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短文翻译训练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文言文翻译训练沙场点兵12、指出下面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A.爽籁发而清风生B.控蛮荆而引瓯越C.天柱高而北辰远D.蟹六跪而二螯A解析A项中“而”表示承接,连词。B、C、D三项中“而”均表示并列,连词13、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③固一世之雄也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⑤驾一叶之扁舟⑥渺沧海之一粟⑦哀吾生之须臾⑧羡长江之无穷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C①③④⑥都是助词,的;②⑦⑧主谓间取消独立性;⑤助词,无义1、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1)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它们早晚都完全显现在人们面前,不能够把它画得很像。(罄,尽,完全显现;类,像)(2)鬼魅是没有形状的,不显现在人们面前,所以容易画它。画鬼容易画人难2、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tuó袋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有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这老鼠被封在袋子里因而不能够离开了。(将袋子)倒过来使老鼠出来,(老鼠)掉到地上就跑,即使是再敏捷的人,也来不及动手(抓住它)。黠鼠赋3、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①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②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释】①顾反:返回。②知:是非判断能力。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方法啊。曾子杀猪你回去,我回来给你杀猪(吃)。4、高祖既贵①,命藏微时耕具以示子孙。帝②至故宫见之,有惭色。近侍或进曰:“大舜躬耕历山,伯禹③亲事水土。陛下不睹遗物,安知先帝之至\德,稼穑之艰难乎!”【注释】①高祖既贵:指刘裕做了南朝的宋武帝。②帝:指刘裕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③伯禹:治水的大禹。下命把他幼年贫穷卑微时所用耕田农具收藏起来,来给子孙看。陛下不看到这些遗物,怎么能够知道先帝崇高的仁德和耕种、收割的艰难呢?刘裕戒子孙15、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A.余之力尚足以入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C.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D.入之愈深,其进愈难B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②夫夷以近③不随以止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⑤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A.①⑤/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④/③/②/⑤D.②③④/①/⑤A5、(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上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悦,赐金帛慰劳之。皇上更加恼怒用柱子上的斧子的柄打他的嘴,打下两颗牙齿。他慢慢的拾起牙齿放在怀里我不能控告陛下,(不过)自然有史官写下(这件事)。宋太祖怕史官6、北平多虎,旻善射,尝一日毙虎三十有一,因憩山下,四顾自若。有一老父至曰:“此皆彪也,似虎而非。将军若遇真虎,无能为也。”旻曰:“真虎安在乎?”老父曰:“自此而北三十里,往往有之。”旻跃马而往,次丛薄①中,果有真虎腾出,状小而势猛,据地一吼,山石震裂。旻马辟易,弓矢皆坠,殆不得免。自此惭愧,不复射虎。【注释】①薄:草木丛生的地方。这些都是彪,像虎其实不是。将军要是遇到真虎,不可能有这般作为。旻的马后退,弓、箭都坠落地上,几乎不能幸免。裴旻射虎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剑阁峥嵘而崔嵬吾尝终日而思矣D.以手抚膺坐长叹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CA连词,虽然;B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C连词,一句表并列,二句表修饰关系;D介词,可译为“拿”、“用”翻译歌诀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7、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身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唐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注释】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牛在争斗的时候力是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腿中间,现在却是摆动尾巴而斗,荒谬啊。耕田应当问农奴,织布应当问婢女,这是不能改变的。牧童评画8、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有一个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在集市上(卖马),人们都不知道他的马是千里马。希望您环绕着马看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看看它。马价十倍9、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之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墙,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为什么不扔掉(赶走)这只猫呢?这不是你所了解的?我不担心没有鸡吗?没有鸡,不吃鸡也就罢了,距离饥寒还很远,像这样,为什么要扔掉(赶走)这只猫呢?乞猫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①河东凶亦然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B.①涂有饿莩而之知发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C.①领国之民不加少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D.①西丧地于秦七百里②寡人之于国也C解析:A项①代词,这样;②助词,作形容词词尾,表示击鼓的声音。B项都为连词,①表示转折关系;②表示并列关系。C项①②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D项介词①给;②对于。19、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五亩之宅B.王道之始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鸡豚狗彘之畜C解析:C项的“之”是代词,代这种情况。其他三项中的“之”为助词。10、上①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②。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注释】①上:指刘邦。②差:等级,此处指高低。汉高祖刘邦曾经随便地同韩信谈论将领们的才能,认为他们各有高下。“陛下不善于带兵,却善于统率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11、李斯非①淳于越曰:“诸生②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臣请敕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③所职,天下有敢藏《诗》、《书》、百家语、诸刑书者,悉诣守尉集烧④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灭;吏见知弗举,与同罪。”始皇许之。【注释】①非:驳斥。②诸生:此指读书人。③博士官:秦代国家图书馆的主管者。④集烧:汇集烧毁。读书人不学习现在而学习古代,并且认为现在不好,迷惑扰乱百姓。拿古时学问反对现在的,灭族;官吏发现而不揭发,和犯人同罪。12、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①幕府。上②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府左右,中外③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注释】①秦王:李世民。他在称帝前被封为秦王。②上:皇上,指李世民。③中外:宫内宫外。秦府的老部下,宫内宫外很多,怕人人都依靠私人感情,这样会使行正事的人害怕。我以前为秦王,是一府之主;现在位居皇位,是天下之主,不能唯独偏私故人。13、庄宗好畋猎①,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注释】①畋猎:打猎。你是县令,难道不知道我们天子喜好打猎吗?为什么纵容百姓种植庄稼用来交纳税赋呢?为什么不让你的百姓挨饿而空出这块地,来准备让我们天子纵马奔驰呢?你有罪当死!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②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吾尝终日而思矣D解析:D项分别表并列关系、修饰关系。A项介词“比”;B、C两项均为助词,句末表示判断;21、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振长策而御宇内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以为桂林、象郡作《师说》以贻之C.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邻国之民不加少D.天下已定学不可以已C解析:C项都是结构助词,的。A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假设;B项,介词,把/连词,来;D项,副词,已经/动词,停止。2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②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B.①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②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C.①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②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D.①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②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C解析:C项①②都是连词,表目的。A项①动词,演奏;②介词,给。B项①助词,的;②代词,他们。D项①介词,表处所;②介词,表对象。14、随州大洪山作人李遥,杀人亡命。逾年,至秭归,因出市,见鬻柱杖者,等闲②以数十钱买之。是时秭归适又有邑民为人所杀,求贼③甚急。民之子见遥所操杖,识之,曰:“此吾父杖也。”遂以告官司。执遥验之,邑民之杖也,榜掠备至④。遥实买杖,而鬻仗者已果不见,卒未有以自明。有司诘其行止来历,势不可隐,乃递随州,而大洪杀人之罪遂败。卒不知鬻杖者何人。市人千万,而遥适值之,因缘及其隐匿,此亦事之可怪者。【注释】②等闲:轻易,随意。③贼:此指凶犯。④榜掠备至:榜,古代刑法之一,杖击或鞭打;掠,拷打;备,完备,尽。一切拷打手段都用尽了。过了一年,李遥来到秭归县城,接着路过集市,他看到有人在出售拐杖,花几十枚铜钱轻易就买了下来。官衙审问李遥的身份来历,李遥知道无法隐瞒(就说出自己是随州人),(官府)就把他押送到随州,大洪山杀人案于是告破。15、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扰。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每当有人或狗走近的时候,(鼠)总是受惊害怕。(之,不用译出来。)一个人的贤能或不成材,好象老鼠一样啊,就在于自己处在什么样的环境罢了。(“所自”,表动作行为的处所,环境)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