间对我志愿军纵深内交通运输系统疯狂轰炸,但志愿军在实战中形成了以兵站为中心,铁路和公路相结合、前后贯通、纵横交错的运输网,创造了震惊世界的“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承认:“虽然我们的空军与海军尽了一切力量打算切断共产党的物资供应,然而共产党仍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作战物资送到前线,创造了惊人奇迹。”科索沃战争期间,在抗击北约空袭中,南联盟首先是进行重5要设施的疏散。战前,把一些主要机械设备拆成若干部分疏散转移至安全的地方。如在北约对炼油厂轰炸前,他们昼夜组织力量将关键技术设备拆下,转移到地下工事保存。当北约停止轰炸后,该厂只用几周的时间就恢复了一条生产线。其次是组织灾害源的疏散。空袭前,对大部分化工厂的有毒物品进行了疏散。空袭开始后,利用北约空袭的间隙又突击将其他有毒物品进行了转移。据南联盟称,他们正在将一个化工厂的两个储罐内存有的3000吨有毒物质转移至安全地方,北约即对该厂进行了轰炸,使来不及转移的十几吨有毒物质外泄,造成32人中毒,如不提前将大量的有毒物品撤离,后果不堪设想。3、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孕育的挑战20世纪80年代末,美军提出了空袭作战的新理论——“五环目标理论”,并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以后的战争实践中广泛加以运用。“五环目标理论”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把对重要经济目标的打击放在仅次于第一环目标(政府领导机关、军事指挥控制中心、防空预警系统等国家指挥中心)以后的第二环、第三环的位置,使重要经济目标的防护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凸显。为摧毁一些普通弹药难以摧毁的坚固目标,如地下加固的指挥部、加固的地下军事目标,包括导弹发射井、通信和电力枢纽等,美国等一些世界军事强国专门研制了破坏威力巨大,几乎相当于战术核武器的一大批新式武器,辅之以高度信息化的侦察、6监视和突防能力,重要经济目标的防护将难上加难。在最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空中强国使用过的这类“亚核”弹药不由得令世人毛骨悚然。其中,GBU-28激光制导炸弹是专门为打击伊拉克坚固地下指挥中心而研制的弹药,由“宝石路”GBU-24激光制导炸弹改进研制的,它可以穿透30米厚的土层、6米厚的加固混凝土。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钻地弹对伊军一深埋地下300米的工事,使用连续定点打击的手段,给予精确摧毁。为了摧毁大面积目标,美军研制了BLU-82型超大型炸弹,它在普通炸弹中当量最高,弹重15000磅,美军称其为“突击天穹”,是除核武器以外破坏力最强大的常规兵器,足以将面积达五个足球场般大的面状目标夷为平地。CBU-87是一种多重效果集束炸弹,这种炸弹重1000磅,在被飞机投放之后,能够释放出202个携带降落伞的子炸弹,每一个子炸弹又可分裂成大约300片锯齿状钢弹片,几乎可以摧毁半径400米范围内的一切目标。“温压”炸弹BLU-118,是燃烧空气弹的一种,可以在洞穴和工程内部爆炸,也可以在洞口爆炸,尔后巨大的冲击波直捣洞内。炸弹第一次爆炸时,瞬间散发出大量的烟雾状的细微炸药颗粒分布在空间,待炸药烟雾在山洞和工程内弥散开后延时爆炸装置就会再次引爆,产生高温高压,杀伤毁坏内部人员和设施,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在内部等封闭的空间里还可以传播、反射,扩大杀伤范围。同时爆炸还能耗尽洞内的氧气,使人员窒息而死。7科索战争中,北约首次使用了贫铀弹,除产生的直接危害外,其潜在的危害甚至超过前苏联切尔诺宝贝利电站事故的危害影响。在空袭南联盟的第四十天,北约又首次使用了BLU-114/B石墨纤维炸弹袭击南联盟的电力系统,使南联盟70%的地区断电断水。致使南联盟的军事、经济和生活保障体系持续陷于瘫痪,并进而产生了很大的心理震慑效应。二、国外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概貌未来信息化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作战行动已由军队厮杀的战场,扩展到全部纵深和整个国土。世界各主要国家认为,民防是“现代战争条件下求得生存的重要战略措施”,是“战时的决定性战略因素”和“有效的威慑力量”,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个主要国家在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方面的理念和做法值得借鉴。1、几个主要国家经济防护的思想理念世界各国普遍认为,现代国家一旦爆发战争,决定其胜败的并不是那些拥有众多核武器和先进装备的精良军队,而是能够在战争中生存下来的、完善的经济实力。精确打击经济目标,已经成为世界强国军事家、战略家坚定不移的作战原则。未来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更大规模的经济战、经济实力的消耗战。要想赢得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胜利,就必须保证己方的经济目标始终8不被摧毁。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对经济目标的可靠防护,就不是完整意义的国防。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会在经历了十年之久的“国家生存战略”大争论后,最后认为“在双方进攻力量势均力敌,皆可将对方消灭若干次的条件下,保证自己生存的民防,才是真正的威慑因素”。俄罗斯则强调,经济防护是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对抗双方力量的相互关系,影响着战时优势的获得和战争的结局。西欧诸国虽然依靠美国的核保护伞和北约联盟的集体防护,但仍按“军民兼顾”的总体防御战略积极发展民防;瑞士和瑞典虽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但始终把经济防护与军事防护、心理防护视为整体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战略高度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随着进攻战略将工业尤其是对战争起直接支援作用的工业划为重点打击目标,保护工业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在民防的肩上。如果说民防的任务是从保护居民开始,首先保护居民生命继而保护财产。那么,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又必须保护工业,而且要保证关键性工业特别是在核打击下坚持生产。为此,美俄两国在工业防护方面,广泛运用各种先进科学技术,初步解决了工业防护的技术难题,为保证关键的工业企业在常规或非常规空袭打击下正常生产创造了条件。2、几个主要国家经济防护的主要做法9信息化空袭兵器航程更远、命中精度更高、破坏威力更大,战争立体化,进而实现了“空地一体战”,前方和后方没有明显的界限,因而各国都把经济目标防护摆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前苏联在战后继续调整工业布局,致力于发展东部地区特别是西伯利亚地区的工业。还颁布法令禁止在大城市建设大型工厂。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强调将重要工厂,特别是大型电站建在地下。1966年以后,前苏联新建的1300多个工厂中有60%以上建在人口1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内。美国是个人口和工业高度集中的国家,城市一旦被毁,不但人员要遭到大量伤亡,整个国家工业也将瘫痪。美国政府十分重视民防工作,把民防与“星球大战”计划、反导弹系统并列为“三层防御体系”。美国提倡充分利用废旧矿井修建工厂。还主张,如果不能将全部厂房建在地下,至少也要在重要车间内部修建地下室,以备战时将关键性设备,如自备电站转入地下。为了解决工业的就地防护问题,美俄等国都组织了大量的试验研究。美国民防当局主持了一项代号为PLC的大型研究课题(即核突击下工业坚持生产问题),证明生产设备完全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就地保护。俄罗斯也解决了机器设备的就地防护措施。为了提高军事工业和重要生产车间的生存和抗毁能力,世界各国不惜耗费巨费,将整个工厂或重要生产车间转入地下。北欧各国的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堪称一流,就是因为他们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将国家重要企业建在地下,一劳永逸地解决了经济目标防10护问题。为了增强城市的整体防护能力,各国都结合城市建设大力开发地下空间,修建了地下交通线、地下停车场、地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