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中考经验交流材料一、大河有水小河满,团队精神增活力老带新、新促老,团结合作、携手共进,集众人之智慧,破之难题。在教学中,资源的共享、教案的准备、导学案的设计、精品课的打磨等,大家分工协作、群策群力。二、备课做加法,蓄势攒活力1.避免传统教学中教师把重心放在课堂讲授上的做法,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备课多费心,功夫在课外。挖掘鲜活生动又贴近学生实际的资源、灵活处理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认真组织编排。①引入课程资源,提效增活力。钻研、挖掘教材的同时,要尽量想着学生的兴趣所在,积极搜寻新鲜、多样、有价值、有吸引力的素材,力求选择出来的课程资源“学生化”、“生活化”、“趣味化”、“文艺范儿”。努力让课内知识与课外资源融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容量,也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这样做,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亲切有趣,也能更好地融入学习环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有利于课堂新资源的生成,让课堂更显生气、更有实效。②改变单一模式,灵活处理教材。道德与法治本质上是对生活实践知识、实用知识的学习,跟别的学科相比,更应超越知识传递性的学习,改变过去那种简单、枯燥的说教模式,充分有效的利用教材上的多种形式的小栏目来安排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实际大胆增删,灵活的、有创意的使用教材。③精心设计导学方案,变“死学”为“活学”。在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学生,思考哪些内容是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能解决、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学生解决不了,需要老师进一步点拨、精讲的,教材上的小栏目怎么用,插入的教学资源(包括精选的习题案例)用在哪里好,设计什么样的环节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对于学困生,这一节课应该给他们安排哪些任务……尽管课前的预设总是会在课堂上有所改变,但精心的设计仍会给课堂省时、省力、增效,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动”起来,也让课堂气氛活起来。三、师退生进,课堂活起来1。尝试把更多时间还给学生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作为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跟上前进的步伐,逐渐让出课堂主阵地,学会做一个旁观者、引导者、点拨者。当然实际做起来,也觉得难,但只要去做了,就有新的收获。在按学校要求践行学习型课堂时,努力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采取分享目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拓展延伸等形式,鼓励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大胆展示。刚开始这样做时,挺不放心,因为怕浪费时间,怕学生的知识掌握不准确、不全面,怕课堂不能收放自如。事实上,坚持下去,却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做减法”,能少讲就少讲,能不讲的就不讲,把更多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机会表达、澄清、生成结论,这样的课堂更活跃,更让学生喜欢。而学生考出的成绩并不比讲授型课堂低。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课堂上,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去利用好教材上的小栏目,考虑到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努力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开放式的提问、开放式的讨论结合起来,让他们在认真地思考、积极地体验、快乐地分享中去获取知识,生成结论。课堂的活跃气氛和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是令人感到愉悦的。不过,在实际的操作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被学生打乱计划、耽误时间、预定目标未能全部达成等情况。但总体看来,是利大于弊的,没有了讲授型课堂的沉闷,课堂气氛与学生的收获是不一样的。四、资料共分享,复习各有方1.用心,愉快分享新课结束后,老师们会在研究课标的基础上,对各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将其条理化、系统化。分析各章节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分析考试题型、解题技巧和应试策略等等。教研活动时,在组内提出建议,分享资料,组长经过收集,然后统一印发下来。大家合作愉快,齐头并进,取得良好效果。2.分析学情,选择方法(1)借助思维导图,将识记的知识条理化、清晰化(2)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记忆方法。例如:先记住引导词,再背核心词,最后再合起来背诵。对于一些易混淆的知识点,辨出异同后,再对照思维导图进行识记。掌握方法,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3)适当检测并进行做题指导结合测试的情况,在答题技巧方面给予指导,比如①让学生明白怎样审题:一注意关键词;二注意提示语,看清要求;三注意分值数,能够根据分值大小决定答题内容的多少。②注重提高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学会看材料的重点内容,学会根据关键词联想知识点,学会从材料中找答案,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分析材料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