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研究班级专业:机制09级1班姓名:刘芳学号:******摘要:当代大学生主要是有少部分的“80后”和大部分的“90后”构成的,他们的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择业观都表现出当前这一时期大学生所特有的表征,针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缺失,本文提出教育对策,以期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教育当代大学群体,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群体,他们主要是由少部分的“80后”成员和大部分的“90后”成员组成的。他们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思想活跃,意气风发。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在他们的身上寄托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的历史重任。适时对他们进行价值观的教育,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十分重要的一个任务,因为这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关系整个中华民族的建设。一、价值与价值观的当代阐释“80后”、“90后”大学生,是指代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大学生,是当前大学生的主体。“90后”与“80”后不同的是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后经济更加发展的年代,他们经历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变革,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变化,折射出中国当下社会的社会历史变化。当这一群体逐步成为高校的主力军时,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将自己的思想特点和行为方式带入到整个高等学校的校园中,影响高校的方方面面。随着“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中国当代青年的主体力量,对其思想特点与行为方式的研究和把握愈显重要。价值与价值观这两个词语,我们并不陌生是两个在日常的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但是,究竟什么是价值与价值观问题呢?我们从哲学意义上去探究价值。在哲学意义上,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事务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实际上首先是占有外界物作为满足自己本身需要的资料,……如果说,‘按照德语的用法’,这就是指物被‘赋予价值’,那就证明:‘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①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及社会生活存在的反映。是人们用来评价事物、行为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行为及动作取向、对事物、现象的态度、认识、评价等活动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从宏观而言它支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06页。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微观而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个体发展的方向,影响着个体成长的全过程。价值是天生的,包括真、善、美等在内的人类的古老价值,以及后来的愉快、正义和欢乐等价值,都是人类本性固有的,是人的生物性质的一部分,是本能的而非后天获得的。价值观念则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社会化培养起来的。家庭、社会、学校等社会环境等对个人价值观念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价值观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因此,要研究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就并必须对当代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有一定的研究才能正确的认识、研究、引导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当代大学生是有少部分的80后和大部分的90后成员构成的,他们生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享受着改革开放的硕果,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行为方式,他们相比较与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的人,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社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膨胀期,世界的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震荡。大学生历来是对社会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高智力青年群体,他们接受者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体会着社会变迁带来的种种便利,当然他们也不得不承受经济规律作用下所带来的巨大的竞争压力,因此他们的价值观从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基本势态,这种开放的、绝对的、充满个性特色的多元化价值观已经在形成。从政治、人生、道德、择业价值观来看,绝大部分大学生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价值追求健康向上。但是,相比80年代早期出生的大学生,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政治理论上缺乏主动性,且90后大学生比80后学生表现得更为冷淡一些。在利己性方面更为突出,公德心、诚信方面较弱一些。(一)政治观念淡薄当代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政策法规不理解,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感到困惑。政治意识被他们对物质、金钱、现代时尚等的追求所遮蔽。据调查:就政治信仰而言,76.75%的大学生认为信仰是必须的,但只有26.17%的党员的入党动机是出于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更多的党员入党动机是出于就业和个人升迁的考虑,是为将来谋求一份理想的工作增加法码。这表明大学生政治信仰实用性、功利性色彩越来越明显,政治观念趋于淡化。②面对社会中出现的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就业压力等社会现象。特别是他们看到那些甘于奉献的模范人物光辉的形象和清贫的生活现状形成鲜明的对比时,他们茫然了,内心产生了困惑和紊乱。大多数大学生对某些部门党内腐败现象深表关切和忧虑,但对社会风气好转信心不足。理想追求与现实名利在他们的②任莉程冉《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实证分析及对策思考》,《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7期。内心产生了失衡,理想失宠而名利升温。(二)人生价值观:个人本位为主现阶段高校中的大学生实现自我理想、价值的愿望很强烈,但是追求个人利益、功利思想等消极倾向也很明显,有84.02%的大学生都认为大学四年的主要目的更好地实现个体价值,只有4.28%的大学生认为是报效国家。这说明他们以自我为本位,把自我作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单方面的强调社会对其个人价值要求的满足,而忽视了个人理应担负的社会责任。这就出现了现阶段相当大一部分大学生在行为选择上偏重功利,讲求实效,重视个人目标,忽视社会目标,看重个人利益,缺乏奉献精神。(三)道德价值观:道德认知强于道德行为当前的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相脱节的现象,缺乏道德的自律。据调查只有“69.28%的大学生都很重视诚信问题,但因无诚信导致自己利益遭到损失时,仍有47.52%的学生会采用相同的行为施与在他人身上。”③诚信是一个人立世的生存之本,然而当大学生在诚信方面却表现出一定的缺失情况。而诚信的缺失在某个层面上反映出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偏失。他们一方面期待诚信,另一方面背离诚信,这种知行脱节的现象是受利益的驱使而做出背离诚信的行为。这是因为缺乏实践体验,对道德规范还只停留在道德认知的层面上,所以造成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的相脱节。③任莉程冉《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实证分析及对策思考》,《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7期。(四)择业价值观:创业意识弱从职业价值观来看,80后和90后大学生大都将东南沿海城市作为择业首选地,而且都倾向于工作相对稳定、更有保障性的企事业单位。但是,90后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更为理性和务实,他们已经逐步接受了“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绝大多数90后学生认为找到一份理想工作的关键是“有较强工作能力”。这表明,90后大学生虽然承受较大的就业压力,但他们对自身发展依然充满期望。三、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因素任何个体价值观都有一个形成的过程,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但是由于每个人生存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接受的教育不同,每个人的价值观也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因素有:1.社会变革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大环境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首要因素,也是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时代背景。我国社会正发生着广泛深刻的变革,经济体制上的转变引起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大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容易摇摆,在社会急剧变化和转型的特殊环境下,他们无所适从,产生困惑。在彷徨的思考中他们转向崇尚自我,主体意识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关注个人得失。2.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90年代以来,我国文化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不良的文化产品,也直接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是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大学生可以快速而直接地接触到各种文化和文化现象。特别开放的网络文化使大学生的价值观趋于多样化,长期接触网络未经过滤的消极信息给他们的身心健康、人际交流和社会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粗制滥造、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文化作品使得大学生价值观扭曲,失去正确的价值判断。3.教育体制的改革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使青年学生成为受益者。同时,改革措施也促进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如今高校的双向选择就业措施使毕业生走向社会的机制更加科学合理,但是如今就业的压力也使他们战战兢兢,特别是就业市场渗入的权利、金钱因素使大学生们的产生了不平衡的心态,引起他们个体价值取向的调整,甚至动摇他们的理想信念。4.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是人成长的起点。作为孩子成长的自已所学校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长远的。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5.大学生的自身因素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是主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既是社会价值观念的一种反映,也表现出他们作为自身观念的反映。大学生自身的生理结构、心理特点以及自身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等都影响着自身价值观念的形成。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应对策略个人的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一段时间内是不容易改变的。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的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面对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多种变化,应从现实的社会环境条件出发进行客观分析,在实践中探索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思路,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提升价值观教育的德育地位李长春在《全国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更加深入扎实地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④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高大学生价值观的最根本和最有效的途径。同时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的认识价值观在大学生成长④李长春,全国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0年5月30日。和发展中的作用,提高价值观在德育中的地位,切实将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引导大学生价值观的健康发展。(二)创新教育方法,建立完善的价值观评价体系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教育中的导向作用,推进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日常生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完善科学的价值观评价体系,在新的时期赋予价值观评价的新的标准与准绳,与时代接轨,与当代大学生的的实际接轨。(三)理论联系实际,推进大学生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提炼和升华社会生活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广阔天地,也是促进大学生思想矛盾转化的丰厚沃土。大学生价值归根结底是要在社会生活中反映并体现出来,是大学生能好的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因此,这就需要高校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尽早的接触社会、体验社会生活,为大学生提供提升精神境界、服务社会的场所。使他们在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中来磨练自己的意志,建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三)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而和谐的校园文化对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通过推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挖掘文化的优秀资源,使校园内积极向上的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